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分析

2020-03-02 20:14: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陕西省2006年度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分析

近年来,粮油工业统计工作日益得到我省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粮油加工企业的重视,统计工作力度和统计范围逐年加大。2006年,在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科学指导下,在我省各设区市粮食局和省局直属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我们采用特定软件进行报表填报和汇总,圆满完成了2006年度粮油加工业统计工作。现将我省2006年度粮油加工业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粮油加工业基本情况

2006年,我省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填报单位共266家,比上年增加39家。其中,国有企业36家,占14%,比上年减少3家;民营企业230家,占86%,其中合资企业1家。

在266家填报单位中,日处理原料100吨以下的企业181家,占68%,日处理原料100-200吨的企业54家,占20%,日处理原料200-400吨的企业19家,占7%,日处理原料400-1000吨的企业11家,占4%,日处理原料1000吨以上的企业1家,占0.4%。大米加工企业55家,年生产能力81.6万吨,比去年增长27.6万吨;小麦粉加工企业179家,年生产能力460万吨,比去年增长23.5万吨;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32家,年油料处理能力71.3万吨,比去年减少26.4万吨;食用油年精练能力61.6万吨,比去年增长41.9万吨。

全省全年米、面、油总产量236.8万吨。大米产量29.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1.4万吨,增幅73%;小麦粉产量185万吨,比去 1

年同期增长27万吨,增幅15%;食用植物油产量22.3万吨,比去年同期略有降低。与去年同期相比,米、面的机能利用率大大提高,食用植物油的机能利用率略有降低,但均未达到企业生产能力水平。其中,大米加工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为36%,小麦粉加工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为40%,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为17%。

2006年陕西省粮油加工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66亿元,比去年增加2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63亿元,比去年增加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亏损1003万元);企业资产总计45亿元,比去年增加8亿元;负债总计31亿元,比去年增加6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1676人,比去年增加938人。

二、我省粮油加工业主要特点

1、行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小麦粉加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全省粮油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销售情况稳定,产品总产量、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等指标比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长,行业经济运行较好。在整个行业中,小麦粉加工业的各项指标占据了相当比重,处于主导地位。其企业数量、产品产量、产品销售收入、年加工能力约占全行业的70%左右,工业总产值占60%左右,利润总额占50%左右,资产总额占65%左右。

2、粮油工业布局特色鲜明,加工产业带基本形成。

从我省粮油加工企业的分布和企业加工能力的布局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小麦粉、大米、食用油加工产业带基本形成。全省四分之三的小麦粉加工企业和小麦粉加工能力集中在关中地区,四分之三的大米加工企业和大米加工能力集中在陕南地区,90%左右

的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和食用植物油加工能力集中在关中和陕南地区。

3、非国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我省粮油加工企业产权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省粮油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6年的统计中,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6%,其年生产能力占粮油加工业的92%,基本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不仅如此,非国有企业的实力大大增强,2006年现价工业总产值62亿元,占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的94%;产品销售收入60亿元,占粮油加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95%;资产总额为41.6亿元,占粮油加工业资产总额的92%;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而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负数。同时,涌现出一批大中型粮油加工企业,如陕富、老牛、祥和等面粉加工企业和嘉里、邦淇、石羊、八鱼等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

4、粮油名牌产品和“放心粮油”工程初见成效。

近年来,我省积极引导和推动粮油加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粮油名牌产品和“放心粮油”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我省已有“爱菊”、“老牛”、“陕富”“邦淇”等11个品牌荣获“陕西名牌产品”称号;34家生产企业生产的38个品牌119个品种的粮油产品获得了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的“放心粮油”称号,9家粮油经营店获得了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的“粮油销售放心店”称号。

三、我省粮油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在全省粮油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下的小型企业有235家,占企业总数的88%,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上(含200吨)的大中型企业有31家,只占企业总数的12%。其中,大米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下的53家,200吨以上的2家,分别占大米加工企业总数的96%和4%;小麦粉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下的157家,200吨以上的22家,分别占小麦粉加工企业总数的88%和12%;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下的25家,200吨以上的7家,分别占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总数的78%和22%。全省日处理原料在10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只有1家,为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西安邦淇制油科技有限公司)。小型企业在我省粮油加工企业中占据了绝大多数,大型企业屈指可数,难以形成龙头带动作用和规模效益。

2、企业加工机能利用率低。

近年来,全省粮油加工业的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但远远未达到企业生产能力水平。2006年粮油加工业总体机能利用率仅为35%,其中大米加工的机能利用率为36%,小麦粉加工的机能利用率为40%,食用植物油加工的机能利用率为17%,粮油加工业亟待资源整合和挖潜改造。

3、国有企业发展困难,整体运行较差。

2006年,国有粮食加工企业整体亏损1003万元,其中小麦粉加工企业亏损549.47万元,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亏损465万元,只有大米加工企业盈利11.3万元,相当一部分国有粮油加工企业

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2006年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4亿元,负债总额4.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29%,致使国有企业背上了高额利息、融资和经营困难的包袱,还时刻面临着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困境。二是规模偏小,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在国有粮油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在200吨以上(含200吨)的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只有3家,占全部大中型企业不到10%的比例,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三是技改资金缺乏,工艺落后。我省大多数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建于八十年代,老型号磨机、榨机多,工艺比较落后,加之技改资金困难,没有力量进行大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4、企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

目前我省粮油加工业在企业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不合理、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机制和体制创新能力滞后,竞争力不强,还需进一步调整结构,创新机制和体制,加大科技和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的多样化、专用化、标准化和工业化。

综上所述,2006年,我省粮油加工业总体运行稳定,特色粮油加工带基本形成,非国有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企业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行业机能利用率低、国有企业发展困难等诸多问题。因此,我省粮油加工业急需进行资源整合,加大技改资金的投入,提高加工机能效率,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从而带动我省粮油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四、几点建议

1、为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粮油加工业是粮食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国家制定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可操作性强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为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使粮油加工企业在项目建设、融资、流通等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充分调动粮油加工企业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粮油加工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2、加大对粮油加工业的资金投入

建议国家加大预算内资金对我省粮油加工业的投入,加大对粮油加工业的资金投入或进行财政贴息,以提高我省粮油加工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对有一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具有相当规模、列入扶持名单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进行重点和优先扶持,设立专项扶持经费,用于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以及对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奖励等。

3、建立科学的统计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随着粮改的深入,仅靠国有粮食部门统计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全面反映粮油工业的整体情况。民营企业已成为粮食市场中的活跃分子,而目前对他们生产情况的统计尚不够全面。建议加强粮油加工业统计信息体系建设,设立粮油工业统计专项经费,以扩大统计覆盖面,逐步提高统计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彻底性,切实为行业指导、宏观引导和监测预警等提供依据。

宁夏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分析

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填报汇总办法

粮油加工业统计分析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工作制度

统计报表管理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报表管理制度

中心学校基础教育统计报表分析报告

呼叫中心报表统计

《陕西省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分析.doc》
陕西省粮油加工业统计报表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