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教案

2020-03-02 03:00: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饮酒》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反复诵读,习得语感,培养想象力;

3.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理解诗句寓意,领会作者的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点: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寓意,领会作者的意志和情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为了争名夺利、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不择手段,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但也有人厌恶官场的黑暗,辞官远居田园。这一类人,我们称之为隐士,本首诗歌的作者陶渊明正其中之一。陶渊明曾经在《桃花源记》中给我们描绘过这么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环境优美、远离尘世,孩子可以快乐成长,老人可以颐养天年。但是当时真的存在这么一方净土吗?——是啊,这不过是作者构想出来的世外桃源,用以表达他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作者是如何来调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他的《饮酒》,看他是怎么做到在现实的环境中,过上理想的生活的,(课本第210页)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本首诗是诗人陶渊明《饮酒》组诗20首中的第五首。

三、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1.播放《琵琶语》听音频朗读。

划出节奏、注意字音,韵律范读朗读。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学生个读,师生左适时点评。

3.学生齐读,整体感知诗歌意境及诗人情感。

4、小组合作,指导学生先自己结合诗歌下面的注释对诗文内容进行理解,有疑义之处圈点勾画出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尽量要符合原诗的语言风格。

补充《饮酒》的注释: (1)喧:吵闹的声音

(2)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3)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显得清静起来了。

(4)辨:说明。

(5)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四、研讨赏析,品味诗情。

师生合作完成,对一些重要字词及句子进行理解赏析。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世俗往来的名利纷扰”,“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心远地自偏”的含义如何理解?

3.“飞鸟相与还”的“还”有几种含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情景交融,富有意境。请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这份意境美。

4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何为“真意”、何为“忘言”?

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生活的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六、再次诵读,尝试背诵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doc》
《饮酒》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