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材料]

2020-03-03 05:36: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等;了解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近代化中的一次思想文化变革。

2、搭建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合作学习,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3、提供文字、图片等史料,让学生会通过关键词等来阅读、理解历史材料。 教学重难点: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流程:

导入:每逢过年,中国人就会贴对联,表达对来年美好的憧憬和对过往的感恩。它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今天来看一副对联,展示“民国初年百姓门上的对联”,提问:从这副对联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或组织小组讨论;如学生起点低,教师通过关键词“民国初年”、“帝德”、“皇恩”来引导学生。(民国了,百姓大脑中还是皇权思想)。

接下来,我们看一段报道,教师出示“中华新报烈女材料”,提问:这段报道,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民国初年”、“烈女”“符灰水”等,引导学生得出封建礼教、迷信依然存在于民众心中。

通过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了,民国徒有其表。革命者所倡导的“民主”、“共和”、“平等”、“自由”等思想并没有真正为广大民众所接收。怎么办?中国的出路在哪里?-------“用新思想改造国民性”

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经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真正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和“科学”来改造国民。出示“陈独秀民主科学”材料,教师请学生一起诵读原材料,点同学翻译。

教师提问:如何宣传新思想呢?学生回答(办报纸杂志)。教师出示“陈独秀与新青年“图,让学生观摩《新青年》杂志,教师指出,1915年《新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集结号,许多进步知识分子纷纷在该杂志上发表文章,大力

地宣传“民主”、“科学”,向尊孔复古的旧思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出示“新青年重要文章”,教师提问:这些文章都在哪里发表?学生回答《新青年》杂志,教师指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教师接着提问:有哪些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章?学生回答有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

经过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大力宣传,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示“崇拜人物表格”,教师提问:中国人的思想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一方面,中国人由崇拜孔子到认为孙中山是大人物,可以得出民主、共和等思想取代了封建思想;另一方面,人们的视野开阔了,出现了“列宁”、“威尔逊”等。这里么怎么会出现“列宁”呢?教师转到“新世纪的曙光”,请学生齐读课本“新世纪曙光”段。学生会明白这是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教师指出新文化运动用新思想改造国民,新思想包括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等。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现象,出示“新女性”图,通过这些图片,你可以看出女性的什么变化?妇女参与政治,地位提高;青年女学生在大学实验室里做实验,不仅地位提高,而且崇尚科学;新式婚礼,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等。

“崇拜人物表格”和“新女性”图中,受影响的主要是青年学生,那其他的人呢?如何让文化程度不高的民众接收新思想?出示“情书”,教师首先让学生读文言文情书,再出示白话文情书,接着让学生比较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白话文通俗易懂,能更好地宣传新思想。

在这方面,胡适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不仅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他还提出要建立新文学。胡适身体力行,出示《朋友》诗。出示鲁迅的《狂人日记》。要求学生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

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板书新在新思想(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学。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P42面,齐读最后一段。出示“梁启超五十年进化”,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是什么地位?(中国近代化中的一次思想文化变革)。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推荐)

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李言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2.4 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材料].doc》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