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总结报告

2020-03-03 16:40: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数字化校园总结报告

【项目建设概况】

(1)整体建设目标

该子项目的整体建设目标:完成校园网三期工程和公共数据库项目的建设,初步建成“数字化校园”构架,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主要建设任务 ——校园网三期工程

包括中山北路校区新建的理科大楼、田家炳楼、自然地理馆三栋大楼的主干网络设施建设和学校核心网络的升级。

——公共数据库项目

公共数据库系统是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高层次应用平台,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并且以校园应用门户网站的形式将这些应用系统提供的服务集成在一起,根据进入系统用户的不同身份,分配不同权限,查询相关数据,享受相应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交流、通用的服务平台,为管理提供高效、共享的管理平台,为师生提供开放的数字化生活环境。

(3)建设总投资、投资安排及完成情况

该项目共投入建设经费1,678万,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50万元,上海市政府专项资金25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179万元。经费主要都用于购置网络设备、大型服务器以及应用系统的开发。

至今,经费已全部到位并使用完毕。

【具体建设目标及完成情况】

(1)校园网三期工程 ——主干节点1000M的全交换结构

经升级后的学校主干网采用BigHammer6802作为全交换的模块化局域网交换机,支持1000M交换模块,备板容量760G,包转发率119M。支持虚拟网VLAN达1024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实现各部门VLAN之间路由交换。接入层采用uHammer3550系列交换机,交换容量32G,包转发率9.6M-13.2M,支持ACL能有效防止病毒冲击和乱设DHCP。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光缆千兆主干,100M/10M交换到桌面的全交换网络。

——可靠的移动性支持

以前校园网络用户的IP地址只能在固定的地点使用,当用户携带笔记本电脑到其它地点后,由于没有相应的IP地址,因此就不能上网浏览他所需要的信息,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网络中心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策略:用户只要申请帐号和密码就可以在大楼内任何端口上网。另外,在大楼的公共区域、主要会议室都布置了无线AP,使得大家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上网,实现了真正的移动办公。该方案首先在理科大楼试验,在积累试验经验的基础上陆续推广到自然地理馆和田家炳楼,现在全校几乎都已经实现了这种模式。

——带宽控制

由于用户量很大,如果有少数用户中病毒或者恶意下载,就会造成网络拥塞进而导致大部分用户无法正常上网。为此进行了针对每个用户的带宽控制,根据情况分为100K和1M不等,有效分配有限的带宽,减轻出口带宽的压力。

(2)公共数据库项目 ——统一的门户平台

公共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统一的门户平台。

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领导、管理员,每一类用户都可以从WWW.IDC.ECNU.EDU.CN这个门户网站进入学校的公共数据平台,并按权限享受不用的个性化服务。

统一门户平台上集成了多种应用和系统,包括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公共信息发布系统、数据交换工具、综合查询工具、报表工具、个性化web桌面设计、通用服务子系统、搜索引擎等。 ——公共数据的共享

公共数据库系统制订了学校的数据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最重要的公共信息进行了整理,并将11类主要信息入库。这11类公共信息包括:⑴学生库(研究生、本专科生、留学生基本信息表);⑵教职工库(在职教职工、离退休职工基本信息);⑶设备库(大型仪器设备基本信息及使用情况);⑷房产库(校内房产信息);⑸财务库(含科研经费、教职工工资和津贴、学生缴费信息);⑹成绩库(学生各门课成绩、辅修课程成绩、二专课程成绩);⑺课表库(全校课程、各专业教学计划、开课计划、实施计划);⑻学籍变动库(学生学籍变动、奖惩信息);⑼科研成果库(论文、专著、专利、鉴定成果等信息);⑽科研项目库(申请、在研、完成项目的信息);⑾代码库。 ——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

用户经学校门户网站登录公共数据平台后,从该平台进入到另一个功能或应用时,系统会根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Single Sign On),用户无须一次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与门户平台外接的(集成的)应用子系统。系统平台将依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提供该用户相应的活动“场所”、信息资源和基于其权限的功能模块和工具。目前已实现认证的系统包括邮件、一卡通、上网认证、BBS和就业系统等,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3)新增建设内容 ——办公自动化系统

2004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启用闵行新校区。如何节约办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另外,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各职能部门都制订了规范的流程,使工作有章可循。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会发生由于人为原因而改变工作流程的事情。所以学校决定利用节省的“十五”“211工程”建设经费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公文的网上运转来克服人手短缺的困难,同时规范和简化管理流程。

2005年1月,学校开始试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当年3月,正式运行。到目前为止,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所有校内公文全部上网流转,而且采用的是单轨制,纸面形式的公文不同步保留;个人事务:包括日程安排、通讯录等;公共信息管理:包括校内公共信息(如校情简报等)的发布、审核、管理;事务处理:包括请假管理、会议管理、印章管理、信访管理、会场管理、值班管理等;(5)工作流系统:含工作流管理和工作流办理。对各类非公文的管理流程进行发布和管理。

——存储扩容、系统备份项目

公共数据库系统启用后,系统用户达到23,000多人,特别是在选课、评教的特殊时期,实时在线人数达到1,800多人,系统的压力非常大。为了确保系统中数据和程序的安全,经学校“211工程”办公室同意,增建了存储扩容和系统备份项目。

该项目主要完成的功能有:在本地和闵行校区都配备了备份系统,确保了程序和数据的安全;在闵行校区配备恢复系统,一旦中山北路校区的系统发生问题,闵行校区可通过人工的方式恢复服务;为系统配备了更强大的数据库服务器,以承载更多的用户和更大的应用;扩充了存储系统,为应用系统和数据今后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公共数据库系统:

2002年,以“十五”“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学校启动了公共数据库项目的建设。该项目是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高层应用的平台,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并且以校园应用门户网站的形式将这些应用系统提供的服务集成在一起,根据进入系统用户的不同身份,统一分配不同权限,查询相关数据,享受相应服务。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已实现的功能包括:

——公共应用和数据管理平台:在此平台上存放全校统一的基础数据和应用系统,供信息提供方发布和维护,供信息使用方查询和利用。

——基础数据库:学校11类最重要的基本数据被整理并入库,包括学生库、教职工库、设备库、房产库、财务库、成绩库、课表库、学籍变动库、科研成果库、科研项目库、代码库等。其中的数据按照统一标准(参照教育部标准)制订,来源唯

一、多方使用。

——门户:采用SUN公司的JES软件建设门户(Portal,即学校内网平台),学生、教师、一般职工和管理人员等可通过一个门户(www.daodoc.com)入口进入个性化服务平台,Portal会根据用户的权限和角色,为其提供个人的集成应用环境;享受学校各类信息和各种服务。

——应用系统:包括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研究生、党群、办公自动化、外事、后勤、设备等10大系统。

——与邮件、一卡通、上网验证、就业等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用户经门户登录公共数据库后,还可以直接进入到另一个系统或应用,无须一次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系统平台将根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Single Sign On),实现单一登录。

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可根据用户角色不同、权限不同提供不同类别的个性化服务;提供教学、科研、办公、通用、个人、生活等各类信息的查询;大用户量:系统目前已向23,000人开放,其中本科生12,300多人;教职工4,000多人;研究生7,000人。实现负载均衡和双机热备等。

公共数据库项目建成后,学校各类基本信息和基础数据已能实现共享,既节省了建设经费和维护经费,又避免了信息的不一致,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公共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方案和建设成效得到了国内众多高校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和肯定,迄今已接待了包括中国人大、西安交大、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大等众多高校在内的参观访问团40多批200多人次。确立了学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和示范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因此获得上海市教科网管理信息化应用示范单位,信息化办公室获得上海市教科网十年建设先进集体。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结报告

数字化校园建设验收总结报告

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工作总结

数字化校园经验

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方案

打造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版)

数字化校园汇报

《华东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总结报告.doc》
华东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总结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