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进课堂调研报告

2020-03-02 10:47: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名师进课堂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如何让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如何让职业学校教师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水平和现场指导、示范的能力?名师进课堂就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名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名师如何引领课堂教学改进,还还应该依托名师本身的优势,发挥他们对訚围的辐射作用,以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调研对象

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线从事本专业的高级工、管理人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焊接技术专业毕业两年以内的学生

三、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调研的方式,调研形式采用实地参观考察、访谈交流、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四、调研时间

五、调研人员

贾新卫 范晓辉 王少军 李鹏飞 韩慧丽 祝改荣 屈旭斌 候佩龙 孟春丽 李磊 张少华

六、调研结果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发动机,是学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也是学校国示项目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如如果仅局限于校内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势必缓慢。

企业名师在任职期间,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指导学校学生和专业教师实践训练,并参与到学校的教研任务中,参与开发课程和教材,网络课程建设等,参与听课、座谈、研讨、集体备课等以提高教学能力。9本校本教材及其他实训指导书的编写,18丁网络课程的建设、4门市级精品课程建设等,企业名师参与率达100%。同时,企业名师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精神及相关经验引进学校生产实训车间,这样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丰富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名师的稳定性和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增强了名师的归属感。

一、聘用名师担任骨干教师的师傅

为了让骨千教师尽快能够独当一面,可以采取名师和骨干教师结对的方法

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每学年开始,教教研部门可以为骨干教师选择相应的名师

做师傅。要求徒弟在各课、上课、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等诸方面要虚心向师傅请

教。要求师傅要乐于指导徒弟,要不定期听徒弟的课,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帮 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采取这种法,可以缩短骨干教师的成长周期,较快地提 高了各校教师的整体实力

二、让名师上公开课或示范课

名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他们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学经验的凝结和教学智慧

的震示:能够给广大教师以思考和启迪,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每学期上級教育部门可以在每个学科安排一到二名名教师上公开课或示范课,形

成面向全校、全区和全市三个开课层次。在开学初就确定好开课的人员和具体时

间,至于教学内内容则由名师自己确定。上完课,主讲教师要与听課人员参加座谈

会,由主讲教师陈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后感受等;,其他教师从不

同方面评议,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上课到评课全程都有录像:形形成材料,以备其 他教师学习、讨论和借鉴。

三、举办名师专题服告会

名师成长的历程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可利用的资源:将其成长的过程展示出

来,对其他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借鉴意义。将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专

题报告的乡式展示出来,对开闹广大教师白的眼畀,增强他们的研究意识也很有韦

助치比,我们每学期都可以在每一学科中选一位名教师作个人经验介绍或专题

报告:报告时间选在学期开学前进行庙时将邀请有关部部门及专家参与点评。报

告结束后,将他们们的材料连同专家的点评结集印刷,发给大家学习。这样的活动

不仅可提高名教师的研究意识和水平,也可以形各学科较浓厚的研究氛围,

促进了广大教师向教育、教学的高层次发展。为更好地发挥教学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和辐射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平台,增进教师之间交流与学习,促进青年师成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堂教学质里。

四、把握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合作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重点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結合、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其核心思想是一种把学生的课堂教学学习与有计划、有指导的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教育模式。学生在企业工作场所的实际工作经历是与学生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相联系的,是学校人才培养计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从事产学合作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家将产学合作总结为五个“即]”:工厂学校,车间既课堂,师傅既老师,学生学徒,作业即作品,十分全面而形象的概括出了产学合作的内涵。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加快,带来生产技术设备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也带来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的不断变化。把学生培养成受欢迎的现代企业员工,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需要真实的生产环境、先进的设备和熟练的技术指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能有效的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宿短学生到员工的适应期;能放大学校有限的办学资源,实现与企业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企业与学校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职业教育真正走上产学一体化道路,才能能使学生真正树立起“职业人”意识,才能真正实现学校培养人オ与企业培养员工的相互交蝕。

五、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之路

学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计划,它能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为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技术人オ。对学校而言,订单教育有助于与学校找准定位,根据实际需要把握力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改变专业口径的错位,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使学生学到真本事,练出真才干。就企业而言,有助于缔造稳定的骨干队伍,学生的实际技能强,到企业后可以立即上岗,节省企业培训时间,减少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就学生而言,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产生压力,形成动力,迅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六、不断强化实践性教学

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优势体现在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上,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这一优势的取得,既依赖于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实训、实习基地,依赖于学校莒造的工程实践环境,也依赖于学校一如既往的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构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力的重要场所,通过深入企业的实践,将教学过程延伸到企业,让学生贴近生产一线。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训、实践条件,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真正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生的工程意识、团队意识、诚信意识、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将顶岗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无疑对毕业生就业乃至其终身的职业生涯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的有机結合构建一个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和企业优质教育资源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内仿真环境的实习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学生获得直接的、最有效的职业岗位经验和如识,实现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岗位到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在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重要条件,学生的积极性是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的基本动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才能把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真正落到实处。

名师进课堂简讯

德育纲要进课堂调研报告

名师课堂

走进名师课堂

名师课堂学习心得

名师课堂浅见

名师课堂观后感

名师课堂观后感

名师课堂学习心得

“名师课堂” 观后感

《名师进课堂调研报告.doc》
名师进课堂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