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论文2

2020-03-02 20:32: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培养》

湖北师范学院 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1004班 贺磊(学号:2010116030419)

内容摘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让我们从中悟到,很多时候,态度真的可以决定一切!我们给予生活什么样的态度,生活就会反馈给我们什么样的态度。而且,与态度密切相关的必理品质也是如此。良好的品质有助于我们开创幸福的生活,而不良的态度与品质势必会被社会唾弃、为人生带来阻碍。 关键字:心理品质、态度、情感、价值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由我校教育科学学院程教授主讲,通过这半年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然而,时至今日,对大多数人来说,心理学仍然是一个充满神秘和误解的学科。“学心理学的人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这仍然是时下很多人对心理学的理解。

其实呢,真正对心理科学发展作出贡献的心理学家通常仅为业内人士所知晓,民众心目中的心理学家往往鱼龙混杂。在当代,对心

1

理学较为公认的定义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首先,心理学它是一门学科。在这门学科当中,行为和心理是紧密联系的,同时呢, 这门学科它所研究的东西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感觉和知觉,注意和观察,记忆与遗忘,亲情、友情、爱情心理学,情绪与意志,性心理学,人际交往与群体心理等。

这就好比一个事例,在正常人眼中再平常不过的景色对于一个复明后的病人来讲,感觉是非常美妙的。那么感觉与知觉呢,是其它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虽然简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感觉和知觉呢是不同的两种心理过程,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可由作用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而引起,也可由感觉器官的各部分受到不同的刺激引起。如今感觉与知觉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品质几乎无处在。我们的许多行为,如阐述个人的观点,了解他人的看法,说服他人等,都与品质有关。而且,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团体,良好的品质都有助于取得成功。

和态度的心理一样,品德心理也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教育者能够熟悉品德心理并能将有关品德心理灵活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必将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学健康和个性心理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谈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培养之前,我们需要弄懂一个价值观--价值取向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敢于竞争,

2

人生价值积极向上,但在价值主体、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表现出自我化、实效化、短期化的特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还是不成熟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还不能用理想的价值目标来指导实践,当他们人生价值的目标和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一般倾向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上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倾向比较明显。

做好心理疏导和服务。持续关注、关心实习焦虑、考研失利、就业困难等学生群体,培养学生感恩情怀。树立合理择业观,加强求职训练。发挥课堂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缩短学生求职愿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形成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择业观对待就业。利用我们的就业行为激发自己内心的需求,努力提高自己在心态方面的积极的影响。

那么现在我们谈到了一个大学生积极心态的问题,首先我们就当意识到培养积极心态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心态对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产生着深刻影响,这正如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所说:“不要让您的心态使您成为一个失败者。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积极心态的人所取得的,并由那些以积极的心态努力不懈的人所保持。”实践亦充分证明,积极的心态使人乐观、自信、主动、热情、乐于助 人、有成就、少焦虑、无破坏性、感到充实和有力量。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

那么现在我们就要来讨论和研究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的对策。参考了众多教授、专家的言论与研究,我们总结了如下几点,分别从

3

个人、家人、学校和社会的层面上提出了倡导。首先,倡导社会、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为培养青年大学生积极心态共同努力。人是具社会性的,大学生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大环境,对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学习科学的育儿理论,有效持续地与孩子沟通,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成长。

其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扶青年大学生形成积极心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掘大学生积极品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切实起到教育学生、解决问题的作用。

最后,大学生要努力健康积极的自我成长,拥有积极心态。所有个人以外的环境与因素都是外因,外因影响内因,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大学生要善于自助,除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要博览群书,要多向周围人学习长处,正视自己,正视困难,帮助自己处理好压力,不能有“等、靠”的心理,所以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也极为重要。

总之,积极心理品质能帮助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大学生本人共同努力,尤其是要注重自我成长,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4

[1]、徐学俊、王文.《心理学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06.01 [2]、甘映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讨.高教论坛,2009.02.19 [3]、刘海燕、高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17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论文2.doc》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论文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