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任何人都聊得来》读后感

2020-03-04 05:28: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和任何人都聊得来》读后感

近来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读些与管理沟通相关的书,于是选了《和任何人都聊得来》,本没有多在意,读它的原因是因为此书很火,但真正读完之后,感慨良多,收获颇丰,忍不住用拙劣的言语记下几笔,以供日后回顾。

《聊得来》作者是美国金牌培训师迈克·贝克特尔,大家对此人或许不熟,其实我也不熟,书中说其现任富兰克林科维公司高级顾问,于是网上查了一番,发现此公司的创始人是史蒂芬·科维,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思想的巨人”、“人类潜能的导师”。“巨人”,总能让人想到牛顿、爱因斯坦一类的科学巨匠,而能被称为“巨人”的,都是大神级别的。在这一层略带裙带关系的影响下,我对《聊得来》一书更多了几分期许,读起来更加卖力。

书中章节虽多,但在序言中贝克特尔已经做了概括,分别为以下四点:

一、坚持自己的个性,让自己的独特之处发挥作用。

二、准备越充分,你就越自信。

三、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千方百计让自己变得有趣。

四、学会从他人的思维角度出发,真正的在意对方。 最开始看到这四点的时候,忍不住和自己对比了一下。

说到交谈中要坚持自己的个性,贝克特尔在书中说自己小时候很内向,常常自责,懊恼自己为什么不善交谈,甚至在被人搭讪的时候都语无伦次。而我虽不像他那样少言寡语,但也并不是每次都能够侃侃而谈,因为不一定每一个钟子期都能遇到他的伯叔牙,毕竟共同话题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也不无道理,但有时候差异性反而能让交谈变得更加趣味横生。其实说到底,还是性格因素。性格内向的人,需要更多的个人空间,他们在内心里自我反思。外向的人则通过交谈来思考。

为了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书中给了一个性格小测试,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完成了那个小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我是个依据不同情况表现出不同性格的人,并非是具体的内向型或是外向型。我想大多数人或许都和我类似,社交的时候就算气氛再愉悦,时间一久,也会感觉疲惫,需要自我梳理,而精力恢复之后如果没有可交谈的对象时,又会感觉焦躁不安。

以上的这些基于性格的讨论并非说哪种性格好哪种性格不好,正如贝克特尔所说,内向让交谈更有深度,外向则更有行动力。交谈中如果没有内向的人参与,结论可能欠成熟。如果没有外向的人参与,可能得到的只是一堆周密的设计但永远没有付诸实践的计划。人际沟通中只要具备“了解并接受自己”和“了解并接受对方”这两点,很多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贝克特尔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在沟通的时候我们是作为一个整体在交谈,而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对方,给对方留一个好印象。

除了性格因素之外,影响沟通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信息。这里说信息的话,其实概念有些大了,简单点来讲,就像贝克特尔说的准备充分,只有准备充分,信息够丰富,在沟通的时候才会更加有自信,同时也会更容易的找到共同点。

韩愈说“志同而气合”,意思是彼此理想志趣一致,意气感情投合。这句话同《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中的“志同道合”意思一样,放到现在就是交谈双方有共同语言。贝克特尔书中说到他曾经去参加一个拉美国家的研讨会,下飞机的时候对方公司派了一名司机前去接机,遗憾的是,这名司机并不会讲英语,而贝克特尔也不会讲西班牙语,这样就是典型的没有公共语言。虽然二人无法用言语交流,但是司机一路上尝试着用手势和动作告诉贝克特尔周围的风景,两人也算是找到了共同语言,双方都有沟通下去的意愿。

我也曾遇到与贝克特尔类似的事情,但是我并不是参加高级的研讨会,而是同学聚会。有一名同学带了自己的朋友过来,暂且叫他A君,大家相互介绍之后就开始聊天。我们一直在聊大学时代的生活,吐槽身边的事情,A君就坐我旁边,可能不熟悉,再加上对我们的话题不了解,所以他不怎么说话,但是感觉他很有意愿想加入我们的聊天,于是我便小声和他攀谈起来。期初只是礼貌性的问候,然后开始找话题,这时候店里突然想起了《Breathle》,这首歌我再熟悉不过了,于是跟着哼了几句,他眼睛一亮,问道:“你喜欢肖恩的歌?”然后我们像发现知音一般谈起了歌曲,从《Breathle》到《Until You》,从民谣到轻音乐,从肖恩·沃德到拉娜·德雷,有种曲洋遇上刘正风的感觉,恨不得当场来首笑傲江湖。

有时候沟通的时候会觉得压力很大,其实也是准备不充分的一种表现,信息量不足。压力,一种积极的沟通力量。交谈中的压力,分析下来也不过三种。一味指责他人,而不是反思自己对于事件的解读。设想出最糟糕的结果。认定自己的过去一定能够预测未来。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界上本无所谓好坏,思想使然。”压力和紧张并不是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我们对事件的解读。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每个人一定程度上都是过去的产物,但依然有选择未来的权利。 查克·施温道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他也因此而出名。

交谈中遇到压力该如何?首先,我们可以练习从心理层面控制压力。给自己暗示,想象着交谈能够顺利进行,而且决定交谈的两个人一般都是抱有能够顺利交谈的目的,积极的心理意向其实更接近现实情况。如果真的交谈失败,那么就停下来,稍作反思,以作为日后案例,但切记不可过度纠结。“既来之,则安之。”第二,我们可以尝试从身体层面控制压力,比如深呼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疲劳,放松情绪。第三,经常练习,学会控制压力。

再来就是好奇心,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千方百计让自己变得有趣。贝克特尔在书中写到,对于交谈来说“样样都通”比“一门精通”更重要。这或许与我们平时说的“专一”有所不同,平时的“专一”指的是“精益求精”,韩愈也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是在交谈的时候,“吃香的”往往是那些“八面玲珑”的人,因为知道的多,所以更能寻找聊天的共同点,就不会让话题沦入尴尬的境地。

其实在我看来,让自己变得有趣和性格有关系,就是之前说的个性。简而言之,就是“样样精通”的人是性格相对外向的人,他们更乐于丰富自己的生活,对外界更加好奇,而“一门精通”的人则是性格相对内向的人,他们对于事物的了解更倾向于“深”。

除了以上说的那几点,最重要的还有一个,就是推己及人,学会从他人的思维角度出发,真正的在意对方。正如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把自己意愿强加给别人,同样也不要相当人的认为别人是怎么想的。设想在交谈的时候,对方总是心不在焉,时不时让话题陷入沉默的境地,这个时候你或许会很生气,心想对方既然不愿意聊天为什么还坐在这,但是如果你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是对方遇到了难处理的事情才会这样,你再进一步试探性的问对方是否有烦心事,对方此时就会对刚刚的心不在焉感到歉意,同时可能会向你讲述自己的困难,这个时候,你们交谈的话题不但进行下去了,而且双方的距离又拉近了。

对于这四点,我深信不疑。如果真的做到以上四点,那么何愁与人交谈时谈不来呢?在文章结尾,贝克特尔提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自信交谈”也是一个过程,魏征之所以能够大胆进言太宗,并非太宗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明君,而是魏征能够做到察言观色,把握分寸,抓准时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聪明人”,这一点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后天培养的,需要不断积累,“积学以储宝,酌理以积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读完“聊得来”这本书,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沟通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去好好学习,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读后感

找一个聊得来的人结婚吧散文

找一个聊得来的人结婚吧散文

医聊读后感

《医聊》读后感

《医聊》读后感

《医聊》读后感

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读后感

《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读后感

《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读后感

《《和任何人都聊得来》读后感.doc》
《和任何人都聊得来》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