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2020-03-01 19:10: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春江花月夜》教案

辽宁省建昌高级中学

韩黎明

教学目标:

1、发挥联想和想象,以“月”为线索,赏析本诗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缘景明情,通过意象,了解和把握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长期以来,诗歌教学的应试性使学生止步于诗歌内容的感知,讷于对其意象、情感、意境等的理性分析和深度表达。所以要想感知这首“孤篇横绝”全唐诗的古诗的意境美,教师就不能包办,要让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而高二学生已有了一定诗歌鉴赏知识的积累,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比较活跃。所以,教师在本课的教学方法上,应引导学生动情地诵读,自由地涵咏,自主地探究。要激发和引导他们去想,去说,让他们在诵读和想象中,获得自我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月”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月亮的变化,看景、情、理的有机融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提起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文化,唐诗因其浑然天成的意境让人不能忽视。而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 今天,就让我们带上最饱满的精神、最美好的情感来感知这首《春江花月夜》,感受那份优雅的静谧。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齐读。

4.整体把握:前八句诗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情。

三、把握意象、意境,逐“部”赏析

(一)第一部分:

1、结合注解,把诗句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问:在前八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

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

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这一部分的画面意境(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提示: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第二部分:

1、结合注解,把诗句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月下“思”了什么?

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3、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4、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第三部分:

1.结合注解,把诗句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2、以“月”为载体,抒发了什么感情? 提示: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思妇怀人的画面意境(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提示: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四)诗歌小结:

1、虽说诗题是乐府旧题,但却像为诗歌的内容而设置的,作者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提示: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2、有人说这首诗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看来有些颓废。请学生结合诗歌,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四、由此及彼,板书拓展(板书设计) 月:风景之月(静谧、苍茫、皎洁、广阔)

——写景诗、边塞诗

寄情之月(爱情美好、相思怀远、知音可人) ——爱情诗、送别诗

寓理之月(历史见证、悲欢聚散、人事变迁、自然永恒) ——怀古、亡国之作;咏怀之作

五、诗意收尾,课堂小结:

一曲《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月是其吟咏的母题,在诗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明月松间照”的空灵静寂,“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幻神奇;感受到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感受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惆怅。从月生到月落融合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人间的情,月在张若虚笔下变得如此妖娆多情,奥妙无穷!

六、趁热打铁,巩固成果(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试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诗对照,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七、资料补充,积累知识

1、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

2、《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案:《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春江花月夜.doc》
春江花月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