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推荐)

2020-03-01 17:00: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赵林君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近年来,宜宾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据调查宜宾县国内生产总值近五年来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

二、三产业比重上升,2008年

一、

二、三产业的结构优化调整为31:40:29。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宜宾县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与全国先进县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低,经济活力不足;二是可用财力总量偏低,发展资金不足;三是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不强;四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五是制约发展的因素较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为此,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确立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原则

宜宾县要进一步正确审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谋划原则。坚持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发展、用科学的方法统筹发展、用科学的规律谋划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现有基础,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制定发展规划。

(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优势优先,依托资源优势,发掘区位优势,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加快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比较优势向竞争与发展优势的转化。要重视市场细分和产业细化,各展其长、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三)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并举,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和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统筹产业发展,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分工。

(四)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原则。坚持激活内力和借助外力相结合,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坚持体制创新,完善市场机制,统筹推进县域各项改革,不断激发内部活力。坚持开放推动、借力发展,通过开放加速破除发展中的观念约束、体制约束和市场约束,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廓清道路。

(五)坚持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因地制宜,选择可行的产业发展路子,实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全民创业。

二、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力措施

(一)继续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一是树立\"工业强县\"理念,集中力量建设具有产业特色和一定规模的工业集中区。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化发展路子,重点发展优势资源产业。充分发挥工业集中区作为项目引进窗口、项目建设

载体的作用,引导符合工业集中区产业规划的项目和县域工业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工业集中区要突出产业特色,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要扶小放活,提速增效,提质扩量,培育发展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充满活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扶持培育一批区域性、全国性的优势品牌。二是调整优化县域工业经济结构,发展县域特色优势工业。大力发展能源、食品、物流、化工、畜牧、林竹等县域特色行业。提高特色优势工业行业的集约化水平。抓好一批工业投资项目,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引进、培育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竞争力较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推进县域企业的重组、并购和嫁接改造,扩大和提升县域企业的规模及竞争力。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出台扶持政策。加快特色产品的开发、特色产业的培植和特有资源的转化,着力培育1-2个主导产业、1-2个工业集中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结合向家坝移民工程,发展移民经济。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走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做优做专粮食、畜禽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林竹(香料)、茶叶、蚕桑、蔬果、烟叶等特色产业,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把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比较优势。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按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占总产量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二是做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立足现有资源和加工企业,抓住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精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三大重点,拉长产业链。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加工体系,重点扶持粮食、畜牧、林竹、果蔬、桑蚕、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

形成\"小产品、大产业\"的格局,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促进农产品增值。三是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龙头企业为重点、特色农产品基地为基础、专合组织为纽带、科技为支撑、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升级,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有产业优势、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到2011年,在全县形成2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

(三)重点发展商贸服务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一是培育城乡商贸流通业。充分挖掘我县区位潜力,以交通干线和县城、重点城镇为依托,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专业性综合批发市场,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农产品流通网络。重点抓好农产品专业市场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的改造。大力培育县域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二是培育和扶持服务业发展。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业农产品信息网络,基本实现\"网络到镇、信息进村\",所有乡镇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农业服务业,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一批农村行业经济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科技、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信息等服务。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房地产、金融等服务业。三是拓展县域特色旅游业。发挥县域的旅游资源优势,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开发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投资建设石城山、越溪河、黄山、向家坝等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和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农家乐\"等服务项目发展,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

(四)坚持统筹规划,加快城乡建设一是以交通建设为重点,完善县域路网结构。推进县域交通设施建设,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加快对外主通道建设,提高进出宜宾县的便捷性、高效性和舒适性。二是以发展产业为抓手,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坚持产业

兴镇,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小城镇经济。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从数量扩张转移到质量提高,沿道路分布的城镇向纵深发展,形成块状城镇。县城建设要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并进,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引导

二、三产业向城镇集聚,形成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步建设成为中小城市。加快观音、蕨溪、高场、永兴、白花、泥溪等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三是以路、水、沼气等为切入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和兴建沼气池三大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活环境,使新农村示范村做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

(五)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形成充满活力的富民经济。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展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做大做强重点民营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县域民营企业,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中型企业。要健全完善企业家的培养、使用、激励、约束和保护机制。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以内部资源嫁接外来要素,以外部力量激活内部资源,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积极支持向家坝电站建设,扶持发展骨干优势企业,搭建起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优势产业平台,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更多的项目进入宜宾县。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加大劳动力输出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出国就业提供信息服务,积极搞好回乡农民工培训工作,促进其再就业。

(六)切实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协调机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职能部门要为县域经济发展\"开绿灯\",尤其要从审批权限、项目安排、资金扶持、信贷投入、能源调度、人才管理和推动全民创业等方面给予县域经济更多的支持。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各部门要树立\"全县一盘棋\"观念,相互协调,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发展县域经济。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强化发展县域经济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四是完善奖惩制度。强化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考核办法,实行县域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把县域经济发展的实绩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主要指标列为考核、考评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作者系宜宾县委农工办副主任 赵林君)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的调查与思考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的调查与思考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的调查与思考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贫困山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思考

贫困山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思考

贫困山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思考

县域劳务经济发展调查

《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推荐).doc》
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