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组织技巧

2020-03-02 02:47: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会议组织技巧

迈向职业化,大道理、小技巧要天天讲

理念:会议是要针对问题作出结论,会议绝不是头脑风暴,头脑风暴专门开头脑风暴会。好的会议是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坏的会议浪费所有人的时间,给团队带来挫折感。

会议之前:

确定相关人员;(这个时候双方开始调查对方是何许人,对议题的看法如何?发表者想清楚自己的议题的次序和时间,那些是必须得到结果的,那些是最好获得结果的)确定议题、地点、时间;

会议的进程一般为:

1)确定主席;

主席的作用是进行会议进程控制;而且比较好的会议组织,应该类似香港立法会那种,发言人是对主席说话,不是台湾立法会那种打架。所有人都是对主席发表意见,主席可以随时打断一些跑题的情况,就能够使得会议得到比较好的控制。而且能够防止开小会。

一般而言,主席类似议长,主要控制会议进展,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在IT企业可以有,但要逐步的锻炼自己成为“没有观点的主席”。

2)确定纪要人(腾讯的兄弟们开会没指定纪要人的习惯);

好的纪要人跟差的纪要人,差别非常大。纪要人应该关注结论和遗留问题,或者主席要求记录下的意见,而不应出流水帐。纪要人要时刻关注会议进展,在发现某一议题未有结论就开始讨论别的事情时,一定要打断会议,问一声:“刚才这个问题的结论是什么?”

3)确定会议的Agenda:

Review议题,分配时间;

按照会议预定的时间,在各个议题之间分配时间,这里各个发表人提出异议,最终结果可能是某些议题被暂时列为有时间就讨论,或者议题的顺序发生变化。

把这个Agenda写在白板上,议题:xx minutes14:00~15:00。有时5 minutes coffee break都会写到agenda里面去。

4)开始会议议程:

每个议题讨论时,发表者应该清楚自己哪些议题是必须在会上得到结果的,哪些是不必须的。合理安排自己分到的时间,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讨论应针对议题发表看法。主席要随时纠正跑题;如何保证会议中创意能够得到鼓励?靠“动议”(又是立法会词汇)机制。

4.1 发表观点:发表者发表议题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

4.2 群体讨论:讨论者提出观点,主席要判断:

1、是跟议题相关,“作为对议题的一个意见,大家继续发表看法”;

2、跟议题不太相关:

a) “作为动议,(看看表),会议结束后讨论,请你准备一下自己的论

据”(马上在白板上的agenda后面补充一条)

b) “作为动议,这次会议不讨论了,作为遗留问题记下来。”

动议机制的好处是,提出动议的人会在会上的时间里面思索自己的动议是否合理,在本子上写论据;而反对这个动议的人,也会做同样的事情,写反对的1,2,3,4。

动议机制常常带来这样的美妙结果:会议最后讨论动议时,提出者不好意思的说:刚才没想清楚,现在考虑1,2,3,4,我也觉得不对。。。;留下这么充足的时间给动议者,就能避免不冷静的争吵,节省会议上所有人的时间。

If 讨论很成功:主席征询对议题的最终意见,得出结论,纪要人确认并记录

结论。

If 讨论不成功:主席看表,时间到,咨询议题提案人,是否一定要出结果?如果要出结果,征求大家意见是继续/调整Agenda放后面?如果不是一定要出结果,纪要人把几个分歧点记下来,作为此次会议的遗留问题安排另组会议解决。

转下一个议题;

5)讨论会议中提出的动议:

由动议人转换角色作为发表者,进行讨论;

结束会议:

纪要人跟所有人一起review结论;

主席安排大家针对遗留问题进行后续Action(是否要组织另一个专题讨论?)的短时间的讨论;

会议后马上发纪要。。。

没有纪要的会议,就是没有用的会议。

会议组织基本技巧

会议组织规范技巧培训

会议组织

组织会议

会议组织

会议技巧

会议技巧

会议技巧

组织内部会议组织与沟通技巧课前测试

会议组织注意事项

《会议组织技巧.doc》
会议组织技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