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教案设计

2020-03-01 16:27: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生字词。

2、教会学生从课文思路、情节发展、主题概括几个方面把握课文写作的线索,整体理解课文,并体会课文所传达出来的爱的氛围。

3、学会有感情分角色的朗读课文。

4、学会分析文章结构,会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增强学生的语文专业知识。

5、体会美的意境和美的语言,学会运用语言来创造意境。

6、学会从不同的切入角度去理解课文,不限于本篇课文,关键是学会对文学作品的多方面品读,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7、通过感受课文中所传递出来的爱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其中

1、

2、

3、4属于知识和技能领域的目标,

5、

6、7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域的目标)

二、情境引入(10分钟)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我创设了如下情景:

1、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的眼睛突然间什么也看不到了,看不到你的父母,看不到亲人朋友,看不到美丽的大自然,看不到电影电视和电脑,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这样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2、试着在纸上画两个牵着手的孩子,和一群漂亮的萤火虫,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再想象一下,在这样的情境下,你是否觉得幸福呢?

3、如果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他什么都没有,却想要跟你成为朋友,你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帮助他,照顾她,做他的“眼睛”呢?

三、为了有效组织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步骤:

第一课时 活动一:重重叠叠

目标:理解生字词 材料:白纸,笔 时间:8分钟 活动设计:

1、将学生按座位次序分成小组,3分钟的时间各小组分组查找课文中的叠词,并将正确读音标注。(3分钟)(例:哞 mōu 酥 sū 蔷薇qiángwēi 踉踉跄跄liàngqiàng 孪生luán 泥泞nìng)

2、请速度最快的小组将找出的叠词大声朗读出来。1分钟。

3、其他小组补充或者纠正发音,4分钟。

活动二:感同身受 目标:感受文中不同角色的的感情,体会主人翁心理感受的变化过程,力求细腻。 时间:10分钟 活动设计:

1、扮演盲孩子角色的同学要求闭上眼睛,同时,班上全体未参加角色表演的同学闭上眼睛,根据角色朗读的不同,来体会盲孩子由孤寂到幸福的变化过程。

2、找出并体会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关键语句,并仔细体会作者这样写怎样细腻的表达出盲孩子的心理变化。如:“他的日子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活动三:美的旅程

目标:学会领悟美感,培养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实践美、表达美的能力。 时间:12分钟

材料:白纸,铅笔,彩笔

1、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美的语言和自己所喜欢的美的意境的描写,大声读出来,并能够说出自己认为美的理由,或者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作者所传达出的盲孩子所“看”到的美。可从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以及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些就构成了一种绚丽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2、在白纸上画出自己认为最美的一幕场景,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写下自己所感受到的美,并积极把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看谁的感知力更强。

3、把课本分为5幕童话剧:初识→ 相交→ 又见新朋友→ 暴风雨之夜→ 雨过天晴。请各组同学揣摩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如何表现人物性格。各组进行表演,比一比哪一组表演得好。(老师总结)

4、仿写句子:(课下作业)

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仿写:

他还看见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还有草上明亮的露珠。 仿写:

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 仿写:

第二课时

承续:(5分钟)

带领同学们分析上节课课下所仿写的句子,并交流讨论如何才能通过语言营造美的,能够触动人心的句子。(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由学生所仿写的句子引出表达方式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将学生有语言层面的理解引入到言语应用层面,达到语文知识教学的目的。

活动四:知识乐园

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 时间:20分钟 过程:

1、本文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话意般的境界。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用了哪些好的表达形式?并把你们的思考结果批注在文章的相关之处。(10分钟)

2、分小组将自己认为的表达方式相互交流一下,由小组长汇总批注结果,派代表陈述。(学生交流,教师答疑。师生互动)。(10分钟)

答案提示:

1、按句排列的文章形式,像诗歌一样,形式优美活泼。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

2、全篇几乎都由短句构成,好读,不拗口,如“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3、节奏感强。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4、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把影子和萤火虫拟人化,读来有亲切感。

5、语言含蓄,有象征意义。

“光明”象征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一种高尚精神。

“狂风暴雨”象征遇到的艰难险阻。

“盲人”象征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影子”“萤火虫”“月亮”“太阳”象征关爱他人的人。

活动五:爱的奉献

目标: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的能力,使学生拥有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材料:MP3(歌曲:爱的奉献),心形纸片 时间:15分钟 过程: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2、以“爱“为主题,参照课后练习一,分小组讨论,大家对于这篇课文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可以各抒己见,由小组长总结发言,各组组员积极补充,争取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所传达出的思想情感。

理解一:对于像盲孩子一样的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理解二: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

理解三: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

3、拓展延伸爱的奉献,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没有双腿,却可以走出一条顽强不屈的路;没有双耳,却能听见世间的天籁;没有双眼,却能看见世间的光明。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同学们畅所欲言)

4、请同学们把对爱的感悟写在发下的心形的纸上,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写完的同学四人为一组或八人为一组,自由组合,把手中的心形组成一种图案,拼贴到黑板上。 布置作业 ① 你在生活中接受过别人的真诚帮助吗?你在生活中有过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经历吗?请你以“爱”为中心,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篇短文,表达出学了这篇文章的心理感受。 ② 摘抄优美的词句,写到练习本上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教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说课稿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教案设计.doc》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教案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