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

2020-03-01 20:50: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背影》教学设计

选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细致的描写、朴素的语言;体会关健性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着力突出背影,注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深切感受父爱。

(二)能力目标

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

(三)思想教育目标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课文第

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正文导入

音乐《父亲》,筷子兄弟。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变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本文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发表在当时的《文学周刊》上。文章发表后,广为传诵,并一直作为语言教材。当年,朱自清先生逝世一些中学生拿着报纸悲痛地说:“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可见本文的影响之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这篇著名散文――《背影》。 2.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

①作者介绍: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文学研究会成员。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我们在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其散文代表作品还有《匆匆》、《荷塘月色》、《绿》等

②背景介绍:

《背影》是记实散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写于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课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烟酒公卖局长的作者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朱鸿钧没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的外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史实。 3.散文常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快速浏览课文,掌握生词。

琐屑xiè

颓唐tuí

差使chāi

交卸xiè

奔丧sāng

狼籍jí

簌簌sù 蹒跚pānshān 迂腐yū 触目伤怀chù

不能自己jǐ

变卖典质zhì 赋闲fùXiān 举箸zhù 栏zhà 拭干shì 晶莹jīngyíng 情郁于中yù 2.检测速读情况,抢答内容知多少?

①作者为何写此文?(可用最后一节中的话回答)

读父亲的信知道父亲年老体弱,还惦记我和我的儿子。

②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

车站送别父亲给我买橘子的事。

③那年“我”几岁了?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而去?

20岁到北京去读书。

④当时他们的家境怎样?

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

妥贴tuǒ 栅

⑤本文是什么体裁?(散文)线索是什么?

本文线索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即徐州见父买橘子,北京读书倍思父亲,然而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主线则是“背影”,全文是以此为中心。 3.整体把握 ——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⑴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

①本文三部分安排的巧妙性

点题——具体写背影——再次点题

②第二部分各层的关系

第一层交代家境,渲染悲凉气氛;

第二层送行前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具体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抒发真挚感情,表达了父亲一片爱子心。 4.分析段落

第四段,父亲要亲自送行。在当时的情况下,父亲有巨大的生存压力,但儿子在他心中高于一切,他唯恐儿子在路上有什么闪失。

第五段:父亲亲自为儿子做一切事情,包括讲价钱、挑选座位、铺大衣、嘱咐儿子。 看到这一切,作者是怎样想的?现在回忆起来又是怎样想的?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对自己的自责、自嘲,嘲笑自己当时对父亲的不理解,表现了自己的悔恨之情。

第六段:语言描写——“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时时刻刻惦念儿子旅途平安,对于离别依依不舍,儿子是父亲永远的牵挂。 “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心里很轻松似的”。

父亲也要出行,但是那些橘子父亲一个也舍不得吃,全部留给儿子在路上解渴。为儿子买橘子虽然辛苦,但是心里却轻松了许多、放心了许多。

●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文章的第

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 状况,这段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

家中“祸不单行”,遭受不幸的变故,家境衰败,这惨淡的环境、悲凉的气氛,与下文父亲送别时对儿子的满腔挚爱形成对照。在这种特定背景、环境下的父亲的“背影”,不同于随处可见的普通的背影,更充满感情、饱含深意,更显示出父爱的崇高。(这一段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看似偏离话题,实则紧扣中心。) 学生齐声朗读结尾一段,老师简要分析。

分析:这段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表现了三层意思:

一、二句表现对老境颓唐的父亲的哀怜;三~六句表现对父亲往日发怒的理解;最后三句以

(三)再读课文,领悟内涵

1.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四次刻画背影: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 影,我的泪很快流了下来。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作者写得最为动情的是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因为此处作者写得最详细——先写外貌、写衣帽,然 后在写动作,用特写镜头精细的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来烘托。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亲自送行 照看行李 讲定价钱 送子上车 拣定座位 叮嘱儿子 嘱咐茶房 为子买橘 细心关照 周到入微

3.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望父买橘见背影)

A.父亲的穿戴:黑、深青 祖母去世,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B.走路的姿势:蹒跚 年龄大,腿脚不便。

C.爬月台时的动作:探、攀、缩、倾 行动不便,艰难。 (明确: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作者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动手写一写这个词,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教师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爬月台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这个句子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用“缩”字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要求学生齐读这几句话,要突出应重读的词。)

在这样祸不单行的日子,父亲再三考虑,还是送儿子, 爱子之情令人感动;腿脚不便,动作艰难,为儿子买橘子之后显示出轻松。让我们读到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这些都让人感动。“这时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表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深深的爱。这些地方都令人感动。

4、父亲还用什么表达了这种关爱?

(父亲的语言,教师找学生读父亲的话,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依依惜别之情。) ●揣摩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的含义。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理解:是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理解:“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理解: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在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为儿子想得多么周到。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理解: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咛儿子来信好让他放心。 5.“进去吧。里边没人。”

理解: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里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处处为儿子着想。 )

这几句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露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四)合作探究,把握主题 1.泪眼看背影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在文中,我们看到朱自清堂堂七尺男儿,止不住流下 了眼泪,请问,课文中作者一共几次流泪,为什么流泪?

第一次 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为家庭的不幸而流泪 悲哀的泪 第二次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为父亲的爱所感动而流泪 感动的泪 第三次 我的眼泪又来了 为父亲背影的消逝而流泪 惜别的泪 第四次 在晶莹的泪光中 为疼惜父亲而流泪 伤心的泪 a: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c: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d: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归纳写作特点。

1.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细致描写,表情达意。 2.平实质朴的语言饱含感情。

(五)归纳小结

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但是,父母却一天天的老去,同学们,你是否注意到:皱纹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额头;银发也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头上冒了出来;他们的腰身已变得不再挺拔„„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而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

(六)作业 1.抄写生词 2.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八)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6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6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

背影

( 朱自清)

叙事散文)

开篇设疑———点出背影

第一次流泪

悲伤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二次流泪

感动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第三次流泪

惜别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流泪

思念

背影教案

背影 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doc》
背影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