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死不如赖活着》艾滋病纪录片观后感

2020-03-02 08:49: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观后感

——艾滋病及其相关行为方式

周四晚上,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好死不如赖活着》 ,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是部比较轻松的片子, 没想到这是有关于艾滋病的一个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镜头很真实,拍摄了一个艾滋病家庭的日常生活, 从2001年的春末夏初开始,历经盛夏、深秋、严冬,一直到春节,近距离地拍摄了马深义一家面对艾滋病和死亡的人生经历。

镜头一开始就看见一个农村妇女在床上翻滚哭叫。

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家庭,但是这个家庭又是特殊的。因为这个家庭,5口人,只有大女儿没有染上艾滋病,那就意味着其余所有人都患有艾滋病,最小的儿子甚至还不太会走路。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家庭的妈妈,绝望地躺在木板上,蚊子在她周围飞来飞去,而孩子就在地上向她爬去。她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但是她说她还有唯一的一个愿望:“我就希望能把儿子的病治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她已经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孩子。

霜秋,孩子的妈妈去世了。面对妻子痛苦的死亡过程,马深义恐惧到了极点,他忍不住对着镜头诉说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孩子的哭闹更加让人心疼。

看完以后,不管是亲情方面还是疾病方面都让我感触很深,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在这儿主要谈一下疾病方面的感受。 到底这个家庭为什么会染上艾滋病?关于艾滋病我们又知道多少?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夫妻卖血,最后不幸染上艾滋病,连孩子也不能幸免。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懂得太少,文化普及的不够,如果他们都知道艾滋病会通过血液、母婴、性生活传播,他们就不会这样,孩子是多么的无辜,直到最后大女儿才懵懂的知道母亲得的是艾滋病,但其实她还是不知道这种病是有多么的可怕。

认识

艾滋病又称HIV,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预防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症状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治疗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一般治疗

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随着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观看纪录片之后,再结合之前的上课内容,知道艾滋病是没办法痊愈的,但是,患上艾滋病并不等同于生命的终结,所以,对待艾滋病,首先要预防,就算不幸染上也端正我们的态度,不能以为地消沉绝望,而是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像影片的主人公们一样——虽然他们对于疾病无可奈何,然而,他们脸上的笑容让我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每一天努力地活着。

同时我们应该关注这些艾滋病患者,现在艾滋病的群体在日益庞大,我们应该多关心他们,人人平等,不要带歧视的眼光去看他们,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给他们希望,不让他们丧失生存下去的信心,让他们相信这个社会,相信社会还有爱的存在。

我想,镜头给予我们的是关于生命意义和生存在的启示,我们应该像纪录片的名字——《好死不如赖活着》一样,继续“赖”在这个美好温暖的世界上。

《好死不如赖活着》观后感

《好死不如赖活着》观后感

好死不如赖活着

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观后感

影评《好死不如赖活着》

《《好死不如赖活着》艾滋病纪录片观后感.doc》
《好死不如赖活着》艾滋病纪录片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