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推动党校发展(党校建设经验)

2020-03-02 14:22: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思维推动党校发展(党校建设经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的战略重点,是未来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主线。党校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担负着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的重要职责,既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思想保障、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同时党校自身也处在供给一侧,亟需强化供给侧改革思维,推进“党校供给侧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党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质量立校的重要举措

“供给侧”是相对传统的“需求侧”来说的。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决定了党校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句话,就是党需要党校干什么,党校就坚定地干什么。党校能否提供高标准、高质量、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决策咨询“服务”和理论研究“产品”,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干部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决定着党校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校供给侧改革”,是落实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的重要举措,是坚持质量立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一招,对于更好地发挥党校作用、培养造就“四铁”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党校处于快速发展期,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较好地适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但同时,从供给侧来看,党校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不够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培训质量离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个人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高质量成果不够多,党校声音不够响亮,党校思想引领力和话语主导权离党委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紧紧抓住供给侧,坚定不移地推进党校供给侧改革。

改革的重点任务

党校供给侧改革必须贯彻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紧扣党校职责定位,重点抓好教学、科研、咨政、服务管理四大重点任务。湖北省委党校围绕这四大重点任务,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力求取得积极成效。

着眼“三个需求”,提高教学供给水平。教学供给改革,应当从需求什么、供给什么、供给效果三个方面入手。在需求方面,湖北省委党校一方面通过组织教学、学员管理部门和教研部同志集中到组织人事部门、学员单位调研,了解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五个环节”(入校前“两个带来”、入学测试、一课一评、支部书记会、毕业回访)在学员中进行调研,了解学员需求。在供给方面,湖北省委党校紧紧围绕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坚持按照教学计划单元化、教学单元特色化、特色单元主题化、专题设计系列化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比重扩大到70%以上。在培训方法上,大力推行结构化研讨、课题研究、学员论坛、电视论坛、在线学习、微论坛等研究式教学方法,加大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现场教学的力度。在教学组织上,坚持“四个集中”,即集中进行需求调研,把握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个人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集中备课,对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进行打磨,力求精益求精;集中分析,对教学评估排名后八至十位的教员开展教学分析,把教学分析会开成教学民主生活会,帮助其改进提高;集中研讨,围绕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每两年召开一次全省党校系统教学改革研讨会,一次一个主题,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从供给效果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四个集中”的实施,培训质量显著提升,教学专题《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风险及其对策》被评为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党校系统教学管理优秀奖。

围绕理论创新,提高科研供给水平。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科研供给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党的理论创新需要,做到“四个围绕”,即围绕党的理论创新开展前瞻性研究,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深入解读,围绕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应用性研究,围绕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加强辨析和引导,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湖北省委党校突出“四个围绕”,近几年申报立项国家、省级课题数十项,策划立项一批校级重点课题,整合配强研究力量,开展“点穴式”研究。如,针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两个质疑”、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思潮等7种突出错误思潮,设立7项校级重点课题,持续开展研究,受到省委领导充分肯定。目前,研究成果已陆续转化成教学专题,进入党校课堂,受到学员普遍好评。

聚焦中心工作,提高咨政供给水平。咨政供给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以党委政府满意为目标。在推进咨政供给改革方面,湖北省委党校坚持“四个三”的工作思路,即突出三个聚焦,聚焦改革、聚焦湖北、聚焦省委工作思路;打造三大智库,理论智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党建智库(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研究中心)、长江智库(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注重三化(方案化、项目化、具体化);提高三率(批示率、转化率、生产率),取得明显成效。研究成果《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被中办《信息综合专报》全文采用,并获得中央领导批示。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多个场合表示,省委党校的研究是有分量的,并亲自给党校交任务。《建党以来党的不成文政治规矩的历史回顾及当代启示》受到李鸿忠批示,被印发全省学习。由原有研究成果转化成的人大建议《关于“抢抓工业4.0战略机遇,尽快把武汉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的建议》被省长王国生亲自领办督办。还有一些建议被写入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十三五”规划。

坚持从严治校,提高管理服务供给水平。对党组织来讲,选派干部到党校学习,不仅希望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增强工作本领,更希望干部通过党校严格约束、党性熔炉的锤炼,达到强化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的目的。这就需要推进学员管理服务供给改革,既严格约束学员,又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湖北省委党校在坚持“7106”(七项制度、十个环节、六不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个严禁、三个一律”硬约束,即严禁学员之间、学员与教职工之间公款或私款相互请吃,一律吃在党校食堂;严禁学员校外留宿;严禁学员公车或私车驻校。制定《学员违反校纪校规处理办法》和组织员轮流值班制度,通过明察暗访、严格处理等手段将硬约束落到实处。在从严管理同时,更加注重人本管理。湖北省委党校从文体活动、后勤服务改革入手,不断丰富学员业余生活,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

为改革提供能力支撑

推进党校“供给侧改革”,关键要有一支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教职工队伍。湖北省委党校通过“三抓三写”,即抓学习、抓培训、抓实干,写好学术文章、咨询文章、宣传文章,着力提升教职工能力素质。

一方面,继续开展名师、名课、优秀青年教师、优秀讲义、优秀课件、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评选和青年教师赛课,实行讲义审核、集体备课、课前试讲、教学分析制度。以校内主体班为载体对教研人员实现全员轮训,每年选派五分之一左右的教研人员外出参加各类培训,定期举办“三种能力”(撰写学术文章、咨询文章、宣传文章的能力)培训班,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压担子,实现了教研人员每人每年至少撰写1篇理论文章、1份研究报告、每个主体班出1份研究报告的目标,一批中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党校事业发展的骨干。

另一方面,在行政后勤人员中定期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举行教研能力培训班和参公人员“两会一讲”(会办文、会办事、讲礼仪)培训班,引导行政后勤人员提高办文办事能力。通过选派教职工参与精准扶贫、“三万”(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和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途径,教职工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基本达到了“科级干部应知应会、处级干部行家里手、厅级干部专家权威”的目标。

党校建设

党校发展建设情况报告

建强党校 锤炼铁军 推动发展

落实“三转”要求 推动党校事业发展

考察学习党校建设经验体会

党校事业发展

党校

党校

党校

党校

《思维推动党校发展(党校建设经验).doc》
思维推动党校发展(党校建设经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