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2020-03-02 00:32: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反思一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一、搜集资料,了解背景。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使学生走近文本, 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自己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长征的相关资料以及毛泽东同志的简介及其诗词等,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和岷山,学生都是很陌生的,也不太知道红军在这些地方曾经有过的艰辛。因此我搜索并剪辑了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下载了 “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交流资料等手段,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来感悟其中的情感,而不是向学生作标准答案式的灌输。在“暖”与“寒”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文本和影视资料的理解,去感悟诗文蕴涵其中的一份细腻的诗情,一颗独特的诗心。

二、把握基调,体会困难。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抓住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首联作文章,让学生总的感知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是“不怕”,是“只等闲”,初步树立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

三、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我注重了朗读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使学生由读生情。开课不久,我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全诗,用激情感染学生,博得了他们热烈的掌声;指导他们读诗时,我引导他们发现七律的押韵规律后,就一句一句地引导他们读;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我进行了引读、分男女读、齐读等,快结束本课的学习时,还请他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起立诵读„„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感情不断升华。

四、资源整合,创设情境。

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在理解“铁索寒”那句时,我请他们观看了一段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有的孩子还流下了眼泪,整节教学结束之际,我播放了《七律长征》的歌曲视频,至此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反思二

毛泽东的诗词艺术气势派头独树一帜。纵观历史人物,除三国中的曹操,既然著名的文学家,又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然后就是毛泽东了。毛泽东的诗词胸怀经纬,磅礴委婉,有指点江山,又有后代情长。《长征》这首诗,细析教材,会发现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文,下面的诗句都是具体表现。是以,在整体把握然后,扣住\"难\"和\"只等闲\",运用简笔划、违景资料、音频等多种资源让学生在直观中、在情境中体验,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生发出对红军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为了强化感情,拉近时空距离,大量采用情境引读,使学生随着作者想像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在层层推进中,感情走向高潮。而在拓展环节,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诗到词,从作品到文风,深入浅出地让学生在浓浓的文学殿堂徜徉,使这节课充满了语文味,对学生的发展自是不言而喻了。

《七律长征》是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之时,毛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诗文虽则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是以,本着学习是以学生为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设计为4个活动板块:

1、精美回放,走进长征。

2、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3、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四、诵读延伸,升华长征。我这样设计并教学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课始到课终,我始终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读出层次、读出韵味。

2、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行为。我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见解。鼓动勉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倡导个性化阅览,如教学中我始终鼓动勉励学生多读多悟、心灵交融、读入文本、读出个性。

3、正确对待语文工具性与人类社会文化性的关系,即工具性是人类社会文化性的基础,人类社会文化性蕴含于工具性之中。现在有的课堂教学为了突显人类社会文化性,一味夸大让学生感悟,而丢弃了作为第一性的工具性,这是极为片面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既注重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如:对\"寒\"字的生成、理解。

四、创设了师与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在本节课中我没有不厌其烦地阐发、讲解,而是踊跃地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览,让孩子们在念书中发现疑难题目,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感悟中解决疑难题目,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

五、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播放影像资料等手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坡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使患上学生对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能迎刃而解。

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有偏颇,在教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像教师的指导还是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等等疑难题目,真诚地恳请各位带领,教员攻讦、指正!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

>>>2015开学第一课教学反思

>>>难忘九一八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 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doc》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