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案

2020-03-03 23:16: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学案

【教材分析】

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在学完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明确了“什么是生物生活的环境”、“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能适应环境”等问题后,随之自然转入到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学习,对生态问题的学习和探究就水到渠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三大部分。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重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是难点,教材通过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突出重点,通过具体事例突破难点,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家的认识和爱护,从情感上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为什么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2.能力目标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提供生态系统图片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表演及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认同人类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只有保护生物圈才能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特点。

难点 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传递的特点,食物网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进入生态系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课上组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充分体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事情谈起,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的情操。

本届课采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即按照“情境导入—目标展示--自主学习—巩固小结—任务探究—达标检测”程序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几种生物头饰,包括树、兔、狐狸、老虎、细菌、真菌(蘑菇),六位同学各自扮演一个角色;收集生态系统相关资料,小组分工合作做好汇报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6位同学佩戴好生物头饰,上台表演课本剧,导入新课。 旁白:在一片森林里,生活着许多生物,有活泼的小兔子,狡猾的狐狸,凶猛的老虎……,你们看,他们来了。

小草边唱边出场:“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充满热情)我是小草,我长大需要水,需要空气,太阳公公每天照的我暖洋洋的,我可以自己制造营养,我所制造的营养物质,不仅能养活我自己,而且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我是快乐的(面带悲伤)但是我也有伤悲……

兔子蹦跳出场:(快乐状)我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但是我的嘴可谗了(面对草)这绿油油的小草正合我意,我要把你吃掉,我是草食动物。

狐狸左顾右盼的出场(狡黠,悄声)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我要生存(面对兔子)正好这是一顿美餐,我要把你吃掉。

老虎:别在那狐假虎威了,我才是森林之王,我要把你们统统吃掉。

兔(惊恐状):不好了,老虎来了,快逃啊。

真菌、细菌(搀扶出场)我是真菌,我是细菌。

细菌:你们能看见我吗?其实我很小,你们是看不见的,但是我无处不在。

真菌、细菌:(得意状):别看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面对其他生物)我们能把你们的尸体分解,供植物重新利用,如果没有我们,世界会是怎样的?(摇头叹息)你们的尸体,将会堆积如山,你们还有生存空间吗?

师: (表演完毕)这是一片森林中的6种生物。在一定的范围内,它们为自己活着,它们似乎又为别的生物二活着,好像谁也离不开谁。这是为什么呢?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二、目标展示

教师和学生一道阅读课本23页“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3.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为什么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三、自主学习

任务──什么是生态系统

师:(播放幻灯片 )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3页图片和“想一想,议一议”,小组讨论:为什么加罩网后草籽生长不好,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生长良好呢?

生:小组【想一想,议一议】

(小组答) 因为食虫鸟以食草昆虫为食,食草昆虫已草籽为食。加罩网后,隔离了食虫鸟和食草昆虫。食草昆虫大量繁殖,啄食草籽,致使草原生长不好。

结论: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 ,这个整体就是 生态系统 。

师:

那么,你认为哪些区域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呢?

生1:我家的一块农田。

生2:我家里承包的一片树林。

生3:三峡大坝水库。

师:那么,这些生态系统包括哪几部分呢?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角色分别起着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分析课本“资料分析”。

生: 分析课本第20页中“资料分析”, 讨论回答相关的3个问题。

1、啄木鸟以昆虫幼虫为食,昆虫幼虫以树为食。

2、树桩腐烂是因为细菌和真菌的作用,腐烂的树桩最终会被细菌真菌分解掉。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扮演生产者,动物扮演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扮演分解者。

师: 请同学们梳理一下本部分内容。

生: 【读一读,填一填】,完成下列目标任务。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生物 与环境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生态系统 。比如 一片森林 , 一块农田 , 一个湖泊 , 一条河流 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属于 生产者 ,动物属于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属于 分解者 。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关系。

3.生态系统除了生物部分还有 非生物部分,如 阳光、土壤 和 水 等。

生: 小组归纳,得出结论。

结论: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

任务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师: (问题引入)你听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谚语吗?怎么解释这些谚语呢?

生: 说明生物之间存在吃鱼被吃关系。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相互制约着。

生:【读一读,填一填】,完成下列目标任务。

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 食物链 ,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草、兔、狐构成的食物链是:草→兔→狐。

师:(播放幻灯片)那么,请同学们观察“观察与思考”图片。试一试,你能链接几条食物链呢?你依据什么连接的?

生:我们小组连接了9条。我们依据的是它们吃与被吃的关系。比如……

师: 说得很好。如果把人也添加到这个图中,你认为人该放在食物链的哪一端呢?

生:人应该在食物链的最顶端,也就是最后一级。

师: 如果人们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农药最终到哪种食物体内了?由此,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1:农作物最终到人体内积累最多。

生2:我觉得应当少打农药。

生3:…

共同归纳结论: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 流动的。

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到人类 。

任务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师:(创设情境) 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想一想 议一议】青蛙数量大量增多,猫头鹰数量大量减少。

师:那么,青蛙的数量会无限制的增加吗?猫头鹰的数量会无限制的增加吗?

生: (小组讨论交流) 因为青蛙受到蛇和食草昆虫的限制,不会无限制增加。猫头鹰受到蛇、鼠、兔等限制,也不会无限制增加。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说明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

师:是不是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就可以任意捕杀生物呢?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生1: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 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 限度 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 破坏 。

生2: 我想到了保护生态平衡问题。为了生态平衡,我们不能随意捕杀某种动植物。

四、巩固小结

师: 通过本节课学习,关于生态系统的知识知道那些呢?你能把本节知识进行一个梳理吗?

生1: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2: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3: 生态系统由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生4: 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限,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捕杀青蛙和蛇等野生动物。

生5: 我把本节课知识归纳成下列网络。

五、任务探究 师: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交换阅读收集的环保资料,根据你们收集的信息,讨论下列问题。

1.人类在自然界的生存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2.联系实际,说说怎样从自身做起,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3.有些人爱吃青蛙,为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这种做法会产生什么后果?

生: 思考、讨论、交流。

六、达标检测

师: 幻灯片出示达标检查题。

1.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牛→虎 B.鼠→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草→兔→鹰

2.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它能( )

A.合成有机物 B.分解有机物 C.进行光合作用 D.防止疾病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地球 B.一所地下宫殿 C.一所学校 D.一块稻田

4.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 )

A.可以作为食物的生物体 B.地球上的人类

C.主要指可以利用光能,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植物D.太阳能

5. 下列生物中可以作为生产者的是( )

A.蓝藻 B.噬菌体 C.金鱼藻 D.水蚤

6. 下列生物中可以作为分解者的是( )

A.蘑菇 B.人 C.鱼 D.空气

7. 下列与消费者的定义不相符的是( ) A.消费者不能消化有机物 B.动物是消费者

C.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D.消费者是异养生物

8. 一条食物链的起点是(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不一定,A、B、C都有可能

9.在藻类→水蚤→小虾→小鱼→大鱼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A.藻类 B.水蚤 C.小鱼 D.大鱼

10.在草原上试验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人们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

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 C.气候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生: 现场思考作答。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第二节_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推荐)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评析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教学案例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2.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案

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案.doc》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