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方案

2020-03-03 02:09: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实施问题导学 构建高效课堂

——成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课堂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彰显学生主体,减轻师生负担,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结合杜郎口教改经验,制定本方案。

一、“问题导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突出学生主体性为前提,以导学案为抓手,以课堂教学创新为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师,发展学生,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大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服务;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我校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二、“问题导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问题导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一导二主四联动。一导:编制导学案。二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联动: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的四个基本环节联动导学。通过“问题导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两个前臵”、“三个转变”。“两个前臵”:即学习前臵和问题前臵。“三个转变”:即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课堂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通过改革,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借助导学案,将课标、教材、教辅有机整合,合理调控“教”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打造高效课堂、魅力课堂、和谐课堂、幸福课堂。

三、“问题导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改革的目标:

1.总目标: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全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探寻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方法和途径,把教室变成“开放的课堂,自由的舞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实现高效性,大力推进和谐教育、幸福教育,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让教师体验职业创造的幸福。

2.具体目标

(1)教师目标: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成为创新型教师。

(2)学生目标: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3)课堂目标:充满智慧的火花和创造活力。

(4)成效目标:切实提高效率,切实提升质量,打造名校、名师、名生。

(二)改革的口号:

1.会教、善教、乐教,会学、善学、乐学。 2.互助合作,聚焦智慧,自主探究,自育自强。

(三)改革的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把发展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改革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以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重点,全方位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此推进教学管理、作业、评价等教学改革。改革中,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2.主体性原则。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科学性原则。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所有教学措施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习特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避免急功近利、避免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的做法。

4.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改革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破有立,大胆进行实践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完善。

5.创新性原则。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自主创新,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学校实际,探索适合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方式。

6.发展性原则。课堂教学改革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取得实质性进展,让教师和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改革的意识,坚定改革的决心,使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教学效能有明显增强、学生发展水平有明显提升。

(五)教学模式:实行“10+35”时间模式。

“10+35”是一节课的时间分配比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达标检测时间占75-80%,约35分钟;教师点拨提示、诱导启发、纠偏纠错、激励评价等活动时间占20-25%,约10分钟左右。

“10+35”模式要求采用“导学案”导学的方式,通过指导学生自学、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与检测,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辅之以学习、生活、健体、品德行为修养等方面的自育自强,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三不讲三精讲”

(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学探究能会的不讲,不要求学生会的不讲;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不理解的知识精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知识精讲,学习的规律与技巧精讲),课堂整体变教师“讲”为学生“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错、点评、总结、释疑),让学生在“做”中思考,主动探究;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变集中精力批改作业为集中精力备课;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舞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问题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在学习中,通过同伴间“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认识、再认识和巩固。“10+35”模式课堂含有以下几个环节:

1.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充分利用教材、教辅、工具性用书等,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初步达成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分课外自学与课上自学,以课外自学为主。教师要指导自学,加强预习的计划性与针对性。交流是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现教师、学生、文本间相互对话的有效方式。

2.合作探究: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独学所遇的困惑和疑难,借助学习小组的平台,解决困惑和疑难,完成共同学习任务,实现学生之间的智慧交流、思维碰撞,基本达成学习目标。本环节中要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并适时予以点拨。要避免表面热闹实质浅薄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合作探究有赖于对每位成员积极性的调动,要建立激励合作交流的机制,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视,给予必要的质疑、点拨、启发、引导、督促、鼓励、评价。在此活动中,组长是主持者,而教师既可以是引导者,又可以是探究者,更应该是合作者。

3.展示提升: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师生质疑解惑。此环节是师生共同创造课堂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平台,是构建开放课堂重要标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结果,阐述自己的最佳解答方案。负责同一任务的小组可以互相补充,各小组之间可以讨论甚至争论。负责点评的小组进行公正的点评。这样,其他组的同学分享了成果,或者在其他小组的展示中受到启发,又有了更好的解答方法,学生彼此借鉴、丰富、充实自己的成果。成果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问题的个性化思考,可以是集体讨论达成的共识,也可以是在交流碰撞中形成的新的思考点或问题,并可通过生生、师生间相互质疑解惑,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充满生机的局面,在合作交流成果展现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本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答。“小老师” 要面向全班同学,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如“我为大家展示的是”、“我认为”、“我的观点是”等等;板书要用心设计,讲解时可以请同学回答。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适时参与、点拨,并组织评价。老师点拨要明了,“目的是什么?”、“好在那里?”、“还有其它观点吗?”、“为什么?”。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尽量为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展示机会。本环节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留出让学生自

思、自悟、自结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在知识、能力、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达到落实知识、提升能力、调整方向的目的。

4.达标检测:以测评的方法检查当堂学习效果。“检测”既可以是定量的检测,以层层递进的填空题、选择题为主要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是定性的评价,例如与“展示提升”环节结合,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其形式可以灵活,手段可以多样,能力层级的要求可以多元。反馈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有一种理念:“不在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乎学生学了多少”。检测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教师或教师指导学生及时批改、及时反馈。

(六)教学基本原则

1.低起点,小步子,多反馈,勤矫正。

2.先学后讲,先练后导,当堂训练,精讲精练。

3.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培优扶差。 4.夯实基础,优化个性,开发潜能,培养习惯。 5.激励原则:激发兴趣,激发热情,激发自信。 6.互动原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七)课堂基本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1)做好课前准备,包括下节课的课本、导学案、笔记本及其他学习用品。

(2)预备铃响,学生进教室静息,等待上课。

(3)听课时,坐姿要端正,目视黑板和老师,紧跟老师的导引思路积极思考问题。不许东张西望,不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许伏桌子睡觉。

(4)不但提倡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更要鼓励学生举手提出问题。 (5)当堂学习内容,当堂完成。不懂多问,主动学习。

(6)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即动脑思考,动手整理学习笔记。 2.对教师要求

(1)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保证学习活动的秩序正常。

(2)禁止打接电话、坐着讲课。学生活动时要巡视检查、个别指导。

(3)关注后进生的课堂活动,每节课都要提问后进生,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和表扬。

(4)禁止把学生赶出室外。教育学生多用激励语言,禁用侮辱人格的语言。

(5)要精心备导学案、学生、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6)重视调节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善学”。

(7)力求精讲,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和练习时间。

(8)充分而适宜地运用已有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9)布臵预习时,一定要有明确要求和具体的指导,传授预习方法,做到“三给”即给时间、给要求、给方法。要认真抽查预习情况,及时鼓励,让学生永远充满热情。

(10)做好小组学习评价工作,使学生形成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成功意识。评价既要体现公正性,又要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收获成功,获得自信。

(八)培优扶差的基本要求 1.培优

(1)对优秀生全面指导,不放弃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学科。 (2)鼓励优秀生开拓知识视野,指导其主动学习,学活、学透知识。

(3)强化训练、变式训练,多检查、多指导、多鼓励。 (4)有意识布臵优秀生选做综合题和思考实际应用题。 (5)让优秀生带动后进生学习,如“生教生”。 2.扶差

(1)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引导自学。从每一个细节抓起,帮助改掉恶习,从每件小事抓起,让其体验成功。

(2)课堂上,教师重点关注后进生,及时表扬后进生。

(3)实行后进生作业验收制,降低起点,使其达到基本要求,逐步提高。

(九)《导学案》的设计原则、要求、及使用

1.导学案设计原则:“低起点、小步子、利反馈、促成功”。 导学案是含有学习提示、预习导航、质疑问难、探究轨迹、学习体会、达标检测等模块的教学活动方案,它是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课标、教材、习题研读后编写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集“教案”、“学案”、“作业”为一体的教与学方案。导学案是教学立足点的转移,是备课方式的改革。设计导学案应考虑:一节课学生学什么,即“定目标”;为确保实现目标,训练哪些预设问题,即“定内容”;用什么方法,何种程序组织学习,即“定方法”。每课时导学案不超过八开纸一张。

2.导学案各模块的具体要求

(1)学习提示:主要包含学习课题、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背景、助学材料等;

(2)预习导航:含复习旧知和新知学习,主要以问题呈现,导学问题要分层次、分梯度,由易而难,集中体现“低起点、小步子”原则;

(3)质疑问难:留白,记录预习导航中的遗留问题和学习中生成的新问题;

(4)探究轨迹:留白,记录探究的思路、过程与结果;

(5)学习体会:留白,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对知识的再认识和运用策略等。

(6)达标检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要有层次、分梯度,题量适中。

3.教师如何使用导学案 (1)提前一天发放导学案。

(2)指导学生预习,重点指导学法,利用好学习资源:教材、同伴、教辅资料。

(3)引导学生积极交流自学成果,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交流准备。 (4)尽可能分层次面批部分导学案,及时反馈。 4.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准备一支蓝黑笔和一支红笔,分别用于自学和课堂增删修改。

(2)准备纠错本,把导学案中每一个易错题抄写下来,并及时理解,巩固。

(3)准备保存导学案的夹子或袋子 5.导学案设计的流程 (1)集体备课前准备草案

每位教师至少提前一周钻研课标、教材和教辅,认真分析研究学情,确定最能驱动学生深层次学习动机的方法和手段,如趣味性(热爱喜欢)、表现性(显示能力)、成就性(学业进步)、功利性(获得奖赏)、避害性(逃避惩罚)等,主备课人员备电子草案,其他教师备简单纸质草案(方法和问题),为集中交流做好准备。

(2)集体备课,交流合作,形成共案

备课会上,主备教师陈述自己的草案,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草案思路提出看法和意见,讨论交流,反思预设哪些问题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然后集体对交流结果进行筛选整合,由主备教师整理后,形成导学案〃共案。主备教师将共案交教研组长审核合格后,由组长交付速印。组长周五前要将下周共案分发到其他任课教师手中。

(4)复案的形成

在共案的基础上,任课教师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次修改,对需要改变的预设问题,学生课中和课后的问题生成、知识生成进行增删,形成复案。

(5)集体反思修定,形成定案

导学案实施后,任课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并记录下来,以便以后教学中改进,下一次集体备课交流会上,各成员共同反思集体成果并做好记录,由主备课教师修定电子导学案,形成定案定案,并将定案注明年级、学科、标题、主备课人把导学案存到教导处相应的文件夹保存备用。

(十)自学小组的基本要求 1.自学小组建立的原则 (1)分组要合理

每个自育小组通常为6人,注重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同时兼顾性别、视力、身高、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学科优秀学生,实现同组异质,组间同质、性格互补、适时变动。小组成员相对固定。

每组都是团结向上、有特色文化和精神追求的团队,有自己的组名、目标、誓言等。

(2)要精心安排小组成员分工

要做到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有事要做,有事愿做,责任明确而具体。每组都有一名组长、副组长,组内人人都是学科组长,整个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每两人还要结成互帮对子,互帮互助学习,在做练习时相互批改,不会的还要给讲会。组长由班主任和学生推选产生,一般由组织、管理能力强和学习成绩上游的学生担任;副组长可由组长推荐。其他小组成员根据其特点分别担任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体育委员。

2.自学小组成员的职责

(1)组长的职责:主要负责本小组的日常学习、纪律、卫生、思想等各方面的管理;负责协调本小组各科导学案的预习时间安排,协助学习委员抓学习;课间督促本小组成员做好下节课的准备。

(2)副组长的职责:协助组长进行管理,负责记录本小组的课堂学习、纪律、思想等方面的情况。

(3)学科组长的职责:安排本学科预习,检查预习结果,联系任课教师。

(4)学习委员的职责:安排展示及反馈事宜,组织自学、讨论、帮扶、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对小组成员的课堂展示表现进行量化打分,每天向学习班长汇报一次小组情况。

(5)纪律委员的职责: 负责本小组的出勤、纪律工作,每天向纪律班长汇报一次小组情况。

(6)卫生委员的职责:负责本小组成员的仪表、卫生习惯的监督检查,每天向卫生班长汇报一次小组情况。

(7)体育委员的职责:负责本小组成员的晨跑与课外体育锻炼工作,每天向体育班长汇报一次小组情况。

3.自学小组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

班主任要分别对组长和各种委员进行分类培训,教给他们管理方法。

4.管理细则和公约的制定

班主任要带领全班学生共同制定各种管理细则,并指导各小组制定《小组公约》。

5.自学小组课前预习的具体要求

(1)由学科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学习资料,收集信息,解决预设问题。

(2)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发挥指导、引领作用;

(3)发挥小组对学(一对一互助学习)的作用,共同完成学习内容;

(4)学习委员检查、了解组员预习笔记,掌握预习情况; (5)自学、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解决。本组解决不了的与其他小组合作探讨,仍不能解决的作遗留问题处理。

四、“问题导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管理 1.每周进行规范备课检查。 2.不定期抽查导学案复案。

3.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巡查小组和督导教师经常听随堂课,重点检查是否落实教改理念、是否采用导学案导学。对走过场,流于形式的课堂坚决纠正。

4.组织好“三课”:经常组织教改研讨课,为教改提供研究素材;定期组织教改展示课,供其他教师借鉴;不定期组织比较成型的教师上示范课,供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5.组织教改经验交流会,使先进的教学模式形成气候,使先进的教学理念扎根于教师头脑,使有效的自育方法得对到推广。

6.教改领导小组定期反馈课堂教学改革进展情况,编印相关资料,指导、组织教师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和探索活动。

7.实行教改反思制度,教研组长半期期末、任课教师期末要有全面客观的教学反思,写出教改心得,总结教改成败,由学校收集并组织人员对改革进行初步评估;将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同比分析,检验教改实施的效果,纠错扬优,促进我校教改工作有效推进。

8.实行教改不合格整顿制度,对督导组教师、其他听课教师或多数学生反映不合格的课堂进行整顿,督促任课教师加强学习改进,并由督查组跟踪听课三次。对长期存在问题,又无改进的教师实行待岗学习。

五、“问题导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

(一)行政保障:

1.成立教改领导小组,制定和实施与教改相关的规章制度。 组 长:梁宗彪 副组长:覃志强

成员:梁照光 王士革 郭朝阳 李靖水 和晋源 张崇祯 李忠然 2.成立教改巡查小组,督促教师积极参与教改,纠错扬优。 组长:梁宗彪

副组长:覃志强、郭朝阳

成员:梁照光 王士革 李靖水 和晋源 张崇祯 李忠然

(二)技术保障:

1.成立教改督导小组,督促教师按照教改理念组织教学、对教改进行技术性指导。

(1)语文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学科:初中语文。 组长:王士革;

(2)数学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学科:初中数学。 组长:覃志强;

(3)英语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学科:初中英语。 组长:张瑞芳;

(4)理综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学科:初中理、化、生、音、美。 组长:梁照光;。

(5)文综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学科:初中政、史、地、体、电脑。

组长:和晋源

小学:(1)语文、外语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学科:小学语文外语

组长:郭朝阳

(2)数学教学督导小组,督导学科:小学数学 组长:李靖水

2.成立教改研究小组,收集教改中出现的问题,验证老师的经验,探索规律性的方法;组织力量攻克教改难关,寻找解决教改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

组长:梁宗彪 副组长:覃志强、

成员:梁照光 王士革 李靖水 和晋源 张崇祯 李忠然

3.成立资料建设组:负责收集整理教改资料,用电子件和纸质件分别存储。

组长:王士革 副组长:李靖水

(三)物质保障:

1.学校每学期筹备足量的教改专项经费,用于教改教师培训、学习与进修;

2.优先添臵教改需要的设备、设施与器材;

六、“问题导学模式”改革的配套措施

1.自习课安排:每周五天内的自习课与晚自习全部用于学生自学,教师不得讲课。自习课堂要保持绝对安静,讨论和交流放到课间和“自学交流”环节。

2.学生常规管理:成立班级自育管理小组、学校以政教处牵头成立学校自育管理委员会,对学生常规进行指导、督促、检查与评比。

3.教师常规检查:上课以查落实教改理念和导学案为主。 4.教研组工作:以研究教改相关内容为主。 5.评价制度 (1)学生评价 过程与结果并重。 (2)教师评价

①课前静息是否做好、课堂秩序是否正常; ②是否用教改理念进行教学活动;

③是否完成学校、年级、教研组、备课组分配的常规工作; ④教学效果是否好。 (3)课堂评价

以是否关注学生学习动机、是否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增强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否让学生“愉快”而“辛苦”的学习为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准则。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是否以各种方

式自主学习);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有多少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主。

①教学思想上,看是民主教学,还是主观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服务,还是学生要适应教师的需要。

②教学目标上,看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还是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为目的。

③学习主动权上,看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是交给了学生,还是掌握在教师手里。

④教学方法上,看是立足于通过“导”来解决问题,还是通过“讲”来解决问题。

⑤师生地位上,看教师是主导还是主演;学生是主演还是听众。 ⑥教学效果上,看能否调动起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使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4)对教学模式评价

①教学时间:是否大致符合“10+35”要求;

②课堂气氛:学生是否积极踊跃,是否全员参与,教师是否深入指导,指导是否到位;

③教学流程:是否体现“自学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这几个环节;

④学生活动:是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体现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训练方式;

6.激励措施 (1)教师方面

①每期评选教学“教改名师”、“教改能手”和“教改先进个人”予以隆重表彰。在评选县乡“十佳教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 中,同等条件下积极参与教改的教师优先;

②创设“一周教改之星”栏目对教改工作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 ③积极参与教改,完成学校、年级、教研组、备课组分配的任务的教师,学期综合考核成绩按学校相关规定酌情加分;

(2)学生方面

①班级开展“每周之星”和优秀自学小组评选活动 ②年级、班级每月、每期均进行评比表彰;

③学校每期评选表彰“教改优秀班级”和“自主学习优秀学生”。

实施问题导学 构建高效课堂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方 案

成村学校

2012.8

课改方案

课改方案

课改方案

学校课改方案

课改推进方案

信息技术学科课改方案

课改实验方案封面

安宁二中课改方案

课改方案及措施

集宁三中课改方案

《课改方案.doc》
课改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