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天地

2020-03-03 08:15: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楹联天地 美不胜收

——《对联研究》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

【设计背景】

文化底蕴的薄弱,自主性的缺损,运用意识的淡薄,实践能力的低下是当今学生的普遍问题,因此语文学习需要注重积累,需要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汉语、运用汉语,承传汉文化。对联是最具民族风格、最能体现汉语特点的文学式样之一,它及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既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有效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达成,又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之情。因此积极有效的开展《对联研究》综合性学习.【实施设想】

该活动的策划,旨在以富有创意的形式去解读语文,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感知对联的形式美.感受对联的内涵美,做到内外结合,活学活用;旨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感知对联形式美,欣赏对联意趣美,提高其汉语表达水平;旨在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参与竞争的欲望,培育其对汉语的审美情感,使其自觉继承汉语文化的瑰宝.活动分三个阶段展开: 课前准备阶段: 策划者事先向学生交代活动创意,征询同学的意见,然后形成活动的初步方案。

1.铺垫:推荐课外阅读活动相关材料,如车万育的《声律启蒙》,王尚文、叶柏青的《对韵新编》,邓洪波的《中国书院楹联》,谷向阳、何惠琴的《中国店堂对联集成》等;结合课文《读联之悟》的学习进行练笔,写个性版的《读联之悟》

2.激趣:围绕对联收集资料,了解对联的历史,特点,妙趣等

3.安排好活动组织和课务,发动班干部,落实小组长,使之各负其责,课务方面要明确活动的形式、时间、场地,联络相关人员。

课堂实施阶段:以“美”为着眼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去认识楹联,欣赏楹联,创作楹联,积累楹联.汇报总结阶段:自选搭档,自选角度,自创形式,展示对联研究的学习成果.举办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展,进行评比.角度提示: 溯对联渊源,讲对联故事,析好联妙趣,品美联意蕴,解对联形式,谈读联感受等等

【具体操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感知对联的形式美.感受对联的内涵美。

2、能力目标:初步学习欣赏对联的方法。

3、情感目标:从对联中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对联的形式美,感受对联的内涵美。

2、难点:学习欣赏对联。

三、教学过程:

配乐屏显对联书法作品,营造课前氛围,待上课铃声响起屏显课题《楹联天地 美不胜收》

一 交流认识,感知特点

1 谈一谈:

导入启智: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围绕对联展开。在学习了于沙的散文《读联之悟》做了“对联研究”的初步学习之后,你对对联有些怎样的认识和感受?

(生畅谈感受,教师注意引导归纳,给予肯定鼓励。)

小结定位: (屏显感知楹联之美)

的确,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具体体现,它将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即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句式相同;),抑扬顿挫的节律美(即上下联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写景状物的意境美,抒怀吟志的哲理美(即上下联内容相关,情意相通)融为一体,是一种雅俗共赏、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现在来考考大家对对联知识的掌握情况。

此处举例帮助理解“平仄相合”,平音即指一声,二声,仄音即指三声,四声,如毛泽东赠表妹的对联“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上联音节是平仄仄仄,下联音节是仄平平平,此即为平仄相合.只有平仄相对读起来才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二 积累学用,品味美点

1 辨一辨:

春节到了,家里买了一副春联,辨别一下,哪是上联?哪是下联?怎么贴呢?

(打乱顺序的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请生判断并说原因,明确对联上下联尾字一般仄起平落的规律.及春联的传统贴法:竖写竖贴,自右而左。

2 连一连

这里有四副错序的读书励志联,请你为它们配对.

未出土时便有节 梅花香自苦寒来

好书不厌看还读 事当两可要平心

人到万难须放胆 及凌云处尚虚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 益友何妨去复来

简介出处,引导学生理解联意,品析内涵美,分析形式美,得出结论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好书不厌看还读 益友何妨去复来

人到万难须放胆 事当两可要平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3 选一选

这里有两副风景名胜联,请你选出你认为最合适的选项,说说理由.梨花院落溶溶月 (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英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轻风扶细柳,淡月()梅花。

(摇、映、舞、扶、失、)

引导学生议论评析,进一步感受风景名胜联的意境美,得出结论 (答案: A 映 )

4 改一改

看看这两副对联有没有待完善的地方? ①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②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

生自主品评联意,词性,情境是否谐调,师引导学生炼字.得出结论

(答案:“前”改为“香”,“野”改为“行”)

5猜一猜

生活中对联无处不在,语文教材里自然也不乏其联。下面的活动是——猜人名。我说一幅对联,你们来猜猜这幅对联说的是我们熟识的哪位作者。请准备好——①“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我们学过他的《春望》。

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我看过他的《聊斋志异》,

③“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个很容易,说的是鲁迅。

④“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写的是南宋豪放派诗人辛弃疾。我们学过他的《西江月》。

6对一对

同学们表现得还不错。不过我们仅会欣赏别人的对联而自己不会创作可还是不够。这样吧,我们来个比赛,学习对对联,看谁对得快对得好。我们还是以学过的课文为依据。

。请听:孙权劝学——题目对题目。

( 愚公移山。 )

观沧海。

( 泊秦淮。 )

再来。 孟浩然过故人庄。请对。

陆放翁游山西村。

再听:三味书屋寿老先生严中有爱。

七根火柴无名战士危里见忠。

老父亲步履蹒跚买朱橘,父爱似海。

小儿子泪眼朦胧忆背影,儿思如潮。

请生将自己的下联演板,全班进行评议.师对其下联作出评价。

三 熏陶情感,拓展延伸

1 读一读: 对联不光通俗易懂,有的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力量。不信就请听听吧——

(师领读“某某说”,生齐读名联。) 韩愈说: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刻苦努力学习) 苏轼说: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个对联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顾宪成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告诉我们,除了读好书,还在关心天下大事呢。) 郑板桥说: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为人要虚心,有骨气) 蒲松龄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说明心底无私天地宽。)

毛泽东说: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2 结语:今天,我们上了一堂令人心醉的对联课。我们觉得,对联,就是一首诗,诗情画意;

对联,就像一首歌,悦耳动听;

对联,语文天地里的一朵奇葩; 对联,民族文化里的一颗珍珠。

这真是——

千言万语道不尽,联联对语总关情。

同学们, 让我们热爱对联、热爱语文、热爱生活吧。

(课程结束)

3 作业布置

自选搭档,自选角度,自创形式,展示对联研究的学习成果

读联之悟》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读懂文章所列举的几副对联,理解作者的感悟

2、从文中的对联体会和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3、理解对联这种文学样式所反映出的语言的精练的审美价值

一、导入新课

我国现化文学家郭沫若在儿时曾与同伴一起到寺庙里偷桃子吃。和尚找到了私塾的先生,向他告了状,于是先生就在孩子中查问究竟是谁偷吃了桃子,而所有的孩子都不承认自己偷吃了桃子。先生一气之下,动手写了一副对子的上联,用以挖苦偷桃的孩子,并说,谁要是对出下联就可以免罚。

郭沫若看了看,只见纸上写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笑了一笑,回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古人把攀桂步蟾宫用以比喻考中状元,形容大有作为。郭沫若在他对的下联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未来的前途都充满了自信,因此,他不无诙谐地回答先生:“昨日偷桃吃有我,将来能有所作为的也有我。

二、研读课文

1、自读课文,把握作者对于对联的感情。 作者对对联充满了喜爱之情。

①直接表达―――文末“我对联,爱之深深” ②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对联由衷的赞美和欣赏。

如第一段“幸好,找到了”,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欣喜,与文章开头的两个“越来越”连系起来,自然让人体会到作者由此所获得的满足和愉悦。

又如,第八段的一个问句“我是哪一种呢?”一个感叹“千万当心别被人划入半瓶和半罐子

哪一类去!”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完全融进对联所引入的思考,是一种更加深沉的爱。

2、学习主体部分: ①背诵八幅对联 ②感悟对联之美 ③交流对联之美

先从内容上品味

⑴纸上读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本联谈读书,具体谈的是读和悟的关系,告诉我们要中“悟”。

⑵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本联谈读书,告诉我们要善疑,不遗余力地去“思”。

⑶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

本联谈写作,说的是写作的态度。强调要“冷”,即沉得下心来,坐得住,不浮躁,不急躁。“浮躁”是只停留在浅层次,只求做表面文章;“急躁”是耐不住寂寞,急功近利,两者都不可取,,都不是“冷”,而是“躁”。上下联是从不同角度说的。前者是要求,是应该,是条件;后者是准则,是力戒,是结果。也只有做到了宁坐三年冷板凳的心境和写作态度,才会“不写一字空”。

⑷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本联谈写作技巧,写文章应该简洁明了,还应该标新立异,追求创新。

⑸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二月杏花八月桂”――可媚,风光宜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可贵,精神可佳。 这副对联是教人珍惜时光,及时 奋发。

⑹实磨无声空磨响/满瓶不动半瓶摇

本联谈做人,做人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⑺百岁以前休叹老/七情之内本无愁。

本联谈的是养生之道―――乐观开朗就能长寿。

⑻笔墨漫教忙里错/声名只怕老来低.

再从形式上品味对联之美 。“这窄窄的田垄上,却长出十粒五双的金穗来”,可以结合这句话来品味。

3、归纳对联的特点:言少意丰、词雅句丽,音谐旨远,具有文学意趣和审美价值

“这窄窄的田垄上,却长出十粒五双的金穗来” 补充

①内容相对。要求上下联意义相关,而你能够脱节,各唱歌的调,彼此风马牛不相及。

正对,就是并列的事物相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反对,就是相反的事物相互映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词性相对。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孙行者―――祖冲之

③结构相似。上联有什么结构格式,下联也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格式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④平仄相对。上联用平声的地方,下联就用仄声。 现代汉语中,一生、二声是平声,三生、四声是仄声。 古代汉语中一声是平声,二三四生都是仄声。

⑤字数相等。 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

4、实战练习

天――地

青山――绿水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

——综合性学习课程教学实录

青分楚豫

一、活动背景: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师都熟悉这句话。但不幸的是,这句话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口头上,远未真正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为了适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新形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接受之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之,便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学做一些简单的对联;增加学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活动准备:

1、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报刊、杂志、书籍、网络等)搜集、查找有关对联的内容(包括有关对联的知识、对联的历史、古今名联、生活中有意义的对联等)。

2、根据学过的一些课文(人教版初中第

一、二册),自编一些对联。

3、自编一个反映对联内容的小品。

4、选出男、女主持人各一名(以下称男、女)。

四、活动过程:

男、女(合):嗨,大家好! 女: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

男、女(合):对联天地,美不胜收。

男: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律诗了。大家还记得有哪些吗?

生一:《七律·长征》。

生一:《过故人庄》。

生一:《钱塘湖春行》。

生一:《游山西村》(还有《次北固山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望岳》„„)。

女:回答得不错。不过,这些诗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

女:好,我们就来背诵一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吧。

(生齐背书)

男:这首诗里有一联非常有名,这一联是——

生(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女:对了。假如我们把这两句诗摘抄在红纸上,贴在我们书房的两边,那么这就成了——

生:对联。

男:说到对联,在我国历史悠久着呢。有哪些同学愿意给我们讲一讲对联的历史?

生一: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就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用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呢。

生一: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根据古书的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于公元九年亲自写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生一:宋代以后,在民间,新年悬挂春联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的诗中有这么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对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生一: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生一: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呢。

生一:对联主要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但是,对偶句还不能就说是对联,只有它们脱离律诗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女:同学们的资料收集得非常齐全,给了我们很多知识。既然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那么,我们现在就把我们学过的一些律诗中的对偶句挑出来,让它们成为对联吧。

生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生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生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生一: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男:当然不止这些。不过,我想问问大家,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对联或对偶知识,说说对联有什么特点吗?

生一:每联两句,每句字数相等。

生一:每句相同位置的词性要相对,比方说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生一:上下两联的内容要有联系。

生一:听说还有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我也不太懂。

师:对。有关平仄的知识,我们以后会学到的,不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查一查有关资料。另外呢,对联的张挂还有讲究。传统的作法是:直写竖贴,自

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同学们,回家以后可以看看自己家的对联张贴的顺序是不是对的呀?

女:对联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也是我国文艺园地里的一朵艳丽的鲜花。从古至今,发生过许许多多与对联有关的逸闻趣事。不信,看了下面这个小品,同学们就可以领略对联的妙处了。这个小品的名字是——《解缙三气老尚书》。

男:欢迎参加表演的同学出场。

(二生表演小品)(小品内容:明朝有一个很有名的文人叫解缙,他小的时候很聪明,擅长对对子。他家的门正对着一个老尚书的竹林。过年那天,他就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老尚书是个小心眼,又看不起穷解缙,见了对联,很气愤,心想我的竹林怎么能让你随便写进对联!于是叫人把竹子砍掉。解缙明白邻居的意思,于是就在上下联后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尚书更加恼火,下令家人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尚书气得说不出话来。 )(表演过程中由表演者当场书写对联)

男:演得怎么样啊,同学们?再次鼓掌感谢这两位同学吧。

女:这个小品告诉我们,对联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还是一种战斗武器呢。

男:对联不光通俗易懂,有的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力量。不信就请听听吧——

生一:明朝著名学者顾宪成有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告诉我们,除了读好书,还在关心天下大事呢。

生一:蒲松龄落第后写了一则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生一: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则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说明心底无私天地宽。

生一:苏东坡说在他的书房门前写道:“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个对联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生一:刚才小品中的那个解学士还写了一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我们可不要做那些不学无术而又不知羞耻的人哟。

女:刚才我们接触的多数是古时候的对联。其实当今社会对联也无处不在。 男:是啊,大江南北,城市乡村,街头巷尾,家家户户,过年过节,婚丧嫁娶,谁家不贴对联呢?

女:下面的节目是:身边对联大展示。同学们,你喜欢你身边的哪些对联?奉献出来让大家也来欣赏一下吧。

生一:过年时我家贴的春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虽说很普通,但是它给我家带来了美好的祝愿,所以我很喜欢它。

生一:我家住葫芦岭下,没事儿总爱到岭上的玉佛寺去散步。我记得玉佛寺大门两边有幅对联,上联是“宇宙清风东南西北临仙境”,下联是“东江绿水春夏秋冬映圣堂”。横批是“罗阳福地”。我觉得这个对联把周围的风景与玉佛寺的身份结合得很好。

生一:我家住在罗浮山部队。过年时见过部队贴过这么一幅对联:“常备不懈苦练过硬本领,紧握钢枪守卫大好河山”。我觉得很有力量。

生一:我也去过罗浮山呢。罗浮山酥醪观里有一幅对联给我印象很深:“小楼容我静,万壑烟云留槛外;大地任人忙,半天风竹拂窗来。”对联给人一种世外高人的感觉。

生一:“平乐”文具店旁边有家药店,对联是:“ 藏花川贝架上丹膏返老还童,南参北芪匣内丸散延年益寿”,横批是“固本培元”,怎么样,还不快去买?

生一:我叔叔开了家饭店。过年他让我给他找对联。我在网上给他找了一幅是:“件件随心饥有佳肴醉有酒,般般适合冷添汽水热添茶”。又方便又热情,还不错吧?

生一:有一家理发店我常去,只是因为店门前的一幅对联打动了我,使我觉得这家理发店的品位还挺高的。对联是:“修就一番新气象,剪去千缕旧东西”,一语双关,妙不妙?

生一:我的小表弟最爱玩具,所以我常去光临玩具店。春节时,我看到一家玩具店的对联是很特别,我就记下了:“吹吹打打敲敲般般好玩,白白红红绿绿色色精工”。

男:生活中对联无处不在,语文教材里自然也不乏其联。下面的活动是——猜人名。我说一幅对联,你们来猜猜这幅对联说的是我们熟识的哪位作者。请准备好——“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生一:杜甫。我们学过他的《石壕吏》。

女:“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生一:蒲松龄。我看过他的《聊斋志异》,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文章《狼》。

男:“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生一:这个很容易,说的是鲁迅。

女:“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生一:写的是南宋豪放派诗人辛弃疾。我们学过他的《西江月》。

男:同学们表现得还不错。不过我们仅会欣赏别人的对联而自己不会创作可还是不够。这样吧,我们来个比赛,学习对对联,看谁对得快对得好。我们还是以学过的课文为依据。

女:我来先说,然后大家出联大家对。请听:孙权劝学——题目对题目。

生一:这还不容易?愚公移山。

生一:观沧海。

生一:泊秦淮。

生一:张洁挖荠菜

生一:安石伤仲永,行不行?

女:这个可有点勉强,你把王老先生的姓给吃掉了呀。

生一:再来。孟浩然过故人庄。请对。

生一:来了,陆放翁游山西村。

生一:再听:三味书屋寿老先生严中有爱。

生一:七根火柴无名战士危里见忠。

生一:英雄石像谁对谁错?

生一:羚羊木雕孰是孰非?

生一:老父亲步履蹒跚买朱橘,父爱似海。

生一:小儿子泪眼朦胧忆背影,儿思如潮。

女:今天,我们上了一堂令人心醉的对联课。我们觉得,对联,就是一首诗,诗情画意;

男:对联,就像一首歌,悦耳动听;

女:对联,语文天地里的一朵奇葩;

男:对联,民族文化里的一颗珍珠。

女:这真是——

男:女(合)千言万语道不尽,联联对语总关情。

男:同学们,

男:女(合)让我们热爱对联、热爱语文、热爱生活吧。

(课程结束)

五、注意事项:

1、活动中教师尽量做好一个旁观者,一个指导者。

2、让所有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3、要充分体现综合性课程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

对联的故事

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 , 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 \' 细 \' 必有 \' 粗 \' ,有 \' 羽 \' 必有 \' 毛 \' ,有 \' 家 \' 必有 \' 野 \' ,有 \' 禽 \' 必有 \' 兽 \' ,有 \' 砖 \' 必有 \' 石 \', 有 \' 后 \' 必有 \' 先 \' ,有 \' 死 \' 必有 \' 生 \'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哑联兴味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老地主袭改旧楹联 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 \" 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 写出来贴在大门上。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

天增日月妈增寿;

老地主看了很得意。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他又叫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

春满乾坤爹满门。

帐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 \" 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 \" 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 \" 你懂个屁! \' 爹 \' 对 \' 妈 \' 不是十分工整吗? \"

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手舞足蹈。这时,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 \" 笑什么? \" 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 \" 上联的袁世凯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呢? \" 文人听了 \" 哧 \" 的一声笑了起来,说: \" 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 \" 纪晓岚释对

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照例少不了连句答对。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 \" 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 \" 友人道: \" 先时我曾北游,出了一联,人人摇手不对。 \" 晓岚半信半疑,问道: \" 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难? \" 友人道: \" 一般。 \" 接着,念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 \" 这样简单的出句,他们不屑回答,即以摇手示对! \" 友人不解地问: \" 那,他们的下联是什么呢? \" 晓岚道: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友人听后,恍然大悟。

斗鸡山上得绝联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 ―― 斗鸡山。他在山上纵目观望,觉得处处可爱,连山名也觉得新奇可亲。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但是,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秀才定睛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因而高兴万分。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老师对他说: \" 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 \" 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 \" 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 \" 说罢,念道:

龙隐洞中洞隐龙。

秀才一听,极为兴奋,感叹地说: \" 此乃天赐绝对矣! \" 昆明大观楼对联

作者是清代康乾时诗人孙髯,著有《永言堂诗文集》,三原县人,后迁居云南。他厌恶清朝官场的黑暗腐败,不参加科举,终身贫困潦倒,晚景更惨。他写的大观楼联寓意深刻,为人所爱。联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里就凤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阳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却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半副对联慑群魔

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据说,在 \" 议和 \" 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于是,他对举政府的代表说: \" 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也应如此。 \" 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脱口念出了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 \" 琵琶琴瑟 \" 四字上面,共有八个 \" 王 \" 字,用来指代 \" 八国联军 \" ,同时,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在场的其它帝国主义分子听了,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不安,头晕眼花。这里,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 魑魅魍魉 \" 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公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 \" 小鬼 \" 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其它代表听了,心里出了一口气;侵略者们听后,个个愕然肃目;那位挑衅的先生听了,瞠目结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个头,引起哄笑。

楹联

楹联

中国楹联

医院楹联

楹联赏析

楹联载体

楹联策划

中国古代楹联

诗词楹联

马年楹联

《楹联天地.doc》
楹联天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