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3

2020-03-03 17:30: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论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

在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及背景中指出:“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修建、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紧迫的课题。”这段话却是说出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我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以来发现:较多学校以及音乐教师对音乐课不重视,导致学生对音乐课没有多大的兴趣,甚有严者,学生在上音乐课时也能睡倒一片。这种尴尬的局面,足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对此,我就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音乐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分

音乐教学目标,是指课堂音乐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与境界,特指音乐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所制定的既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最基本的标准与层面。很多时候,我们都容易把“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混淆。“目的”是教师主观地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以传授者的身份和挑剔的心态所制定的希望学生达到的标准与境界。“目标”则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以促进者的身份和接受的心态所制定的学生能够打到的标准与境界。

(二)音乐教学目标分类

《标准》为音乐教学设置了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而我们在备课时常把这一目标简化,所以教学目标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就不是很明确,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依赖——老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从而失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以下两个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位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听唱、自学等形式学习《青春舞曲》,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喜欢民族音乐。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引导学生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族音乐,根据《青春舞曲》音调创编,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二位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

1、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热情奔放、活泼风趣等风格特点,并有进一步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愿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聆听和演唱歌曲《青春舞曲》,表达出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根据《青春舞曲》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清晰正确地演唱歌曲,并能边拍节奏边唱歌曲。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知道新疆的地理位置、语言特点、风土人情等知识。(知识与技能目标)

第一种设计目标就略显笼统,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良好愿望与主观想象,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期盼。

第二种设计目标明确,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三)如何确立音乐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方向,而不是备课本上的“一些正确的废话”,这对于课堂教学毫无意义。我认为音乐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以下方面的要素:

1、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正的获得情感体验与进步,而不是教师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活动需要灵活、多样。

我们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与实际水平的教学活动。

3、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

因此,制定教学目标的程度要适当,既符合多数学生的实际程度,又能让那些接受快的学生有继续发展的空间。例如:“至少能记住歌词或音乐主题”、“能基本正确地演唱歌曲”等众所能及的标准与层面。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音乐教学本身就是艺术,既是艺术,就需要形成有个性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还可以试着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形成一个导学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进来,把教学效果好坏的权力留一部分给学生,由学生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上下结合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二、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内容特指音乐课堂教学所涉及的有关音乐学习的文化领域、情感境界以及知识技能,是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授课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相关材料和手段。因此,当我们研究分析音乐教学内容时,最直接的参照物就是教科书。我们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情感要素以及知识技能。在此,我想说的是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技能。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形谱暗示旋律的高低与音质的长短;用游戏的方式将繁难的知识技能内化在活动之中。这些都是血色和那个容易接受的形式,而我们上起课来也轻松愉快。又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13册教材五单元“金色乐章”中,在呈现《二泉映月》的简谱同时,将一串头尾衔接的彩色鱼形图作为背景,巧妙地将中国民间的旋律技法“鱼咬尾”,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介绍给学生,既传授了知识技能,又化解了学生接受上的难度,在此同时,还可举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中“鱼咬尾”的这种旋律技法的歌曲。如:《李香兰》《容易受伤的女人》

三、音乐教学过程

所谓音乐教学过程是指达到既定目标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很多时候,我们都以教论学,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怎样学的过程。比如:在欣赏课上,有的教师就一遍又一遍的播放要欣赏的音乐,这就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所以学生们会觉得很枯燥,理解不了该音乐的艺术性。这样机械地把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们仍然一头雾水,就更别说欣赏音乐的艺术性了。又如:在唱歌课中,有的教师还会实行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方式,难点部分又不

能及时的提出解决,难怪许多学生都不喜欢唱老师教的歌曲,学了半天还是不会,到是把自己平时吸取来的歌曲唱得朗朗上口。

这就向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该处于什么位置?教师该怎样为学生创设环境?教师又如何为学生安排音乐活动?答案是:教师不是演员,不要站在三尺讲台上唱独角戏;教师还需要重视教学的艺术效果以及对学生的艺术感染力,淡化技能的学习,因为每周的音乐课只有一二节,无法操作太多的技能训练;对于基础教学来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佳的动力,不要因为过繁过难的技术练习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总之,应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开启自主学习的心智、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那么,在新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课堂上,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在你的关注之下?

在教唱《七子之歌》时,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因为是变声期的原因,只能把第一部分唱好,高潮部分就唱不上去,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如果那部分学生每次都布恩那个将这首个完整的表现,那这就表示这部分学生会逐渐失去了学习这首歌曲的愿望和兴趣。我们应该怎么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1、可以唱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邀请能唱高音的学生唱。

2、让一部分同学唱第一部分,另外唱不上去的同学朗诵歌词。

这样采用多种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二)课堂上的知识是你给的还是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而获得的?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婚礼进行曲》开头都是同音反复,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思考:到底是学生通过教师总结性的文字来了解进行曲的含义,还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理解的。

(三)教师的教学环节是否太多了

经常会看到一些可,教学过程像演出一样,教师的说唱弹跳,样样具到,课堂看起来很丰富,但最终给人留下来的感觉很“假”,教学目标并没有真正的完成。

(四)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有用吗?

我们在教学时经常都会有群体性的活动,比如:合唱、合奏、歌舞表演、乐器伴奏等形式,这种相互配合的音乐活动也是一种通过音乐进行的人际交流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如果小组活动并不能解决音乐课中的问题,那这个合作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总之,在新课改的形式下,作为基础教育学科,音乐课应该让学生学得更开心,让音乐的艺术真正的渗透到学生们的内心中去。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新课程中音乐教学设计初探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试卷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试卷

【教学设计】摇篮曲_音乐_初中

初中音乐《红河谷》_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火把节_音乐_初中

走进新课程,探索初中音乐教学的新方法

《浅论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3.doc》
浅论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