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2020-03-02 10:57: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桦甸市第十小学

薛坤

一、教材

《司马光砸缸》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小朋友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做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考虑小朋友年龄较小,他们在认知、发音、阅读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的特点,给本文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演示法,比较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儿童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儿童为主的人文情怀。

三、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演示反馈法,引导儿童质疑——表演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儿童善于观察、善于比较、善于表演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过程。

针对我班儿童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A类儿童能够看懂图、学会质疑并思考,B类儿童能够看图说话,C类儿童能够说出个别简单词语如“司马光”“救人”。以下我主要针对A类儿童的教学三大版块:从课件中质疑、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进行阐述。

1、从课件中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的,课件生动的展示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什么?

儿童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看不懂的地方?

预设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A、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B、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儿童所提问题正是目标3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小朋友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己阅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儿童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儿童自读

1、2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儿童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

2 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3—4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小朋友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经过自读,儿童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跑”这些词,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为了从小培养小朋友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头用力砸缸,一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为了培养小朋友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小朋友想象能力的发挥。

(2)小朋友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

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如团

3 结起来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

(3)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遇到问题和困难要积极动脑想办法,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司马光砸缸》反思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

14《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doc》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