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2020-03-02 03:58: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平均数》教学设计

涞源一小城关校区 杨海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0-9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平均数

1.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班哪位同学的身高最高? 师:那你的身高呢?

- 1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预设学生会想到“移多补少”和“数据的总和÷份数”的方法。

(3)汇报交流,理解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师:刚才老师在下面看同学们做,我发现有些同学是用两种方法做的,我们先来看第一种。(展示学生练习纸)

师: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的?

师:他是把多的同学移给少的,这样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就怎么样了?

生:同样多。

师:刚才他们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遍课件演示。 师:现在每个人的矿泉水瓶同样多吗? 生:同样多。

师:那同样多是多少个呢? 生:13个。

师:13就是他们收集瓶子数量的什么? 生:平均数。

师:谁还愿意交流?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用求总和÷人数的方法 14+12+11+15=52(个)

- 3

生2:13这个平均数并不是每个人收集的实际数量,发现实际每个人收集的数量

师:那么现在你能给平均数取一个范围吗? 2.教学例2,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1)承上启下,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小组的活动--踢毽比赛,对于比赛而言,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今天老师就聘请你来当裁判,希望你能公平公正地裁决。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 (2)学生独自解决问题,教师讲解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师:现在老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所学

师: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平均数,还知道了平均数的算法,下面我们就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1.(课件出示)2014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求小刚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2.(课件出示)冬冬来到小河边,小河里平均水深110厘米,他的身高是140厘米,他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对吗?为什么?你有什么话想对冬冬说的吗?

3.(课件出示)卡拉OK小歌手,出示7位评委打分的分数,求6

- 56 -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施丹丹)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的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doc》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