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抓好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2020-03-03 10:23: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怎样抓好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土门镇茅坪中学范先娥联系电话:13635725811 课外阅读是阅读的主要形式,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对获取知识是极其重要的。初中语文教学究竟怎样抓好课外阅读呢?

一、培养兴趣,使学生爱读

1、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多次向学生列举一列著名文学家、作家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质的事例:例如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刘绍棠的小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当有人请他传授成功的秘诀时,他回答发人深省;是书籍,是广泛的阅读。可见,广泛的阅读是提高个人文学素养的良好的透途径。同时,我让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谈课外阅读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所起的作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进一步理解阅读的重要性。

2、按层次分组阅读:由于各人的语文基础不同,课外阅读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我将全班40位学生分成三大组。A组由语文阅读能力强且有较高阅读兴趣的学生组成,通过学生自愿报名,与老师推荐相结合,对这部分学生,阅读的质量都相对要求高些;阅读能力较好的为B组,其余是C组,对这部分同学的阅读要求相对降低些。按照三组学生的不同阅读能力,我布置了相应的阅读要求,如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的量分别为A组一千五百字,B组一千字,C组五百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琢步提高阅读的量。 同时,根据各人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的不同。我将ABC三组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学生自愿结合为主。如女同学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她们爱读笔法细腻的文学小说,有些男同学爱冒险,追求感官刺激,他们爱读个人传记及战争题材的小说,有些学生愿意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知识,他们爱阅读内容新颖的报刊杂志……我要求每个阅读小组为自己取名为《新芽》意志蓬勃的生机;有的小组起名《小草》,寓意顽强的生命力……同时,我还要求每个阅读小组设一个小组长,每两周各小组开一次小组阅读交流会,交流阅读信息 ,讨论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报阅读收获。这种分组阅读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相互间阅读素材及阅读信息的交流,起到相互竟争提高的作用。

3、开展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知识竟塞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活动的安排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竟塞内容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内容。如:A、说出三篇3毛作品及主要内容。B、分别说出《简、爱》《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的作者。C、UFO、网虫、电子件、独联具体指什么?

第三,比赛的形式多样化。有个人塞,也有阅读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塞。有抢答题,有必答题,有选择题……

同时,我在班级学生中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阅读。 在初一阶段,我举办了多次故事大王比赛,要求学生自选故事内容,充分准备,看谁讲故事精彩。这次活动,推动了学生对童、寓言及短篇小说的阅读。

初二的时候,我在班里举办了“追寻伟人的足迹”,“他(她)是我最崇拜的人”等主题活动,要求学生每人将一句你认为最有意义名人名言介绍给全班同学,同时简要介绍这位名人的事迹,或者讲述这们伟人一生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段。这些活动推动了学生阅读名人传记风气的形式。

初三一年中,我组织学生对当时热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如

A、谈李登辉“两国论”的背后

B、科索沃危机之我见

C、我也来谈减负

这些活需要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比较熟悉和了解,追使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杂志,留意时事新闻,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读报的习惯。

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为那些阅读面广、知识面丰富的学生搭设了舞台,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成绩动机,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了。

二、指导读法,使学生会读

1、定向指导。所谓定向指导,也就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导。确定一个阶段课外阅读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定向指导的重要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应

有不同的目标,不同阶段又有不同阶段的目标,有近期目标,也有长远目标。这样,既可以规范学生课外阅读行为,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根据定向的要求组织检测。

2、定序指导。序,主要指规律;定序,指是指导学生把握和调整课外阅读的步骤、内容,使之合乎规律。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定序指导主要表现在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定序指导主要表现在对学生阅读规律的把握上。学生的阅读,根据年龄层次、身心发展及阅读能力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以积累性阅读为主的阶段,以理解性阅读为主的阶段,以评价性为主的阶段和以创造性阅读为主的阶段。

初一的学生记忆力较强,理解能力有限,从其自身来看,课外阅读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在积累性阅读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将一些优美的散文、诗歌及各种文体的一些侍作推荐给学生,如瞿秋白的《那个城》,朱自清的《绿》《匆匆》,郭未若的《梦与现实》 《银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雾》,叶圣陶的《海燕》,徐志摩的《泰山日记》……语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初二阶段学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一阶段的课外阅读以理解性阅读为主,这是课外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理解性阅读阶段的显著特征是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思考这样写有何作用。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与思考中逐步提高其理解能力,对课堂教学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初三阶段的学生,个人的认知能力也已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以评价性阅读为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各类文章的内容及形式的鉴定和评价能力。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不阶段,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训练要求;

每日一句: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阅读面是丰富多彩的,收获也是多彩多姿的。但每个人的阅读收获相对集体而言,总是有限的,如果将个人的收获就变成集体的收获,那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每日一句”的形式就是在教室黑板上专门辟出一角专栏,让学生按学号顺序,每天轮流

在“每日一句”栏内摘录一句在最近的阅读过程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介绍给全班同学,同时要求全班同学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便于积累。从“每日一句”中可以窥视每个学生的阅读层次,鉴赏能力,更主要的,每个学生在将个人财富变成集体财富的同时,也吸收了他人的知识养份,最终达到了全班同学的整体提高。这是积累性阅读阶段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

每日一记:这是学生课外阅读初期的基本工作,要求学生每个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每天将阅读过程中精彩的词句以及对自己和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便于积累知识,突出重点,同时启示“每日一句”的内容。老师将学生的课外阅读记录本定期检查(每周一次),及时反馈信息,对记录详尽认真及方法得当的学生给予表杨。

经过初中三年的不懈努力,班中课外阅读较好的同学,其“每日一记”记录已达十万多字,普通学生也达到了

七、八万字。有些学生初中三年的有些教科书已不见了踪迹,“每日一记”记录本却完好地保存着。在老师布置的《我的财富》的作文内,许多学生把《每日一记》视为初中阶段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每日一问:提问是打开分析大门的钥匙,是登堂入室的先导,更是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及阅读效果的一项重要工作。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以”进一步阐时明了思考问题对提高个人素养的重要性。在理解性阅读阶段,必须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思考,多提问,并且要求每人备一本质疑本子,每天至少提一个有阶值的问题,记录在本子上。“每日一问”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的积极性。

每周一会:要求学生在自愿结合,分组阅读的基础上,各阅读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每周或两两周定期开一次小会,主要的目的是:

第一,交流阅读材料,提供阅读的基础上,取长补短。

第二,探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寻求组内同学的帮助。通过交流,互相切磋和争辩,多方面接受信息,多角度思考问题。

如果说,提问如同扔出的石头,在学生头脑中激起一层水波,那么,“每周一会”中互相的探讨则可能是许多石头的撞击,会激起轩然大波。正如英国哲学

家摩根据说“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两相砥砺,将使思想锋利。”因此,在课外阅读的同时,安排“每周一会”制,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面,加深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由于各阅读小组学生在阅读的能力及阅读兴趣上基本相似,形式比较自由,所以“每周一会”制学生乐意参加。

3、定度指导:定度指导就是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要适度。

曾经有一位学生,他用了一个星期时间看完了卢梭的《忏悔录》这之后,神情沮丧地对我看不懂。我就给他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速度太快,《忏悔录》浓缩了卢梭的人生感悟,用一个星期看完嚼不烂;二是难度太高,《忏悔录》有许多作者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初中学生不一定能理解。

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多种的影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握好阅读材料的难易度,阅读进度的速度,阅读面的广度。对于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必须选择适合其自身阅读能力的阅读材料,才能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经过初中三年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抓好课外阅读

实验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怎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怎样抓好养成教育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

怎样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

怎样端正初中学生学习态度

怎样防止初中学生早恋

怎样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

《怎样抓好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doc》
怎样抓好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