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资产管理案例分析

2020-03-02 13:21: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部分 项目概况

中国联通实行总部、省分、地市三级管理模式,作为中国唯一的全业务电信营运商,联通公司经过高速发展,整个企业拥有上千亿的资产,其资产的主要部分是覆盖全国范围的电信基础设施和各种功能各种型号的电信网络设备。中国联通资产现状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数量庞大

中国联通经过12年的发展,随着网络建设的完善,机构的壮大,已经积累了数量非常庞大的资产,固定资产规模庞大。截止2006年12月,固定资产原值已达2151亿元,净值也已达到了1147亿元,占企业总资产的80%。如何管理好数量如此庞大的资产对联通资产管理部门来说是一个挑战。

2) 价格昂贵

联通公司是电信运营商,其资产特别是生产类资产价格昂贵,而且其价值表现经常表现到板卡一级,以交换机为例,其一张板卡的价值就超过一辆小汽车的价值,管好用好这些高价值的资产,对企业资金利用,减少重复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3) 地点分散

中国联通公司下辖31个省分公司及几百家地市分公司,经营的业务主要包括移动电话(GSM和CDMA两种制式网络)、无线寻呼、长途电话、本地电话、数据通信(因特网和IP电话)、电信增值业务以及其他业务。全国各地遍及乡镇的营业网点和大量的基站都有管理着大量的资产,地点分散的特点突出。

4) 涉及岗位、人员众多

中国联通部门人员众多,每个部门、每个人员都是资产的占用者或使用者,要管理好资产离不开资产占用人或使用人的参与。

5) 增长速度快

中国联通同时也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公司,随着用户的增长,系统升级换代的要求,资产不断在进行着建设、扩容、升级、更新,高速增长的资产规模也是中国联通资产管理的一大特点。

6) 资产形态多样

中国联通资产主要分为生产类资产和管理类资产,其中生产类资产具有联通的专有特点,生产资产主要是通过工程转过来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建工程、暂估资产和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物资完工交付转为暂估资产,暂估资产结算完成,转为固定资产。

7) 管理难度大

一方面正是因为数量庞大、地点分散、人员众多、资产增长快等特点造成要进行资产的动态管理与监控,甚至是例行的清查盘点,都非常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通讯网络运营的特点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快速、频繁的资产调动、转移以及管理变革带来的机构、人员调整等,都给资产管理带来的非常大的难度。管理者很难做到真正的账实相符,责任分明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8) 内控制度对资产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中国联通作为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公司,随着美国《萨班斯法案》的执行和我国《上市公司内控指引》的推出,在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资产的内控制度建设,找出并控制风险点,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规范的流程,确保资产安全完整,防止企业潜亏是中国联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首要任务,也对中国联通的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总体而立,联通资产管理主要难点在于没有良好的信息化手段使管理难以落到实处,资产管理变得低效;同时因为涉及部门多,处理流程烦琐,信息反映不及时;加之资产数量庞大、建设周期长,从而无法对变动情况全程监控;另一方面,手工方式进行资产清查比较困难,数据不一致、数据不完整、历史数据跟踪难度大。

第二部分 应用目标

中国联通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其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从总部到省分两级管理平台,实现总部、省分到地市三级资产管理体系,实现属地化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达到降低成本、防范风险、提高效率、辅助决策的应用目标”。也就是通过搭建统一的资产管理数据库,形成统一的资产管理业务平台,利用条码管理手段,建立资产管理三级管理体系,实现对实物资产的精细化、流程化、全程化的管理,将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紧密结合,及时掌握实物资产的状态、分布和归宿,实现实物的全程监控和业务过程管理,建立资产权利与责任体系,规范业务流程,提供丰富的统计查询和历史查询,从而建立资产管理业务基础数据,支持资产的监控、统计、分析和决策需要。

第三部分 业务设计

金算盘通过对财务部、运维部、增值业务部、信息化部以及其他各业务部门的充分调研,经过多次交流,最终确定了系统的定位、应用模式、管理模型以及主要的业务流程,并以此为契机,重新规划和整理了主要的基础编码规范,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业务设计中,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在中国联通信息化总体规划下建设资产管理平台

资产管理系统在联通企业信息系统(UNI-IT)的框架之下,按照中国联通信息化整体规划,系统严格按照“中国联通信息系统整体框架”的规划体系结构和功能分工进行设计和建设。

2) 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模式建设资产管理平台

系统采用两级集中模式,即以省分为单位,建立资产管理省分数据,统一管理全省及下属地市公司的资产,同时在总部建立总部资产管理数据,实行分级管理。

3) 采用责任到人的全员模式与责任到部门管理员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区分生产类资产与管理类资产在管理和业务处理方面的特点,分别采用全员模式和部门管理员管理模式两种方式,既保证资产高效管理,又实现了资产责任清晰,权责分明的管理要求。

4) 动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设计

系统与物资管理系统无缝集成,实现了从物资采购、库房管理、工程领用、在建工程管理、工程交付管理、暂估资产、完工决策、费用分摊、转固、日常变动、调拨、折旧、资产清查、资产盘点、条码管理、资产处置等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有效避免了信息孤岛,彻底解决了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账卡不符的问题。

系统根据联通资产管理特点,设置了以下主要角色:

1) 资产责任人:即资产管理的具体责任人或使用人。

2) 部门资产管理员: 即负责本部门资产管理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审批部门内具体责任人的相关资产变动业务。

3) 专业部门资产归口管理人员:可审批本部门归口管理资产的相关变动业务。并可查询公司归口管理资产的情况。

4) 公司资产管理人员:可审批公司所有资产的变动业务,并可查询公司所有资产的情况。

5) 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资产财务属性的处理,并进行与资产价值相关的业务处理。审批公司资产在变动、处理过程中需由财务管理人员审批的业务。

6) 公司领导: 审批公司所有资产的各种业务中需要由公司级领导审批的业务。

7) 条码管理员:主要负责对公司资产的条码管理与打印。

第四部分 应用效果

1) 摸清了家底

通过系统的建设,配合全面的资产清查,摸清了企业存量资产的总体状况。

2) 解决账实不符等问题,满足了内控管理要求

通过系统建立了各级资产台账,实现了资产变动业务的动态管理和高效的资产清查,有效的解决和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问题,满足了内控管理要求。

3) 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通过系统,可以为企业购建资产提供决策依据,利用动态的资产信息,掌控资产闲置状况,充分利用资产,减少重复投资。

4) 搭建起新的资产管理平台

通过系统建设,为公司搭建了一个全新的资产管理日常办公平台,对资产进行全面的管理,通过责任到人的全员管理模式,实现资产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极大的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效率,实现了资产管理的动态及时管理,能时实掌握资产分布的情况、资产闲置或在用情况、资产责任人情况等。同时通过条码系统的应用,建立了公司资产管理条码标准,利用07年资产清查的机会,对资产实现条码管理。

5) 管理更加规范

通过系统应用,将总部、省分及南通公司各级部门的相关管理规范和要求都通过系统进行固化,特别是对资产的分类编码,重新进行了整理和编制,按照新的款、项、目、节的方式进行编码,使整个编码易于使用,便于统计;通过系统的条码管理规范,对资产的卡片编码进行全面的清查和规范,解决了以前编号重复,编号漏编,编号长短不一,编号含义不清等问题。

通过系统应用,利用工作流管理功能,将各种资产日常处理业务,审批业务、资产处置业务等流程在系统中进行固化,使资产管理日常处理流程更加规范。

6) 工作效率提高

通过全员管理模式以及系统的推式工作流设计,以及系统的消息机制,大大提高了资产日常事务的办事效率。

7) 信息透明,管理轻松

通过系统的应用,可以方便及时的查询出哪里有闲置可利用的资产,可以大大的提高资产利用率,可以实时的统计出各实体、各部门乃至每个人的资产状态,可以有效的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和调剂,快捷的完成各种管理报表和统计报表。

中国联通年度报告案例分析

资产管理情况分析

中国联通SWOT分析

中国联通财务报告分析

中国联通股票分析

中国联通合同管理系统客户案例V1.2

管理案例分析

管理案例分析

管理案例分析

管理案例分析

《中国联通资产管理案例分析.doc》
中国联通资产管理案例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