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

2020-03-03 17:01: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沁园春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2、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

3、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4、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

5、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下阕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革命豪情。 ②品味本词的语言。

2、难点 ①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②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决不胜举。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二、题解与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齐读一遍。

3、学生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

四、品读课文,赏析意境

(一)、学习上阙

1、集体朗读上阙。

2、学生思考:上阕分几层意思?

明确:上阕写景共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3、讨论:

(1)、第一层总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北方雪景图,请找出体现动景、静景的词语。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

(2)、“望”字在词中的有什么作用?望到了什么?

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3)、望到的景色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

(4)、“须晴日”中的“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须”是等到的意思。这里是在写想象中的雪景,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光荣前途的预见,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

(5)、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6)、齐读上阕,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学习下阙:

1、自由朗读下阙。

2、按照上阙的方法学生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

明确:三层。一层承上启下,二层评价历史人物,三层歌颂英雄人物。

3、讨论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义,以及在词中的作用?

明确: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描绘雪景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2)、上阙用“望”来统领下文,那么下阙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字?

明确:惜(可惜、惋惜)

(3)、诗人在“惜”什么人?

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4)、诗人对这几个人的态度是一样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一样。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

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诗人评说这些人物的目的何在?

对比、衬托后面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大众。

(6)、集体朗读最后三句,然后讨论这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明确:表明真正的英雄人物应该是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无数的人民群众。揭示中心思想。

(7)、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五、再读诗词,展开联想,畅谈感悟

1、齐声朗读,想象词中景象。

2、请大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六、拓展延伸:

1、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

3、找几句写雪的古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七、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附:板书设计:

总写之景意境壮阔热爱

祖国

上阕写景:具体实景动静结合江山多娇山河

想象之景艳丽多姿

过渡:承上启下

下阕论史 :评古:短于文治

论今:风流人

《雨说》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明确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熟读成诵,体会拟人手法运用的好处,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

《雨说》这首诗以拟人的手法,运用生动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久违的春雨所带来的欢乐幸福与甘甜。全诗语言生动、活泼,有如一阵清新的春风拂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三、教学过程

1.由简介台湾诗人郑愁予导入课文。

2.配乐范读全诗,要求:

(l)听准音。

(2)听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3.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指导分析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情基调是喜悦的。

朗读语调是轻快的。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6.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熟读成诵。

7.指导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l)整体感知诗歌中塑造的“雨”的形象特点。

明确:文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而淅淅沥沥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

(2)课文中突出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雨”的形象,这种手法运用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诗歌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这种手法拓深了“雨”这个形象的深层含义,而且全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情趣。

(3)理解诗歌开头括号中的话的含义。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明确:“四月”点明时间是春天,“等待久了”表明了对春雨的渴盼。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指导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领悟诗中传递的思想与情感来学习了《雨说》这首诗。

春雨已经对我们说了这么多的话,现在,我们不妨也对春雨说几句话,说几句你心里最想说的话或写几行诗都行。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doc》
沁园春雪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