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析中考作文

2020-03-04 00:47: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风景”要体现“别样”“原味”要保持本色

三位名师解析:2013年作文题目有内涵有韵味

今年中考作文题

任选下面一题作文:(1)抬头看看,会有别样风景

常常有那样的一个时候,因为一次抬头,因为一个机会„„我们从生活中的人、事、物、景里,发现了美好,获得了启迪„„

要求: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方、小晶代替。

(2)“原味”指事物原有的味道。

原味的事物是不加修饰的,原味的生活是平凡朴实的,原味的情感是无需伪装的„„它值得我们品味,引发我们思考。请以“原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方、小晶代替。

作文(1)点评

立意要打在“发现美好,获得启迪”

点评名师简介:

张晓棠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语文高级教师,大连市骨干教师。所撰写的论文及教学案例曾多次获中语会评比一等奖。

本次命题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是“风景”,从提示语“人、事、物、景„„”中可看出“风景”的可写范围很广泛,既可以写自然之景,亦可以写人文景观;既可以写物,也可以写人。在这点上没有设置审题障碍。但是限定语“抬头看看”“别样”却是需要考生认真思考、用心琢磨的难点。从题意来看,“抬头看看”的表层意思是指抬头这一肢体动作,深层意义可理解为换个视角看生活,即冲破固有的消极思维模式,换种积极的心绪、态度对待生活,这一点考生可在行文中作以铺垫。

但是什么样的“风景”具有别样性?如何在文中写出“风景”的别样性?也是需要考生重点辨析的。这点需要考生在描写所见之景时紧紧抓住体现“风景”特质的方面落笔,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如以自然之景作为素材,考生在选材时可选择别具特色的风景,但是行文中若只写出了风景的美,风景的壮观,而没体现出风景所具有的别样特质、风骨,没写出自己看风景后触动心灵的独特感受,文章就不够凸显主题。这点考生在行文中可借助对比(此风景与平常所见之景对比)、联想(由此景联想到相关的人和事,丰富内涵,凸显主题)方法。

不管选择什么样的“风景”入题,作文的立意都要打在“发现美好,获得启迪”上,点题部分可以写由于看见了这样的风景,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明晰的方向„„可深化即使未来的道路上遇到再大的风雨我也会坦然面对等。

梳理一下思路:成长路上,有那样一个时候(心里苦闷忧伤消极或者遇到艰难困苦)(心路历程)(铺垫),因为一个机会“抬头”看到了那样一处风景(描写凸显风景的特质),这风景带给我与众不同的感受(别样性),给了我人生最深刻的启示(主旨)。

作文(1)点评

换个角度重新观察生活

点评名师简介:刘晓 大连34中语文教研组长、初三年级备课组长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中心词是“风景”,限制语是“抬头看看”和“别样的”。“抬头看看”从提示语中可知,既可指实际意义的抬头,也可虚指为一次机会,一个邂逅等,实际上是指换一个思维,换一个角度重新观察生活,有新的发现和体悟。“别样的风景”是个偏正短语,修饰语“别样”即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就是题眼。“别样”是不同寻常、特别的意思。怎样的风景才是“别样的风景”呢?一般来说,这种风景和平时看到的不一样,且超过了平时,甚至是不易察觉,需要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中侧重写出自己独特的见闻、感受、人生体验、抒写自己对生活中某个风景的不同认识,思索、感悟。

中心语“风景”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从文题的提示材料看,其内涵较为广泛,可指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校园、家庭、社会、自然都可列入选择范围,只要体现出“别样”就可以了。因为本文要体现一个发现认识的过程,在写法上采用对比,铺垫、抑扬结合、渲染烘托等手法能较好地表达主题。 作文(2)点评

“原味”题目稍有深度亦有难度

点评名师简介

迟海鹰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初三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连续两届被评为大连市骨干教师,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曾参加《新阅读》《导航》《作文升格关键点》等书的编写工作。指导的学生作文多次在全国获奖,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今年这个作文题目有内涵,有韵味,耐品味;又能与时俱进。

作为中考作文,这个题目又是稍有深度亦有难度的作文题。那么如何来打开思路呢?

写作之前,应弄清以下几个问题,那就是“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的问题。任何文章都不例外。

首先是审出文章“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写作内容。我们用“追问法”来明确。“追问法”,就是看到题目,就把自己当成读者,依次提出你想得到答案的问题,边问边答。所有疑团解开时,写作内容就了然于心。

第一个是“什么”的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什么是原味”,即解释题目含义;提示语中已经给了我们几个解释,那么我想原味还有“本色的,质朴自然的,不加矫饰的”意思,也有“原生态的”的意思,也有“没有被金钱、名利污染的”意思等等。二是“原味的什么”。明确了“原味”的意思,我们就可以寻求它的外延,即“原味的什么”。这就是选材的拓展。可以是原味的不加修饰的物品,比如奶奶的亲手编的五彩线,爷爷给自己做的木剑等等,体现朴素的爱的美;可以是原味的生活方式——没有车水马龙,质朴的古城或乡村生活,体现一种朴实的的生活态度。原味的情感,比如说不掩饰的愤怒;不伪装的批评;不隐藏的歉意等等,体现人与人的真诚;可以是原味的传统民俗,原味的文化,体现现代社会中不染铜臭,不急功近利的一种美丽坚守。

第二个要思考“为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要保持“原味”。

第三个可以思考“怎么”的问题,即怎么对待或保持“原味”。

以上问题一一问清,思路也渐渐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接下来,我们应弄清文章“为什么写”的问题,也就是弄清写作目的。所谓写作目的就是通过这篇文章你要让读者获得什么或呼吁读者做什么。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内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写出有实际价值、立意深刻的文章。目的锁定内容,限定重点。本文的写作目的我想主要是呼吁读者能珍惜“原味”,保持“原味”,追求“原味”。

最后,应构思“怎样写”的问题。作为话题作文,我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择文体。此文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或散文均有很大空间。

2.拟好题目。话题作文拟题最低境界是用话题作题目或拟出与话题无关的题目;第二境界是题目中含有话题,以缩小话题,不至于写得空泛。比如说《原味的魅力》、《原味的爱》等;第三境界是不见话题却含话题之意或能牵出话题的题目,如《至美》、《最浓的味道》、《繁华落尽》等等。

3.拓宽立意取向。比如此文大可以写“原味”的消失带来的遗憾。

作文(2)点评

考生可以多个方面选材

点评名师简介:刘晓 大连34中语文教研组长、初三年级备课组长

这是一个话题作文。话题本身开口较大,容易引发联想和想象,题干个性化的提示语也有助于多角度思考,考生还是可以多方面选材的。如选择议论文,本色、自我、简单、平凡、朴实、淡泊等都是切合题意的话题,但行文的时候要扣紧话题;如选择

记叙文,普普通通的人、平淡生活中的幸福、心中的故土、童真童趣等都是不错的选材。

由于体裁不限,考生完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最为擅长的文体。但要注意文体特征要明确。 记者辛敏娟整理

重庆中考作文名师独家解析

中考作文解析

中考各地作文题(含名师解析)

中考作文资料解析

北京中考作文解析

武汉中考作文解析

中考作文解析剖析

咸宁中考作文解析

大连市中考作文解析

苏州中考作文解析

《名师解析中考作文.doc》
名师解析中考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