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教育制度

2020-03-03 02:14: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作者:杜方波时间:2008-08-1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在解决高校的宏观布局和规模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调整内部管理体制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这些改革并没有真正破除体制性障碍,新的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随着近年来大学精英们要求重塑大学精神的呼声日趋高涨,现代大学理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大学教师和管理者所接受,这为新的大学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但是,高校要真正按照当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办学,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一、大学制度是实现大学理想的根本保证

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指出:“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的,都要建立一个机构来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换言之,凡是需要人们进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的地方,那里就有大学。„„否则,社会所赖以取得新的发明和明智判断的涓细的智慧溪流将会干涸。”也就是说,大学自产生以来,其本质特征就是探索和创新知识,在知识探索和创新中不断接近于真理。而大学制度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保护大学的利益而保护人类的智慧和真理。因此,大学制度具有终极价值意义。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是近代意义上的大学的源头。中世纪以来,大学在形形色色的社会组织中之所以能不随社会变迁和政治更替而改变其宗旨并生存下来,其根本原因在于有以独立和自由精神为基础的大学制度作保障。为了防止政府、教会以及世俗力量干预大学事务、冲击学者独立地探求真理和管理大学事务,产生了大学自治制度;为了保证学者不受任何外在约束、自由地表达见解并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无限接近真理,产生了学术自由制度;为了保证学者地位平等和权力公允以及大学按照大多数学者的意志发展,产生了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和学者治校制度。虽然中世纪的大学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当今的大学制度有所差异,但它奠定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规定了大学制度的精神内核。正是以学术自由、学术机构自治以及机构内部的民主管理等为主要特点的、具有大学制度意义的制度体系的产生,才保证了大学这种学术机构的延续和发展。

二、大学制度创新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要不断主动调适自己,变革大学制度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创新大学制度的内容。这从大学制度变革与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

中世纪以后大学的发展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大影响。人文主义者的价值观成为当时大学的主要价值追求。大学理念的变化引起大学制度的变化:一是更加强调大学的绝对自治。由于人文主义的理想与社会现实存在巨大差距,只有确保大学按照自身的价值观去运行,才能有效地维护人文主义理念,因此大学制度要确保大学的行为不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干预。二是寄宿制与导师制的建立构筑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天堂,使学者和学生不受干扰地学习人文思想。这种制度的变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大学学习,带来了大学的第一次大发展。

18世纪至19世纪,德国的大学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在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影响下,将科学研究纳入大学的重要职能,产生了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制度,带来了大学制度的一系列变化。首先是研究机构的设立使大学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机构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创造知识并重的机构。其次是教学自由与学习自由制度,既保证了教师的教学和学术研究

不受校内外各方面的干涉,又保证了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科目、任课教师以及转学。

第三是大学内部管理权更多地集中于基层学术单位,教授在领导研究所、接受资助、设置课程、组织考试等方面拥有较大的权力。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大学制度创新,带来了大学史上的又一次辉煌。大学职能的扩展促使大学由教学机构向教学研究机构转变、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使人才培养的方式和质量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美国大学制度的创新,世界大学的中心逐步转移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在校长范·海斯的办学理念影响下,率先将社会服务纳入大学。社会力量的广泛介入和大学对社会的主动适应,带来了大学制度的一系列变革。首先是大学直接服务社会制度。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园区制度的实施,直接推动了以“硅谷”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制度,使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合社会的需要。第二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诞生,使研究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才培养阶段从本科教育中分离出来,使得人才培养方式向更高层次扩展。第三是社会中介制度的建立,既缓解了大学与政府和社会的矛盾,又加强了大学与政府和社会的联络沟通,同时也保证了大学竞争的平等性。第四是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制度的诞生改变了大学的决策机制;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大学运转效率;原来只有教授参加的民主管理的方式改变为所有的权力主体都可以参加;大学的组织结构也由原来的校、系两个层次转变为校、院、系几个层次。美国大学制度的创新,使大学更能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大学在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己也发展壮大起来了。

透过大学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到,大学制度对大学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促进和制约作用,每一次大学制度的重大变革都带来了大学职能的巨大调整、引起了大学自身的发展壮大。可见,制度的进步与创新是大学进步与创新的必要条件。

三、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学制度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学经过多年的积累、改革和完善,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制度建设和创新经验,是现代大学制度内容的主要来源。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的大学制度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以实用主义为指导在广泛的竞争机制上建立起来的美国大学制度,以“自治、竞争与对社会需要迅速反应”为突出特点,规定了较为广泛的大学自治权、较为完备的大学竞争制度、具有高度适应性和民主性的大学内部管理制度。德国大学制度以“给予学者充分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权利,为学者提供‘闲逸而好奇’的学术环境”而著称,体现出政府对大学直接控制、大学与社会关系疏离、大学内部管理松散等特点;但近几年则显示出扩大大学自主权、减少政府干预、增强大学与社会联系的发展趋势。英国大学制度体系比较完备,具有大学自治程度高、传统与现代结合较好、内部管理完善等特点。目前,提升大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英国大学制度改革的重点。日本大学制度产生历史较短,具有明显的集权化管理和计划运行的特点;当前,要求改革大学制度、减少政府干预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英、德、日四个国家的大学制度分别代表了世界发达国家大学制度的不同模式。尽管模式不同,但具有一些共同点:一是大学自治与政府管理有机结合。大学拥有法律赋予的自治权,政府对大学主要起宏观调控和资源支持作用,而中介制度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大学与政府的矛盾、促使大学自治与政府管理有机结合。二是学术自由是当然的事情,任何对学术的干预都被视为是愚蠢的行为。三是大学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更大程度上是以市场机制为纽带,大学以竞争方式获得社会资源,并成为多元市场主体的重要一员。四是大学系统特色鲜明、充满活力。

国立大学、地方大学和社区学院责任清晰、各具特色、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则是各分秋色,大学之间的竞争激烈而有序。五是大学内部管理在强调民主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效率。大学决策民主化程度较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协调;内部资源配置开始采用市场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六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办学的各个环节,师生权利得到保障,大学管理制度越来越人性化。发达国家的大学制度,代表着当今世界大学制度的先进水平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无疑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四、我国大学制度的创新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拨乱反正、恢复重建、结构调整、扩大规模和加快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要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的大学制度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建立“若即若离”的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首先,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是大学与政府之间“离”的根据。政府对大学的主要职责是:实施宏观布局与结构调整、制订大学竞争发展规则、提供物质支持和政策服务、运用市场机制在大学之间配置教育资源等。政府过多过细干预的结果是大学偏离大学规律,因此必须切实落实大学的自主权,用法律的形式有效规范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其次,大学公共服务性作用的彰显和政府对大学的有效支持,是大学与政府之间“即”的根据。“高等教育越卷入社会的事务中就越有必要用政治的观点来看待。就像战争的意义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定一样,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决定。”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大学的举办者,宏观调控是知识社会的需要。因此,平衡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保持既不过度干预又要有效支持的

“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首要责任。

2、建立紧密联系的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在现代信息社会,大学与社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是一种必然。一方面,大学是主要的“知识源”。社会对大学的需要从来没有像知识社会这么迫切,离开大学对知识的传播和创造,社会便不能进步,即使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小技术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大学或大学培养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需要从社会中汲取能量来发展,离开社会的支持,大学难以为继。因为社会需要是知识的源头,大学是知识的加工厂,知识的商品化既是大学对社会的贡献也是大学谋生的手段。即使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的公立大学,脱离社会的结果也只能是发展动力的丧失。因此,在现代知识社会,大学要么融人社会、要么自取消亡。大学与社会这种紧密关系的调整与维护,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又一重要内容。

3、建立既竞争又合作的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社会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承担起如此繁杂的社会责任。追求办学特色是大学生命力的突出表现,现代大学制度必须保证大学的多样性和特色性。其次,大学竞争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使整个大学系统充满活力的必然选择,竞争的游戏规则是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再次,现代科学知识在向深度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综合化,许多重大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学科的联合攻关才能解决,不是一所大学所能完成的。因此,大学合作是现代知识社

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大学制度必须为这种合作提供制度保证。

4、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相对于企业管理已有成熟的制度体系来讲,我国大学内部管理制度还处于探索之中:“激励一所大学是困难的”,其原因是现代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多元化巨型大学”,包括“多元的机构,若干个目标,若干个权力中心,为若干个顾客服务”。因此,合理调整内部结构、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效率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内容。从大学管理的历史来看,内部管理的民主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管理的人性化是大学内部管理的重要规律。

总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在保障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前提下,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调节、大学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大学内部实行民主管理。笔者相信,通过社会、高校、政府各方的努力,我国高校一定能建立起既符合世界大学发展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既体现传统大学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能有效激励大学又能有效规范大学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谈松华解读“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内涵

ZCOM杂志门户 2010-03-02 14:03:35 作者: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纲要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战略专题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回答记者提问。张珏瑛 摄

中国教育新闻网3月2日讯 今天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制工作的有关专家和司局负责同志解读有关高等教育的内容。发会上,人民日报记者问道:在这次规划纲要当中提出了十个改革试点,其中之一是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具体内容是哪些?以及目前困扰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利的难点主要在哪里?

谈松华说,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有三个层面的问题要处理好:

一是大学和政府的关系。因为现代大学制度是建立在依法确定政府和大学关系这个前提之下,所以纲要提出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这样一个原则,也是在这个原则下来确保大学办学自主权。这个原则的含义就是,政府和大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机构,大学不是行政机构,所以大学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它具有办学的自主性。管和办分开也是这个意思,政府是负责宏观管理,办学的权利是属于大学。

二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在纲要中提到有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要制定大学章程,大学内部治理也要按照章程来实行治理,从这个意思来讲也可以说是依法治校,也就意味着今后我们的大学都要制定章程,来确定内部治理结构。我们的大学的领导体制是实行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又强调了教授治学,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大学治理中有一个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关系,那就要在学术领域要充分尊重教授在治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

三是大学和社会的关系。因为大学自主办学是需要有社会参与和社会监督的,因此要建立社会参与、社会合作制度。纲要提出了可以探索建立董事会或者理事会的制度,同时还强调了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办学,也提出了大学要向社会公开信息,要实行年报制度,让社会对大学有知情权。也可以说,现代大学制度最终是要建立一种大学自我发展又自我约束的制度。

现代远程教育制度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远程教育制度

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制度

中国信息大学教育制度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制度(乡镇)

现代大学制度

1、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制度手册

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7

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看法(定稿)

《现代大学教育制度.doc》
现代大学教育制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