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语文课堂上创造性人才

2020-03-03 20:40: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如何培养语文课堂上创造性人才

[摘要] 心理学教授林崇德认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从这个公式中我们悟出,无论是今天的创新型教师,还是要培养的未来的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格这一素质不可缺少。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是当前实施教育的重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而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创新型教师,从事母语教学的中学语文教师应首先具备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教研能力、良好的创新心理等多方面的创新素质。

一、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涵义

何谓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目前学者们尚未直接界定,一般以列举方式探讨其涵义。笔者认为,要弄清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这个概念,应该先弄清创新、素质这些相关的概念。

创新一般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能够作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可以这样认为,创新就是在批判或改变旧事物的过程中创造新事物,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产品。创新的本质在于一个“新”,没有“新意”就无所谓创新。实际上只要不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米德(M.Mead)说:“当一个人自己想出、作出或发明了一样新东西,就可以说完成了一次创造性行动。”

素质一词有多重含义。素质的经典性定义是“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④它主要是指人的先天性、遗传性的自然素质。现在人们所指的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的总和。

由此可以得出,创新素质实际上是指人具有的内在的,与创新活动直接紧密相关的要素、结构、质量水平及其特点的总和。作为母语教学的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是指语文教师具有的内在的、与教书育人即教育教学创新紧密相关的要素、结构、质量水平及其特点的总和。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外显为创新性即新颖性和创造性,主要是指中学语文教师具有的教育新思想、新观念、教育教学中采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或者通过新的教育教学途径等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

平,获得较好的教书育人效果。因此,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不但是成体系、全景式的,而且其创新素质是具有再生与辐射能力的。

二、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构成

(一)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

教育的创新和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只重视知识、科技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发展策略,必然导致工具性主宰一切而价值沟通及目的性暗然不彰的消极后果。正如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所说:“文化能力的修养,伦理智慧的培育以及精神价值的开发,成为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⑤因此,较高的人文素质是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主要方面。

中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质应从两方面加以重视。第

一、基本的人文素质。例如,要有丰富的人性人权和人道意识;要讲文明、讲道德、重健康;要有爱好、有追求、有正义感且宽容大度;要有气质、有气魄;要有科学意识、忧患意识、环保意识;要学会展示自我,有突出的个性优势;要有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意识;要学会生存等。中学语文教师的这些基本的人文素质本身就是强烈的人文信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会培养起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第

二、要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其基本理念是:(1)人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尊重其主体地位。(2)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3)重视情感、动机和价值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4)重视培养大胆质疑,各抒己见的民主学习精神等。有了这些人文教育思想,一定会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一讲到底”、“填鸭式”的弊端,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学习、发展和创造的本领,而不是做一个“知识袋”和“两脚书柜”。具备了这些人文素质,将有利于中学语文实施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

(二)完善的知识结构

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这种知识结构应是专博结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它最基础的层面是关于科学与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基础知识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这一层面应当广博,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知识修养上应当是个“杂家”,要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学识丰富,源头活水汩汩流淌,教学就会有声有色,就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如果学识浅薄、浅尝辄止,教起课来必然干瘪无味,捉襟见肘,又何谈创新。

第二个层面是本人所从事专业的专门性知识,这个层面应当精深,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传播知识的必然前提,大学的系统教育为我们

提供了必要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大量的语文知识源自《现代汉语》、《现代文学》、等专业学科,然而这一切是不够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更深厚的知识功底,尤其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学教育主要应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精神的探索,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欲望,文学作品中积淀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能帮助我们完成上述目标,可如果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能通过语文上文学作品的学习达到开拓视野,举一反三的目的,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很难实现此目标的。第三层面是条件性知识,即中学语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中学语文教师掌握这些知识便于懂得教育规律,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这个层面应当与前两个层面知识贯通。教育工作的对象和“产品”是活生生的人,教育是将个体的人培养成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复杂,其隐蔽性、反复性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不可控性是任何物质产品生产过程无法相比的。教育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所以中学语文教师要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就必须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让三个层面相互支撑和渗透,并有机整合,从而做到广博以蓄涵养,精深以厚基础,贯通以明教情和学情,让交叉的知识迸发新的思维火花,形成创新素质。

(三)精湛的教研能力

教研能力是教学与科研能力的简称,教学能力是多方面的。

1、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犹为重要。语言是教师用以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语言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语言就是教师的武器,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一旦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为创新素质的提高增添一颗重要砝码。

2、组织管理、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舞台,而教师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负责对学生的组织,教学过程的控制,各个环节的调节。学生多元性、个性的特点会在教学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而且还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以及课堂的偶然因素不断调节教学计划、进度等。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不断提高教育理念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应丰富教学实践,培养自我调节和控制能

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灵活的教学技能

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专门人才需要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从教学准备、教学、终止到管理、评估诸环节上,需要多种教学技能,例如,板书设计、定向诱导、巧设引题、结尾总结等等,这些技能的培养可以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其实,中学语文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灵巧的手势动作,讲话的方式,语调高低快慢都能起到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

4、良好的读写能力

当一名有“文学味”的中学语文教师,广泛的阅读是基础,试想,教师不博览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怎会有课堂上旁征博引的机智、信手拈来的潇洒呢?中学语文教师远离了文学作品的浏览,势必会在文本中兜圈子,也势必会语言枯涩,见识浅陋,只有自己成为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才能构建起丰富的精神世界,事实上,学生大凡都喜欢知识面广,文学素养高的语文教师;而教师自身素养的匮乏,展现于学生自然是面目可憎了,同时,阅读实践的丰富对教师读解文本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把广泛阅读作为应当备的第一课,只有备好这一课,你的语文课堂才有可能闪现文学光彩,诚如蒋惠琴老师所言:“教师发展和教育革新的可能空间和限度因素,很大程度上蕴涵于教师文化之中。”要造就合格的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下工夫培养课堂教学的真本领,要提高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就是要读书。

写作是一种生命的运动,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训练,中学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它是中学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一种基本要求,我们不仅要会写下水作文,教学论文,还要会写散文小品甚至小说,只有当自己感受到写作的艰辛,体会到写作的秘籍门道,你去指导学生才会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出口成章,下笔能文”一直是语文学习追求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能够率先垂范,其引领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反之,中学语文教师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很难有发展,创新无从谈起。

(四)良好的创新心理

1、自觉的创新教育意识

创新的教育意识具有两个鲜明特征:(1)思想上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想;(2)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不断进取。因此,它是促使中学语文教师有所创造,有所进步的动力之一。一个有自觉的创新教育意识的中学语文教师,他会在教学中坚持教改,不断创新;他不会满足于做

文化的传声筒和只盯着高考的指挥棒,不会唯书唯上地把语文教得支离破碎,他一定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中丰富创新的精神,实现自我完善,并且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研究了创造性活动的思维能力,认为人在从事创造活动时,表现出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的两种思维能力。收敛式思维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确定的思维方式方法的规范和约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众多信息中引出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发散式思维则正好相反,它是一种开放的、立体的、多向的思维,表现为思路开阔,构思如泉涌,它不拘于一种思路,而从较少的信息可以得出较多的结论。它有迅速流畅、灵活变通和独特三种特征。同时,科学哲学家库恩指出,在创新时,必须在收敛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之间兼顾,是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创新思维的特征,通常是在强烈的创新动机和外在启示的激发下,充分利用人脑意识和潜意识的活动能力,借助于各种具体的思维方式,以渐进性或突出性的形式,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产生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结果的思维,与一般思维相比,创新思维具有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特征。一个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他的思维方式,他质疑的风格,不仅利于他自身创新,而且利于学生从小养成自由与开放式的学风,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更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3、健全的创造性人格

所谓创造性人格即非智力因素。这里提供吉尔福特提出的八条创新人格因素供中学语文教师借鉴。(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中。这些创造性人格,不仅优化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而且将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未来的创新人才,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其具有了创新的人格品质。

4、自信、乐观的心态

挫折和失败常与创新相伴,这时需要坚定的自信来帮助,坚韧的意志来承受,需乐观的心态来支撑。因此,自信、坚韧和乐观是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的最佳心态。这种心态可以引导他一步步走向创新目标,取得成功,并且这种心态将引导中学生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从而积极生活,不怕挫折,努力创新。

总之,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教研能力,良好的创

新心理素质,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凝聚生成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机智,这就是我们期望的“创新型教师”的理想风采。

三、中学语文教师提高创新素质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针对基础教育领域中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来的,应试教育以单纯应付升学考试,争取高分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试”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它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高考科目和分数,忽视全面素质的提高,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相反,素质教育则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二者在教育思想、性质、任务、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的截然不同表明,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创新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要确定以创造性学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学力,是指善于发现问题,具有自行分辨和选择问题并运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自信、敢冒风险,有创新意识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能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超越。养成学生的创造性学力,是当今素质教育肩负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呼唤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涌现。 参考文献:

[1] 刘彩霞.少一些批评的指责,多一些切实的指导——兼论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及途径[J].人民教育,2000(6):37-39

[2] 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2002

[3] 喻旭初.新课标与语文教师的修养[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1):9-10

[4] 刘建新.语文教师应强化的四种基本意识[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9):12

[5] 刘虹.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张扬人文精神[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

(8):34

[6] 季景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之浅见[J].语文教学之友,2005(9):5-6

[7] 郭瞻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创造性人才

高校拔尖人才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造就开拓型人才论文

语文课堂上的小游戏

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课堂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侯华玉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如何培养语文课堂上创造性人才.doc》
如何培养语文课堂上创造性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