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各种罪总结

2020-03-04 01:14: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金融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构成: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4.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特征:诈骗手段具有特殊性;行为方式具有特殊性;被骗对象的公众性和广泛性。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恶意透支)。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保险诈骗罪: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1.侵犯客体是国家的保险制度和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规,骗取较大数额保险金的行为。3.犯罪主体为个人和单位,具体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4.主观为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保险金之目的。

危害税收征管罪

逃税罪 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1.逃税罪的犯罪客体为国家的税收利益和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2.逃税罪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3.逃税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既包括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包括扣缴义务人。4.主观上是故意。

抗税罪 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逃税罪和抗税罪的区别 1.主体要件不同。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而偷税罪的主体则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2.客观方面不同。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偷税罪则表现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3.犯罪标准不同。抗税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就可构成,而偷税罪必须是偷税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

骗取出口退税罪 是指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以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侵犯知识产权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假冒专利罪 指违反国家专利法规,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违反著作管理法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使用、披露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构成:1.客观上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并且给权利人造成了重大损失。2.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商业秘密权以及受国家保护的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上故意。

扰乱市场秩序罪

虚假广告罪,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1.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正当的交易活动和竞争活动。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广告管理法规,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3.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构成。4.主观为直接故意,即明知是不真实的广告而故意作虚假宣传。 合同诈骗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是指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不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行为。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罪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构成:1.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满14岁不满16岁,犯本罪应负刑事责任。4.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故意杀人既遂和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主观状态。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应根据案情从宽处罚;但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杀不能从轻。

故意伤害罪 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构成:1.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界限: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界限:根本区别在于,前罪具有伤害他人是故意,其死亡结果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而后罪没有犯罪的故意,是由于过失致人死亡。

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或者故意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构成: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妇女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或幼女的身心健康。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使妇女不能抗拒、不敢抗拒的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3.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年满十四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子。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奸淫的目的。刑事责任:1.根据刑法规定,犯强奸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恶劣的;强奸多人的;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的;2人以上轮奸的;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3.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从重处罚。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刑事责任:犯非法拘禁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非法拘禁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非法拘禁罪的,从重处罚。

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 构成:1.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健康、生命权利及公私财产所有权利。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的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的目的。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定:1.犯罪目的不同 勒索财物—逼索债务等;2.犯罪对象不同:完全无过错—有过错欠债不还等。绑架罪的既遂 以行为人是否将被害人劫持并实际控制为标准。刑事责任:1.犯本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3.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拐卖妇女儿童罪 是指以出卖或收养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 本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后,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或者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对行为人以强奸罪、收买被拐卖妇女罪、故意伤害罪定罪,实行并罚。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构成: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客观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的行为。3.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并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拘留的目的。4.主体是一般主体。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联系: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区别:客体要件不同;主观方面不同;客观行为不同

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

重婚罪, 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紧闭、不给治病或者强迫从事过度劳动等各种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肆意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情节是否恶劣是主要标志。刑事责任:犯虐待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虐待罪致人重伤死亡的,处2-7有期徒刑。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侵犯财产罪

抢劫罪 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当场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构成1.客体即侵害了公司财产所有权,也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务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劫取公私财务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14岁;4.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务的目的。 抢劫罪与绑架罪的界限 联系:客观方面都具有对他人人身进行强制的行为,勒索的绑架罪与抢劫罪在主观上都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区别:1主观方面不相同:抢劫罪中行为人一般出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实施抢劫行为,绑架罪中行为人即可以为勒索他人财物而实施的绑架行为,也可以是出于其他非经济目的实施的绑架行为2行为手段不同:抢劫罪劫取财物一般在同一时间,地点,具有你当场性。绑架罪表现为行为人以杀害、伤害等方式向被绑架人的亲属或者其他人或者单位发出威胁,索取赎金或者提出非法要求,劫取财物一般不具有当场性。

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1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证据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2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刑事责任:犯抢劫罪的,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有下列情形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a.入户抢劫的;b.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c.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d.多次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的;e.抢劫致人重伤死亡;f.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g.持枪抢劫的;h.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济物资的。

盗窃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1.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3.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关键在于盗窃数额和次数。盗窃罪既遂与未遂划分标准 以财物是否置于犯罪人控制之下为标准。刑事责任:1.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依据刑法修正案

(八)规定,盗窃罪不再以盗窃财物数额较大为唯一构成要件,只要是入户盗窃,不管有没有偷得财物,都已触犯刑法,构成“入户盗窃”,涉嫌盗窃犯罪,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诈骗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1.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3.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界限 相同:两者都使用骗术,后者也可能获得财产利益 区别:主观目的、犯罪手段、财物数额要求和侵犯的客体均不同。诈骗罪与民事债务纠纷的界限 区分的关键是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刑事责任:1.犯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联系 客观上都具有公然性,行为方式都为抢取公私财物,且都以占有为目的。区别 1.行为方式不同

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夺取财物具有强制性;抢夺罪确没有,行为方式不具有强制性。2.对取得财物的数额要求不同 抢劫罪没有数额要求,抢夺罪则以取得财物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3.客体要件不完全相同。抢夺罪为单一客体只侵犯公私财产。抢劫罪为复杂客体,侵犯的不仅是公私财产,而且是人身权利。刑事责任: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或拒不退还的行为。“合法持有他人财物”是侵占罪成立的前提。

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关键在于判断作为犯罪对象的财物是否脱离占有以及由谁占有。 联系 同属侵犯财产罪,其主体都是一般主体。区别:盗窃罪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在盗窃时,财物并不在行为人控制之下;而侵占罪则是行为人实施侵占行为时,被侵占之物当时已在他的实际控制之下。刑事责任:犯侵占罪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2 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本罪的,告诉才处理。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界限 联系 都表现为将自己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有的行为,主观方面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区别:1.犯罪主体不同

前者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非国家工作人员。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侵犯的对象不同 前者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后者的对象是行为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3.客观方面表现不同 前者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即化公为私。后者则必先正当、善意、合法地持有了他人的财物,再利用各种手段占为己有且拒不交还,行为不必要求利用职务之便。4.侵犯的客体不同 前者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后罪所侵犯的仅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的界限

1.犯罪对象不同

前者对象只能是本单位的财物;而后者的对象是他人财物,包括公私财物。2.犯罪手段不同。前者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实际掌管的本单位财物;而后者则是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3.主体要件不同 前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后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的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3.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4.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联系 都以暴力威胁,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区别:1.威胁的内容不同

抢劫罪的威胁,都是以杀害、伤害等侵害人身相威胁;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则比较广泛,包括对人身的加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名誉等。2.威胁方式不同 抢劫罪的威胁,是当着被害人的面直接发出的;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当面发出,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或第三者转达。3.威胁时间不同 抢劫罪的威胁表现为扬言如不交出财物,就要当场实现所威胁的内容;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则一般表现为,如不答应要求将在以后某个时间实现威胁的内容。 4.取得财物的时间不同 抢劫罪是实施威胁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则可以在当场,也可以在事后取得。5.对危害结果要求不同 抢劫罪无数额要求;而后者以敲诈勒索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

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的界限 两者的犯罪主体都是一般主体,犯罪主观方面都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区别:1.犯罪客体不同

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比较单一,侵犯的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敲诈勒索罪表现为以威胁或要挟方法,迫使被害人因恐惧而被迫交付财物;诈骗罪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受蒙蔽而自愿的交付财物。

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界限 1.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同 前者表现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后者表现为劫持他人作人质并以杀害人之相威胁,迫使交出财物。2.威胁的内容不同 前者包括实施暴力,揭发隐私,破坏名誉等;后者仅限于暴力伤害或者继续扣押他人。3.犯罪既遂标准不同 前者一般以实际取得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为既遂标准;后者不管是否得到财物,只要完成了绑架并提出勒索要求的行为即构成既遂。

刑法罪数总结

司考刑法:非法经营罪的总结

刑法罪数形态 单复数罪 高度总结

刑法总结

刑法总结

妨害公务罪的刑法解释(整理)

刑法诉讼重大医疗事故罪认定汇总

刑法中增设袭警罪的必要性

刑法论文——关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几点思考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刑法研究论文

《刑法各种罪总结.doc》
刑法各种罪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