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作文范文

2022-10-2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语文课堂上的小游戏

语文课堂上的小游戏

1、停——语文课上的小游戏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游戏真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今天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请学生自读课文后标段落序号。结果发现学生出现了两个答案——三段和四段。直接公布答案吧,错了的学生肯定很沮丧,印象也不深刻。怎么办? 游戏!

于是我告诉学生们:“这样吧,老师读课文,每读完一段,请你们立即喊:“停!好不好?” 于是,我开始读。

第一段的最后一个字音刚落,“停!”出现了,我马上停读并夸张性地闭紧嘴。学生一片得意地笑,仿佛控制了老师。

停了半分钟,学生开始催促说:“读啊,老师。” “你们还没让我‘解冻’啊!” “怎么解?”学生们奇怪了。 “说‘读’。”学生们会意地笑了。 刚读完第二句话,一声“停!”让我来了个急刹车。原来是王禹寒喊漏了嘴。马上,责备声传来:“不对!不对!”“这段还没完呢。”“王禹寒,你怎么回事?”“老师,王禹寒乱停会撞车的。”冯萧的话让同学们一阵大笑。

游戏做完,段落也分好后,学生却不依不饶:“老师,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们也想读。” 呵,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啊!

2、叫号游戏。教完生字后,可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每张生字卡片下面编上号,然后师问:“1号1号什么字?”生答:“1号1号***。”这种叫号游戏可以是师生对问,也可以是生生对问。

3、生字大搬家。教完生字后,教师将生字卡片逐一发给学生,然后请拿到生字卡片的学生举着生字卡片上台,随机排列,接着让台下的学生读生字。

4、穿山洞游戏。两名学生手拉手做拱形山洞状,一名学生手拿一叠生字卡片站在“山洞”后,其余5——7名学生排队依次穿山洞。穿山洞的学生要读出卡片上的字才能顺利穿过,否则,就要被关在“山洞”里。

5、采蘑菇游戏。教师事先将本课出现的词语写在卡片上做成蘑菇状,贴在黑板上。学生上来“采蘑菇”,采后用先读蘑菇上的词语再用词语说一句话。教师也可鼓励学生采摘2个蘑菇,说一句话,这样的学生可给予奖励。

推荐第2篇:浅谈语文课堂上的得与失(定稿)

浅谈语文课堂上的得与失

课堂是一门永远存在着遗憾的艺术。对于学生与教师而言,每一堂课都有各自的得与失。正常情况下,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多学多得,逐步提高学生的素养与能力。故此,如何让学生多得少失,也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顺理成章地成为教师一生所要研究的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不例外。

那么,何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专业角度说,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语文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经历和物力的投入,达成语文教学目标和满足发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通俗地讲,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具体表现为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知少到知多。

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就以下两点谈一谈。

一、“一课一得”

小学课堂一节课的时长为四十分钟,语文课亦是如此。倘若,你想花两课时(80分钟)一个人阐述完一篇课文的所有要学习的内容,那么,即使你的语速再快,也不能够讲完。因为语文教材的文本是文学范畴,而文学是没有严格限制的,更无标准答案,这也正是语文课的与众不同之处。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一堂课让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一课一得”是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的“一课一得”,即是指在一堂课内完成一个总体学习目标,其它的学习活动都将围绕这个学习目标展开。“一得”应该是教师有自己的“得”,学生有各自的“得”,且这个“得”字不仅是得到知识,也可是引起思考,最好是引起了疑问。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在同一时间内,你想要给的更多,接受的人反而得到的更少的道理。有那么一节课,本人生怕课文的哪个细小的知识点遗漏,生怕学生哪个字不会解释,便自己一一讲解,走入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误区。这堂课上,我拼命地赶,学生费劲地听,甚至有个别同学跟不上节奏而神游太虚,显然,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不佳。

吃一堑,长一智。在这篇课文之后的教学中,本人一直采用“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譬如,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八课《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略读课文。本课课题富含哲理,内容富有教育性,但我着眼于此篇课文的特殊之处——书信格式。由于书信格式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不是那么的密切,较多同学不会写信,因此,我想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得到书信格式的知识。讲授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学习课文的内容。在通读课文之后,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能够较快地回答这三个问题。紧接着,我将大部分时间放于学习书信格式。先介绍写信的益处,调动了学生写信的积极性。再根据文后的提示,让学生自主发现书信的格式和写法,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并总结书信的格式。最后,布置了相关家庭作业:以张国强的身份给作家柯岩回信。隔天,再通过作业,检查学生是否真正地会运用书信格式。

作业显示,绝大多数同学能够较好地按照书信格式要求书写。故此,教师想令学生于语文学习上“多得”,应该坚持“一课一得”,让学生真有所得。

二、“主动得”优于“被动得”

西方教育家泰勒认为教育是主动的过程,是学生积极投入的过程。主动性教育是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实现标志着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教学过程就是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使学生完成知识学习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发展能力的过程。与此同时,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就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而言,所有教学方法都是外因,只有他们的主动性才是内因,如果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教育目标永远不可能实现。因此,学生主动地学习必定优于被动地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们应该自觉地去发现语文美、研究语与文,探索语文世界。

其中,古诗是我国文学中最美的文学体裁,“一诗一画”,每一首古诗都藏着一幅幅美丽的画,所以,古诗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里有四首古诗,含有情景交融的送别诗。例如,李白所写的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又有一种开阔大气的意境。笔者在教授此诗时,采用了复习导入,再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参考书,自行疏通字义与句义,实现基本理解诗意的目标。接着,本人引导学生一起学习诗的意境。为此,我抓住了“孤帆、远影、尽、唯”等字,为学生创设情境,将作者的情感转化成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当事人的角色,感受李白的深情,从而体会两位大诗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是有一定距离的,教学设计实施起来与实际有一定的出入。课初,学生能够拿出工具书和参考书,自行疏通字义与句义,但不到两分钟,我班的后进生A同学开始东张西望,不知道该做什么。于是我来到了A同学的旁边,辅助该生。过了一会儿,班级的纪律开始松懈,一些小声音出现了。于是,我停下来观望全班,看到大多数同学都抬起了头,便结束了自学时间,接着,让学生反馈自己的学习所得。我发现,优秀的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含义,中等的学生则是翻看参考书,读答案,未能脱稿,较为不认真的学生就连出声回答都是困难。显而易见,优秀的学生拥有一套适合本身的学习方法,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中,中等的学生则跟随着老师的步伐走,可是,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应付着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后进生则既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主动学习的态度,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与教师交流,更不用谈什么课堂教学有效性了。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课堂应“一课一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才能行之有效。

我的课堂教学得与失

今天,在全校教学工作会上,我奉命在学术报告厅为全校老师上了一节研讨课。说实话,面对这种场合的上课,我的内心是惴惴加惶恐的,作为一个年龄已不小的高中新教师而言,我的压力感是挥之不去的,再加上一种莫名的自尊的作祟,我真的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惶惑。 上完课后,很多老师很善意的给了赞扬和溢美之语,其实,细细思来,我的这堂课存在着很多我自己不满意的地方。现作以反思如下: 优点:

学生的参与度很好,积极性很高。经此一课,我发现,你给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问题情境或话语环境,学生便会还你一个怎样的惊喜。其实,今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真的是令我惊讶!惊喜!震惊!震撼!我自问:这节课我作秀了吗?我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了吗?答案是:没有!绝对没有!!我仅仅在昨天,很轻描淡写的告诉学生:“明天全校老师要听咱班的一节语文课,地点可能在学术报告厅,我们将共同学习周国平的《直面苦难》一课,请大家认真预习,将教学案的自主预习部分完成。”仅此而已,学生很多的见地和精彩,都是在短短的课堂之中激发的(学生的精彩发言,我将另文摘录),这一点是我最惊喜、最自豪、最值得骄傲的。 不足:

1、对这节课的主旨分析,依然感觉不深、不透,走马观花。其实,我对周国平的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思考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他那深邃的思想,淡定的从容,诗化的语言,理性的解读,平民的视角……每一点每一滴都给了我别样的感受,引发了我深深的思索,但如何把我的这些思索和感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和学生共鸣,我做的依然有太多太多的不足。

2、对学生的引领,对课堂的调控依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课堂上,因为对人性和苦难的不同解读,曾引发了学生关于“范跑跑”现象的一场pk,课后,也引发了很多老师的争论。其实,仔细思来,这场争论也恰恰体现了我对课堂的调控的失败,其实,当这名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我完全可以为他的不盲从、不随波逐流的思想而叫好,然后再以探讨的方式告诉他:范跑跑的跑本身无错,他是人在灾难突降时一种求生本能的最直接的反应,但人在灾难来临时,我们不能用“本能”“本性”来为自己的“软弱”“自私”找借口。周国平在文章中是如何阐释普通人对待苦难的呢?他认为人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生物,其最伟大的地方在什么呢?这样既委婉的让学生意识到了人活在世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屈从于自身最原始的本能,又很好的将学生的思维再度引向文本,带动学生对文本的再一次深层次解读。

推荐第3篇:浅谈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提问

浅谈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提问

江西省乐平新时代学校 彭 娟

个别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重视提问这个环节,甚至不提问,其实,精巧的提问会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体会课文的言外之意。《变色龙》通过对话,生动地描述了奥楚蔑洛夫因狗主人的不同,对赫留金和小狗的态度随之变化了六次的经过,揭露了其看风使舵阿谈奉承的卑劣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课文中“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的情景提问做文章,让学生思考:那群人为什么对着他笑?难道他们会嘲笑一个受害者吗?赫留金难道是咎由自取吗?同学们立刻会悟到:两者都不是,他们是笑“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是指桑骂槐,是对奥楚蔑洛夫的无情鞭挞;是表示在沙皇高压统治下的人民对统治者走狗的蔑视,是预示革命风暴的到来。由此可见,教师的巧妙设问,能大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进射出耀眼的火花来乙

二、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索遣词炼字的奥妙。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若教师随便发问:这体现了什么精神?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学生乏味的。如果教师能抓住“三笑”做文章,让学生思考:“笑了笑”“笑起来”“笑着”三者可以调换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这就具体多了,细微且有趣味,学生的思维会一下子活跃起来:“笑了笑”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态度谦逊和蔼、胸怀宽广美丽和“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思想;“笑起来”表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笑着”表现了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情神。并且,学生还可从“三笑”不可调换的语言事实中认识到何谓用词准确的道理。

三、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以致用。如《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优秀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所体现的哲理上。他们会通过一些巧妙的设问,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际生活中: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巧妙地应用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说中国人民头上也有两座大山,指的是什么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发问,那么现在我们面前有大山阻碍吗?若有,应是什么呢?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给予暗示,最后概括出结论:贫穷、落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大山;现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四个现代化,就是要搬走这两座大山,我们坚信,只要像愚公那样,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坚持奋斗,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这样学生的思想就不会被课文的圈子所束缚,把死知识变成了活知识,思维也不会沿袭前人的老路,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推荐第4篇:让幽默穿行在语文课堂上

让幽默穿行在语文课堂上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假如语气语调始终如一,讲解始终如一,则会让学生渐生睡意,语文课堂就会变成学生不愿意听的一潭死水。那么,如何让幽默穿行在语文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求知的兴趣?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从导语、重点难点、板书、突发事件等几个角度设计和处理教学环节,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幽默;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45-1

一、导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幽默的导语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短篇小说《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察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我在导入时,先介绍了波兰作家斯特法妮亚?格罗津斯卡的小小说《文艺评论家和部长》――

“你看斯普罗塔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

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以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的。”部长摇了摇头。

“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部长摇头。

“确切地说,就是对那些没有鉴赏力的人。刚才我没表达清楚。”部长摇头。

“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部长又摇头。

“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部长摇摇头说:“这衣领真别扭。”

部长一再摇头,导致评论家对作品的评论不断变化,从好小说最终变成坏小说,其评价标准一直在变,有其个人原因,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这篇短小精悍、幽默诙谐的小小说与《变色龙》一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此导入《变色龙》一课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重点难点

《孔乙己》是鲁迅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中学语文课文中的一篇经典篇目,作者在小说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可笑可怜可悲的多余人的形象。其中有一个场面,酒客问起孔乙己当真识字时,孔乙己的脸上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但他们接着问他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一层灰色”。这里的“笼”用得非常妙,但学生说起其妙处时,又不着边际。笔者特地画了一副笑脸简笔画(图1),然而瞬间一颠倒,笑脸立刻变成苦脸(图2)。孩子们在哑然失笑之余,对孔乙己的心态必然会有较为准确的概括。

当然,要想幽默地处理重点难点,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文化的积淀,在教学中才会自然而然地妙手偶得。

三、板书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表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刻画出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性格。笔者为了让学生对这一主题有深刻认识,先和学生理清文章的情节,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的前盼后躲,个中缘由全是源于于勒的有钱和无钱。为此,笔者设计了下面一个外圆中方的铜钱(图3)。理解文章的情节之后,扣住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神态,结合菲利普前后变化,引导学生去领悟人物的性格特点:虚伪、自私、冷酷、嫌贫爱富、惟利是图。在铜钱的基础上我又添上几笔,形成钱眼(图4),学生在欢笑之余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了然于心了。整个课堂板书设计随着对文本的不断理解和深入,一个钱眼,留给学生掩口之后的一个直观形象。

板书的第一要旨就是直观,如果加上幽默,那就会让人过目不忘了。

四、突发事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课堂的效率速度,甚至会让师生情绪对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应是课堂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当众棒喝是一种方法,轻点该生课桌是一种方法,幽默提醒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往往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改正。

语文课堂上,学生们正在体会语言的言外之意,发现有一学生正打瞌睡,笔者立即口述一题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言外之意:音乐课上,师生正在欣赏四川民歌《川江号子》,忽见一学生埋头大睡。老师叫醒他说:“你怎么把《川江号子》听成了《摇篮曲》?”学生面带愧色,却不失幽默地自我解嘲道:“我被这美妙的音乐陶醉了。”然后再找这位学生来体会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学生的小脸涨得通红,在这种情况下再多说一句恐怕也是多余的了。这种委婉幽默的方式是很容易为学生接受。

推荐第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常规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儿歌

一、常规训练及习惯养成: 1.上课铃一响,站队快静齐。 轻声进教室,身体坐坐直。(通常用于课前组织学生)

常规教育:铃声响,进教室。书放好,坐端正。老师讲,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站起来,大声讲。同学讲,仔细听。有问题,要补充。 2.(师)小小手——(生)放桌面。小耳朵——专心听。 (师)小眼睛——(生)看老师。(师)小嘴巴——(生)不说话。 (师)小腰板——(生)挺直了。 (师)小小脚——(生)并并拢。 (以上通常用于集中学生精力)

二、组织教学:

1.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通常体态语示范学生坐好) 2.同学们,我问你,上课应该怎么做? 身坐正,脚放平,眼看老师守纪律。

3.第一第一在哪里――第一第一在这里!

(通常用于引导学生尽快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收拾学习用具) 4.谁的眼睛最最亮――我的眼睛最最亮!(通常指提醒学生看黑板) 5.快快快,动作快――我是第一坐好啦!(通常指学生下座位活动) 6.谁来帮帮他――我来帮帮他!(通常用于学生回答问题需要帮助) 7.(1)火车火车开到哪儿——火车火车开到这儿。(火车火车开开——开到我这儿来) (2)谁来修火车――我来修火车!(通常指开火车时遇学生卡壳情况) (3)小火车在哪里?小火车在这里。

(4)师:小火车,开起来。

生:咕噜咕噜开起来

师:火车头在哪里?

生:火车头在这里 师:这排火车开起来(横、竖都可) 8.(1)小老师在哪里——小老师在这里。我是x老师,请大家跟我读(小老师领读) (2)小老师接力棒,一传传到谁那里? 小老师接力棒,一传传到我这里。(以此循环) 9.(1)拍拍手——你真棒。(2)xxx你真棒,我们为你鼓鼓掌。(3)Xxx再想想,我们为你加加油。(以上通常用于评价鼓励)

三、拼音教学: 1.(师)小卡片,放桌上――一二三四五六七――看谁放得快又好 (生)看我放得快又好(通常用于的拼音卡片游戏) 2.跟我学游戏 师:“请你跟我拍拍手。” 生:“我就跟你拍拍手。”

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而改。例如:请你跟我点点头,请你跟我笑一笑,请你跟我坐坐好,请你跟我听故事„„小朋友们很喜欢这样的游戏(通常用于课间休息放松或者转入下一教学环节) 3.标调儿歌:

有a在,把帽戴,a要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面给谁戴。 有a先找a,没a找oe,i,u谁在后,帽子戴在谁头上。 4.拼写(拼读)规律:

小ü弟弟,最懂道理,见jqx,脱帽行礼。 小ü真懂礼,见了jqx,就把墨镜取。

小ü没父母,大y来帮助,小ü擦去泪,乐得笑呵呵。 i,u都有标在后,i上小点要去掉。 嘴巴张大 a a a ,嘴巴圆圆o o o , 嘴巴扁扁e e e ,牙齿对齐 i i i , 嘴巴突出u u u ,嘴吹口哨 ü ü ü 。 5.我说**,我找**。(一个孩子说拼音或字,另一个孩子找,然后交换。) (通过常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复习巩固拼音) 6.拼音格,四条线,拼音宝宝住里面。

住上格,不顶线,住下格,一半多一点,住中格,写满顶两边。 (通常用于书写字母)

7.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单韵母在一起。 看前面,摆口形,口型变化要注意, 快速向后滑过去,合成一音不忘记。 8.声母b和韵母a,猛的一碰变成ba。 b-a(带调号)爸,爸爸。(通常用于拼音音节) 9.小小魔术棒——作用可真大。(通常引导学生用手指读课文、书空和读拼音四声)

四、书写姿势儿歌 握笔姿势儿歌:

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 写字姿势儿歌:

提笔就是写字时,拿起笔,要牢记:眼一尺,胸一拳,手一寸,背直头正脚放平,端端正正来写字。

(网上整理 ) 一 二 三坐坐好

师:请你跟我坐坐好生:我就跟你坐坐好 师:请你跟我来写字生:我就跟你来写字 注:前半句为老师说,后半句为学生说。 一二三四,坐好姿势。(同时要求坐好)五六七八,闭上嘴巴。(要求不要说话) 小眼睛,看黑板。身体,坐直

两手,放好

保持,安静

准备读书,拿起课本。(要求做到三个一并拿起课本) 师:头—— 生:(齐答)正

师:肩—— 生:(齐答)平师:臂—— 生:(齐答)开

师:足—— 生:(齐答)安 或者这么说也行: 师:眼离桌面生:(齐答)一尺远师:胸离桌面生:(齐答)一拳头

师:手离笔尖生:(齐答)一寸长 我的课前准备操

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课前准备操, 动动手,动动脚,开动脑筋勤思考。 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 耳要聪,目要明,文明守纪我最行,

棒!棒!棒!我真棒!争做班级的NO.1。YEAR! 安静课堂方法:

师(双手击掌3次,有节奏的 X X X )

生(跟着击掌2次,第三次双手放好,即节奏也是 X X X ) 写字时:

1、提醒法。(生写生字前,师诵儿歌) 身坐挺,足摆平,头不歪,肩放平生接:字写得好,老师夸我行! 小眼睛看老师 小松树坐(站)得直 小耳朵仔细听......师:

一、二

生:坐正(或颠倒)

常规教育:铃声响,进教室。书放好,坐端正。老师讲,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站起来,大声讲。同学讲,仔细听。有问题,要补充。 写字方面:足放平,身子正。头不歪,肩不耸。 课堂教学: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记得对又快。

集队上操:昂着头,挺着胸,我们都是小士兵。听音乐,做早操,天天锻炼身体好。

拍拍手,拍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两手朝上伸一伸,两手叉腰扭一扭,端端正正快坐好!

师:小嘴巴生:不说话! 师:小眼睛生:看老师!

叮铃铃,上课了,坐端正,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课堂纪律要遵守。,背挺直,眼睛看黑板,小手放放好。

课前迅速使学生安静坐好组织教学的一问一答式口令,仅供参考! 师:铃声响生:坐端正

师:嘴巴生:闭紧

师:眼睛生:向前 师:双手生:摆平

师:耳朵生:听清

利用《找朋友》这首儿歌的曲调换一下词,可用于铃声刚响时的组织教学。

叮铃丁零上课了,小朋友们进课堂,摆好书来坐端正,人人夸我好学生

(6)师:小猴,小猴在哪里;学生边用手做跑走的动作边说:小猴,小猴跑走了。然后就坐端正。(这个可用于学生好动时)如果还没坐好,你也可以说:还有几只好动的小猴子呆在我们班呢,尽量用儿童化的语言。

师:小鸟,小鸟在哪里?;生边做飞的动作过说;小鸟小鸟飞走了。(用于学生课堂吵闹时) (7)录音机。告诉小朋友:你们每个人就是一台录音机。师说:录音。学生就把食指按在头上,表示打开开关,然后闭上嘴。这个方法可以让学生听清你要说的话。至于放音,就是让他们复述,巩固。

铃声响,进教室,摆文具,坐端正,安安静静等老师。

一、

二、三,坐好了。谁坐得好,我坐得好。要发言,先举手,同学讲,我来听。写字认真心要静。

堂常规训练儿歌【课前】:

(1)上课铃响起,站队快静齐。轻声进教室,身体坐坐直。

(2) 小小手,放放好。小眼睛,看老师。 小嘴巴,闭紧了。小腰板,挺直了。 (3)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课前准备操,动动手,动动脚,开动脑筋勤思考。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耳要聪,目要明,文明守纪我最行,棒!棒!棒!我真棒!争做班级的NO.1。YEAR!

【学拼音】:

(1)

拼音格,四条线,拼音宝宝住里面。

住上格,不顶线,住下格,一半多一点,住中格,写满顶两边。 (2)

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单韵母在一起。 看前面,摆口形,口型变化要注意, 快速向后滑过去,和成一音莫忘记。

(3)声母b和韵母a,猛的一碰变成ba。b-a(带调号)爸,爸爸。

课间安全:

下课铃响两件事 ,一要做好课前事 ,二要立即上厕所 ,时间足够不用跑 ,游戏玩耍不走远 .团结友爱守秩序 ,课间安全牢记心 ,铃声一响进教室 .

上课

丁零零,上课了,

快进教室来坐好。

学习用品放整齐,

小脑袋,往右拐,

等待老师来上课,

我们齐向老师问声好,

一、

二、三,坐端正。

老师说话认真听,

小耳朵,竖起来,小眼睛,看老师,

举小手,学老师。

提出问题多动脑,

举手发言懂礼貌,

回答问题声音响,

学会倾听才真好,

看谁上课表现好?

一、

二、三,我最好。下课

下课了,要休息,

别忘书本准备好。

捡纸屑,擦黑板,

摆桌椅,保整洁,

人人争当关心集体的小主人。

多喝水,上厕所,

看看书,散散步,

有益游戏要多玩,

危险追逐别再玩。

你帮我,我帮你,

同学互爱互助要发扬。中午

午休到,快洗手,

安静坐,专心吃。

样样饭菜都要尝,

营养价值在里面,

身体健康助成长。

中午卫生要搞好,

快速打扫质量高。

安静地,睡个觉,

下午格外精神好。下午

下午了,听广播,

登记作业快整美,

认真听课表现好。自习课

自习课,要安静,

认认真真先复习。

仔仔细细独立做,

身坐直,头要正,肩要平。

眼离本子有一尺,

手离笔尖有一寸,

胸离桌边有一拳。

书写工整又美观,

完成作业要检查。

看看书,画图画,

保持安静谁最乖?

一、

二、三,我最乖。放学

放学时,收书包。

书本用具别漏掉,

捡纸、摆桌椅,可别忘掉。

排排队,快静齐。

平平安安回家去。做值日

做值日,要尽职,

同心协力搞卫生。

扫扫地,擦擦桌,

整洁教室靠大家。晚上

吃饭、洗澡,自己来 ,

学习自己要自觉,

复习、预习少不了,

多读书籍长见识。

睡前准备好用具,

早睡早起身体好,

迎接美好每一天。

推荐第6篇:语文课堂上到底应该教什么

语文课堂上到底应该教什么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干了些什么,不可一概而论。但是,多数的语文课堂上,还是有些一致的地方。

许多教师将自己收集到的课文的有关资料,包括作家作品介绍、时代背景介绍、作品分析评价,一股脑倾泻给学生。心想讲深一点、讲多一些,总比讲得浅、讲得少要好一些,即使忘掉一些,也总能留下一些吧。或者,有些教师根据考试要求来讲课,按照阅读试题来要求学生逐题进行解答,也顺便处理注释里的问题。

这样的课堂是比较普遍的,然而也是比较低效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把上课时间花在逐句讲解上,其他应该指导的事情就少有功夫做了;应该做的不做,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现在的学生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内容已然过时,现在的语文考试中关于课文内容理解的比例也在逐步减少。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主要是将自己曾经接受的或者今天收集到的资料塞给了学生,讲一些自己认为难认的字词强调给了学生,将一些文体知识写作技巧塞给了学生,而没有去关注学生的感受、需要及发展,没去关注学科发展的根本趋势与社会和时代对语文学科的基本需求。课堂教学中,没有让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发挥出来,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不到学习的乐趣、得不到学习的成果分享。

那,语文课堂上到底应该教什么?

这触及了教育学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教学,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很精辟的话。

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简单,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中了。这种模式下,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是处在听众的位置,即使偶尔举举手回答个问题,顶多也是配角罢了。可是,后果呢?学生习惯了教师的讲,会不会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读书看报的时候请老师讲讲?动笔写点东西了也请老师给改改?

“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教课的本旨并不是教师讲一篇课文给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己读懂其他类似的文章。如何引导?课前要先让学生先预习,试着去揣摩它们,理解它们。通读全文了解整篇课文的大概,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挑选出来,借助字典,了解其读音和解释,并能认识它的用法,用在何种场合。教师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寻求解答。上课时,将问题再次提出,由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听取别人的话,评判别人的话,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方面,抱着客观的态度,纠正错误,补充疏漏。这样简明扼要的几分钟的话会比滔滔不绝的四十分钟的长篇大论更深入学生的心。总之,课本仅仅是一个例子,借助课本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朝着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而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为了学生的发展,不应该怕难而走容易的路。这需要教师的思考和研究。比如精心设计作业:有一教师曾经出过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写信给他的朋友,假定他的外地朋友要来他家拜访。信中要告之出了车站后,要在何处搭乘几路车,到哪站下车,往哪个方向走,拐进哪条路,然后如何辨认他家的位置。这样的一个语文题目,不仅练笔,实为训练脑筋。思路顺畅了,条理自然清晰,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其效果不仅在于作文而已,对此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又比如指定些课外阅读书:课本里的文章毕竟有限,只能当做例子和出发点,学习了方法之后要推广开来,多阅读多接触各类文章,纯熟的程度自然更进一步。就像小孩子学说话,能够渐渐熟练而没有错误,不单单是从父母方面学来的,而是从所有接触的人中去学习,才会成功。

语文是工具,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大匠授人以巧,而不是授人以多。语文课堂中,要将更多的学习领悟思考练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的脑力劳动中理解认识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出发点在“知”,而终点在“行”。

授之于渔,而非授之于鱼。

推荐第7篇:如何培养语文课堂上创造性人才

如何培养语文课堂上创造性人才

[摘要] 心理学教授林崇德认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从这个公式中我们悟出,无论是今天的创新型教师,还是要培养的未来的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格这一素质不可缺少。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是当前实施教育的重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而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创新型教师,从事母语教学的中学语文教师应首先具备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教研能力、良好的创新心理等多方面的创新素质。

一、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涵义

何谓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目前学者们尚未直接界定,一般以列举方式探讨其涵义。笔者认为,要弄清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这个概念,应该先弄清创新、素质这些相关的概念。

创新一般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能够作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可以这样认为,创新就是在批判或改变旧事物的过程中创造新事物,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产品。创新的本质在于一个“新”,没有“新意”就无所谓创新。实际上只要不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米德(M.Mead)说:“当一个人自己想出、作出或发明了一样新东西,就可以说完成了一次创造性行动。”

素质一词有多重含义。素质的经典性定义是“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④它主要是指人的先天性、遗传性的自然素质。现在人们所指的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的总和。

由此可以得出,创新素质实际上是指人具有的内在的,与创新活动直接紧密相关的要素、结构、质量水平及其特点的总和。作为母语教学的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是指语文教师具有的内在的、与教书育人即教育教学创新紧密相关的要素、结构、质量水平及其特点的总和。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外显为创新性即新颖性和创造性,主要是指中学语文教师具有的教育新思想、新观念、教育教学中采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或者通过新的教育教学途径等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

平,获得较好的教书育人效果。因此,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不但是成体系、全景式的,而且其创新素质是具有再生与辐射能力的。

二、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构成

(一)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

教育的创新和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只重视知识、科技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发展策略,必然导致工具性主宰一切而价值沟通及目的性暗然不彰的消极后果。正如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所说:“文化能力的修养,伦理智慧的培育以及精神价值的开发,成为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⑤因此,较高的人文素质是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主要方面。

中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质应从两方面加以重视。第

一、基本的人文素质。例如,要有丰富的人性人权和人道意识;要讲文明、讲道德、重健康;要有爱好、有追求、有正义感且宽容大度;要有气质、有气魄;要有科学意识、忧患意识、环保意识;要学会展示自我,有突出的个性优势;要有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意识;要学会生存等。中学语文教师的这些基本的人文素质本身就是强烈的人文信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会培养起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第

二、要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其基本理念是:(1)人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尊重其主体地位。(2)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3)重视情感、动机和价值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4)重视培养大胆质疑,各抒己见的民主学习精神等。有了这些人文教育思想,一定会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一讲到底”、“填鸭式”的弊端,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学习、发展和创造的本领,而不是做一个“知识袋”和“两脚书柜”。具备了这些人文素质,将有利于中学语文实施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

(二)完善的知识结构

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这种知识结构应是专博结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它最基础的层面是关于科学与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基础知识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这一层面应当广博,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知识修养上应当是个“杂家”,要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学识丰富,源头活水汩汩流淌,教学就会有声有色,就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如果学识浅薄、浅尝辄止,教起课来必然干瘪无味,捉襟见肘,又何谈创新。

第二个层面是本人所从事专业的专门性知识,这个层面应当精深,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传播知识的必然前提,大学的系统教育为我们

提供了必要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大量的语文知识源自《现代汉语》、《现代文学》、等专业学科,然而这一切是不够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更深厚的知识功底,尤其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学教育主要应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精神的探索,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欲望,文学作品中积淀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能帮助我们完成上述目标,可如果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能通过语文上文学作品的学习达到开拓视野,举一反三的目的,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很难实现此目标的。第三层面是条件性知识,即中学语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中学语文教师掌握这些知识便于懂得教育规律,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这个层面应当与前两个层面知识贯通。教育工作的对象和“产品”是活生生的人,教育是将个体的人培养成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复杂,其隐蔽性、反复性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不可控性是任何物质产品生产过程无法相比的。教育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所以中学语文教师要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就必须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让三个层面相互支撑和渗透,并有机整合,从而做到广博以蓄涵养,精深以厚基础,贯通以明教情和学情,让交叉的知识迸发新的思维火花,形成创新素质。

(三)精湛的教研能力

教研能力是教学与科研能力的简称,教学能力是多方面的。

1、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犹为重要。语言是教师用以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语言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语言就是教师的武器,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一旦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为创新素质的提高增添一颗重要砝码。

2、组织管理、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舞台,而教师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负责对学生的组织,教学过程的控制,各个环节的调节。学生多元性、个性的特点会在教学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而且还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以及课堂的偶然因素不断调节教学计划、进度等。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不断提高教育理念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应丰富教学实践,培养自我调节和控制能

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灵活的教学技能

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专门人才需要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从教学准备、教学、终止到管理、评估诸环节上,需要多种教学技能,例如,板书设计、定向诱导、巧设引题、结尾总结等等,这些技能的培养可以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其实,中学语文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灵巧的手势动作,讲话的方式,语调高低快慢都能起到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

4、良好的读写能力

当一名有“文学味”的中学语文教师,广泛的阅读是基础,试想,教师不博览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怎会有课堂上旁征博引的机智、信手拈来的潇洒呢?中学语文教师远离了文学作品的浏览,势必会在文本中兜圈子,也势必会语言枯涩,见识浅陋,只有自己成为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才能构建起丰富的精神世界,事实上,学生大凡都喜欢知识面广,文学素养高的语文教师;而教师自身素养的匮乏,展现于学生自然是面目可憎了,同时,阅读实践的丰富对教师读解文本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把广泛阅读作为应当备的第一课,只有备好这一课,你的语文课堂才有可能闪现文学光彩,诚如蒋惠琴老师所言:“教师发展和教育革新的可能空间和限度因素,很大程度上蕴涵于教师文化之中。”要造就合格的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下工夫培养课堂教学的真本领,要提高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就是要读书。

写作是一种生命的运动,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训练,中学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它是中学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一种基本要求,我们不仅要会写下水作文,教学论文,还要会写散文小品甚至小说,只有当自己感受到写作的艰辛,体会到写作的秘籍门道,你去指导学生才会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出口成章,下笔能文”一直是语文学习追求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能够率先垂范,其引领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反之,中学语文教师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很难有发展,创新无从谈起。

(四)良好的创新心理

1、自觉的创新教育意识

创新的教育意识具有两个鲜明特征:(1)思想上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想;(2)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不断进取。因此,它是促使中学语文教师有所创造,有所进步的动力之一。一个有自觉的创新教育意识的中学语文教师,他会在教学中坚持教改,不断创新;他不会满足于做

文化的传声筒和只盯着高考的指挥棒,不会唯书唯上地把语文教得支离破碎,他一定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中丰富创新的精神,实现自我完善,并且面向生活,面向未来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研究了创造性活动的思维能力,认为人在从事创造活动时,表现出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的两种思维能力。收敛式思维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确定的思维方式方法的规范和约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众多信息中引出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发散式思维则正好相反,它是一种开放的、立体的、多向的思维,表现为思路开阔,构思如泉涌,它不拘于一种思路,而从较少的信息可以得出较多的结论。它有迅速流畅、灵活变通和独特三种特征。同时,科学哲学家库恩指出,在创新时,必须在收敛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之间兼顾,是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创新思维的特征,通常是在强烈的创新动机和外在启示的激发下,充分利用人脑意识和潜意识的活动能力,借助于各种具体的思维方式,以渐进性或突出性的形式,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产生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结果的思维,与一般思维相比,创新思维具有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特征。一个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他的思维方式,他质疑的风格,不仅利于他自身创新,而且利于学生从小养成自由与开放式的学风,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更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3、健全的创造性人格

所谓创造性人格即非智力因素。这里提供吉尔福特提出的八条创新人格因素供中学语文教师借鉴。(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中。这些创造性人格,不仅优化中学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而且将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未来的创新人才,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其具有了创新的人格品质。

4、自信、乐观的心态

挫折和失败常与创新相伴,这时需要坚定的自信来帮助,坚韧的意志来承受,需乐观的心态来支撑。因此,自信、坚韧和乐观是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的最佳心态。这种心态可以引导他一步步走向创新目标,取得成功,并且这种心态将引导中学生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从而积极生活,不怕挫折,努力创新。

总之,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教研能力,良好的创

新心理素质,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凝聚生成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机智,这就是我们期望的“创新型教师”的理想风采。

三、中学语文教师提高创新素质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针对基础教育领域中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来的,应试教育以单纯应付升学考试,争取高分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试”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它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高考科目和分数,忽视全面素质的提高,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相反,素质教育则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二者在教育思想、性质、任务、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的截然不同表明,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创新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要确定以创造性学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学力,是指善于发现问题,具有自行分辨和选择问题并运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自信、敢冒风险,有创新意识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能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超越。养成学生的创造性学力,是当今素质教育肩负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呼唤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涌现。 参考文献:

[1] 刘彩霞.少一些批评的指责,多一些切实的指导——兼论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及途径[J].人民教育,2000(6):37-39

[2] 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2002

[3] 喻旭初.新课标与语文教师的修养[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1):9-10

[4] 刘建新.语文教师应强化的四种基本意识[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9):12

[5] 刘虹.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张扬人文精神[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

(8):34

[6] 季景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之浅见[J].语文教学之友,2005(9):5-6

[7] 郭瞻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推荐第8篇: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评价语

语文课堂如何评价学生的答案

——别用“标准答案”评价我们的孩子

镜头一: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 教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看看文中的唐雎,他又有哪些性格特点呢? 学生:他非常的机灵、很聪明。

教师:是机灵聪明吗?这样说不对吧?

学生:处事灵活、充满智慧。

教师:还有没有别的词语?

(学生一阵沉默)

教师:比喻说机灵而具有智慧。

学生:机智。

教师:对,他很机智。

(师板书:机智) ?? 经过老师的循循诱导,学生们终于回答出了教师满意的“标准答案”。乍看一下,多么充满活力的课堂啊!教师循循善诱,而学生也渐入佳境,慢慢走上了正道;定惊一看,却不禁为我们的孩子感到悲哀,因为他们活跃、独特、新颖的思维正一步一步坠入教师设计好的“定势模式”中,他们正在又成为一个个的教师个人“复制品”。

镜头二:七年级语文上册《生命 生命》 ?? 教师:下面我们看到第二个问题,作者在文中举了哪几个事例? 学生甲:第一个事例讲的是一只小飞蛾被我捉住了,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 教师:好,你停下来,你的回答好像不正确吧!请乙同学你来回答。 学生乙:生之欲望。(看着桌子上的参考书) ?? 面对学生的两种回答,这位教师作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其实两位学生的回答都是正确的,而且相对来说学生甲的回答是复述课本上的内容,反而更详细更准确;学生乙的回答是这个事例的主题。面对教师不同的评价,两位学生也是截然不同的表现,学生乙兴高采烈的坐下来了,而学生甲却是站在座位上久久的没有坐下,嘴里还一直叫道:“是的,我说的是的,我没有说错”;但这位教师却并没有理会他,他只到确定完全没有希望后才极不情愿的坐下。我注意到,这位学生眼睛中那种创造之光、活力之光渐渐黯了下去,在本节课上再也没有回答过问题,?? “素质教育”的提出燃烧了早己冷却多年的中国教育,而“新课改”的春风更是又将中国的教育教学、教师、学生都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可我们不得不承认,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许多用“标准答案”评价学生的现象。我们不否认某些问题确实存在着“标准答案”,但是我们更应看到,更多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当我们简单的

用“不正确的‘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的对错时,不仅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更抹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创新思维,使他们逐渐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复制品”,成为了一个个呆板、守旧、没有任何创新能力的无用之人。

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和标准来评价学生的答案,一定要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语文课堂中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学生的答案,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各抒己见的创新殿堂呢?

首先,尽量肯定学生的答案。 歌德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都知道,语文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总是会发现或产生多个的理解,而甚至是每一个理解都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应该尽量肯定学生的答案,而不应该对学生的理解妄加批判,更或是像前举两例中的“吹毛求疵”。课堂教学中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就是学习愿望的实现,喜欢表扬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答案尽量给予肯定和赞扬,肯定学生的思考,赞扬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使其体验到成功感,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紧张感和畏惧感。通过对学生的表扬,造就学生不满足现状,力求上进的心理品质,使问与答的双向交流始终处于一种畅通无阻的状态。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第二,要鼓励学生对答案质疑。 创新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创新的起点是质疑。教师应该应用各种方法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展想象,产生新的想法,而不是用定势了的“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的回答。如上举第一例中,我们大可以这样鼓励学生进一步的质疑“可不可以用一个更简洁的词语归纳一下”,我想这远比那一句让学生们冷了半截的“这样说不对吧”好得多,我们在课堂上还可以经常这样问学生,“你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吗?”,引导其学会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养成好问,遇事三思而后行的良好思维品质。 第三,关注学生答问的困难 不可否认,学生在思考教师的设问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学生的答案不能涉及知识点的核心,甚至还会出现偏差现象。对于这些有困难的学生,或学生有困难的问题时,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顺着学生思路,依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追问,进一步触及问题的核心,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深化。如上举第二例中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只是学生没有理解教师的意图,教师的意图是让学生回答文中所举事例的主题思想;面对这个情况我们大可以让学生甲复述完这个故事,然后再进一步追问“你能够给这个故事拟一个标题吧?”或“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主题思想吗?”,我想经过教师这样进一步的引导,学生甲一定能够答出让教师满意的“生之欲望”。 最后,重视学生的评价。

教师要重视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对自己或别的同学甚至老师的讲解、

答案提出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对学生答案的一个好的正确的评价,不仅能够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语文课堂崇尚自由的言论,需要创新的思维,期盼学生们的自主见识,语文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的答案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持续普遍关注的课题,但愿新课改的持久效应能给我们带来一丝的灵感和惊喜。篇2:我最满意最有激励性的学生评语或课堂教学评价语

我最满意最有激励性的学生评语或课堂教学评价语: 1.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 2.阳光总在风雨后,没经历挫折的风雨,怎能看到成功的彩 3.你虽然看起来很瘦弱,但老师从你的眼神里经常可以看到一股倔强,希望你能把在体育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4.你是咱班体育小明星,老师不会忘记你比赛时那股拼劲,也不会忘记你为学校在运动会上争得的荣誉。希望你能在纪律上也起带头作用。 5.老师现在还记得你运动会上的精彩表现,扔垒球、跳远、跑步样样都很棒。希望你能带领同学们共同锻炼,在体质监测中取得好的成绩。 6.“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相信这句话吗? 7.别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志者事竟成! 8.只要坚持刻苦锻炼,你也会像其他同学一样学好体育! 9.虽然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但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克服它。功夫不负有心人,你一定能赶上大家!

10.希望你能在跳绳和耐力方面多花一些时间去练习! 11.希望你下次能有更认真、更专心地听讲,老师为你在体育学习中取得的进步而高兴,如果你能再自信一点,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所学到的本领,那就更好了,老师相信你能行! 1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3.你在体育方面有很好的天赋,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不过“山外有山,千万别骄傲!”

14.你跑步的动作真漂亮! 15.你做操的姿势真优美! 16.你跑得真快!祝贺你又打破了自己的记录! 17.你做操的动作真到位! 18.谢谢你给大家做示范。

19.由于你们小组齐心协力、互帮互助获得了第一名,让我觉得你们是不可战胜的。 20.通过大家努力,我们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体质检测,作为你们的老师我感到自豪。 21.拍拍肩(抚摸头)鼓励“你真聪明!篇3: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影响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影响 课堂教学评价本身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即兴点评的一种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等方面起着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如果带有随意性,语句单调乏味,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整个教学过程,还要关注个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多元互动进行即时评价,以促进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本人的思考所得,以供大家商榷:

一、保持教学过程的和谐性

评价环境和谐宜人,过程自然流畅,消除学生的拘束、紧张,个体才会幸福、健康地学习,课堂才能充满欢笑、飘荡生机。评价语言应贴近学生的心理,尽量肯定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与教学过程应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活动的动态互动。评价时,应避免繁琐的评价过程、过多的评价活动占用教学时间,应追求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洽。 如在执教《古诗三首——渔歌子》时,请学生把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一位男生站起来高昂而欢快地诵读前一句,后一句则读得舒缓而又宁静。“你读的好像大不一样,能说说吗?”教师追问道。学生说:“我感觉到西塞山前的白鹭飞得好高好高,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得那么欢快,细雨中的诗人在如此优美的景色中好悠闲、好自在。”“你完全进入了诗中,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里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教师喜悦地说。教师又问:“同学们,这迷人的景象,说说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有学生说:“我真想把这么迷人的画面画下来。”教师说:“那你就是了不起的画家。”有学生说:“我想用摄像机拍下来。”教师说:

“把这样的镜头珍藏起来,非常值得。”又有学生说:“老师,我想起了诗句‘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源’。”教师则说:“看来你是现代版未来小诗人呀!”??从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在评价时更关注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对学生解决的结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文本、深入课堂给予充分的赞扬。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融于一体,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问题的参与程度、对课堂的参与都呈螺旋上升的趋势。

二、确保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得到发展和包容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仅表现在认知方面,更有情感差异、思维差异,对学生要进行多角度的包容评价,对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评价。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的学生,为学生创造优越的教育环境,以实现学生的强烈需求,让学生的发展达到至高点.如情感差异,即学生在学习某一学习任务时,对该学习任务所具有的不同的态度、情感、动机等。小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强的情境性,往往容易受具体事物、情景的支配,加上对情感的可控程度较弱的特点,学生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情感很容易出现消极或积极之差异。教师对待学生的消极情感,切勿一味地指令或批评去扼制,应带着期待的眼光,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我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演演课本剧。全班同学积极地投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中,唯独学习委员一直气鼓鼓地举着小手,眼里含着委屈的泪花。我走过去问她:“怎么不和组内成员一起演呢?”她哽咽着说:“我觉得自己适合演‘诸葛亮’,可他们非让我演‘周瑜’。”我而是轻轻地对她说:“试着演演周瑜,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演好,我等着你的 精彩表演。”听了我的话后,她转悲为喜,积极地参与到了表演中。等合作小组上台表演时,我让他们组先亮相,她没有辜负我对她的期望,把“周瑜”演得惟妙惟肖,同学们看得出神,我随机表扬道:“老师知道你行,这不,演得这么精彩。”真诚的赞赏给了她成功的喜悦,她心满意足地走下讲台。

再如学生的思维差异,很多学生在遇到同一问题时,会各抒己见,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相对性的评价。在教学《狐狸与乌鸦》时,我问孩子们:“狐狸与乌鸦,你更喜欢谁?为什么?”丁连涵说:“我喜欢乌鸦,因为它虽然不好看,但在课文中表现得很老实。”“你能联系课文表达自己的看法,真不错!”我当即对他的见解做出了肯定。随即,许多学生也参加到了热烈的课堂讨论中来:“我喜欢狐狸,虽然它的出发点不好,但是为了达到目的,它一次又一次努力。”“我喜欢乌鸦,谁不喜欢听好听的话,面对狐狸的花言巧语时它不是做得很出色,是狐狸太坏了。”??最后,我作了总结:“你们多有主见呀,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今后,我们就要多角度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激励性和肯定的评价,教学是算不上成功的。

三、在等待中选择合适的时机 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一般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如果我们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将会扼杀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执教《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我请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对“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们有的说:“我要保护自己的弟弟、妹妹。”有的说: “我可以保护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有的说:“我可以保护低年纪的小朋友。”有的说:“要保护小动物。”还有的说:“我要保护花草树木。”??最后一位学生这样说道:“我觉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中的‘人’就是‘生命’。”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拓展启发,集思广益,使个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实践,经常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真正起到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篇4: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

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改的浪潮不断敲击着陈旧的教育理论,此时正是百废待兴之即,新观念、新思想不断涌现,许多教育领域都废旧立新,以崭新的面目迎接新世纪的考验。同时,新课改也赋予了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新含义、新范畴。再次阐明了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方法学习善,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标》的理解,我有以下点感触:

一、评价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的地位。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如何造就这一代新人呢?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务必进行改革,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标》指明了评价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的地位。在编定了新教材,实施了新的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之后,评价方式也就有了不同的含义。仅凭学生的学习成绩或某方面的特长来评价学生,这咎做法很不可取,有违新课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差异,个体差异,培育学生的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口语交际好,有的写作、阅读能力强,怎么确定谁的语文成绩好,谁的为好呢?要培育人才,就要明确评价在教学中的地位。

二、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正确、科学的语文课程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善、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以检验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中采用的有利手段。一次考试可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适当的鼓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查漏补缺,可以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改进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思路。教师的记录记载了学生的点点滴滴,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再因材施教,正确评价学生,让学生重拾自我,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改变他的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我们提倡的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新课改中提倡的评价方法

我们提倡的评价方法,不是以点代面,以考试分数看学生,把“差生”看得一无是处。也不是无限制的“表扬”、“赞美”学生。反思一下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会发现其中的弊端。教师在衡量过程中往往因主观原因而产生偏差。有的是根据一时一地的表现来评价;有的靠一俊遮百丑,用成绩代表全面;更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仅以师生关系是否密切作为标准。至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现象,也不是一例二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重视学生语文全面素质的提高,结合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

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

是否有好的学习方法

是否能掌握教学中的基础知识

是否善于口语交际,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是否有广泛的阅读兴趣、阅读面,能流畅的朗读课文

是否重视写作能力的提高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结合性,体现在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由单一的评价标准逐步向多元化转变,体现教学的人文主义。在评价中我们应注意中和性评价,加强形成性评价。多方面结合评价学生。首先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多项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用语言进行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语为主。“你的作文写得真好,要是你的朗读能力也像作文一样流畅就好了”,“你有进步了要坚持哟”等。要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并适当记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其次,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同学间互评、家长评价等多方面信息相结合给学生一个适当、贴切的评价。第

三、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学习中的不足和进步,并提出建议。但教者要明确,考试浊教学法的唯一评价方法,只是众多评价方法中的一种。只能衡量学生在某项能力上的高低,不能代表评价标准。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就是将众多评价方法有所取舍的结合使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检查学习效果。 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师公正的对待,他们都能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最佳作用。那些一度被认为反应迟钝、行为荒唐、甚至不可救药的“朽木”,说不定就是将来的栋梁。所以,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篇5:语文课堂评价对小学生的深远影响 语文课堂评价对小学生的深远影响

作者:梁革英

来源:《中外教学研究》2013年第09期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如果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孩子成人成材,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期待和鼓励,让赏识教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常态,让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和热情的鼓励中成长。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让孩子们处于积极亢奋的状态,促使他们释放热情和潜能。孩子们都需要了解自己,取长补短,完善自我。所以,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就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鼓励和欣赏。

一、让学生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沐春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多角度”是指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理解和价值的差异性;“有创意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和再创造。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上课伊始,笔者请三个同学读课题,并分别给予了“读得真流利”“这一次有进步”“精神状态再饱满些,你会读得更好”等评价。这些评价使学生们如沐春风,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整堂课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在读课文时,有学生读错了,我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你一定是太着急了,别急,请再读一遍,好吗?”“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错误的改正了,现在老师把第二自然段的朗读权奖励给你。”

二、鼓励长处,引导点拨

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心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

在第三册《识字二》的教学中因为不少字都是以前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听读、自读之后,笔者提示:有的同学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能不能让他们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有位同学在教大家认读生字:“棋、弹、琴、胡、鸽”时说:这些生字都是我以前见过的,可以用“加一加”“换偏旁”的办法来认;有些还是形声字,如:棋、弹、琴。可以借助它的声旁来记生字。我马上表扬他:“你的办法真多啊!这样的好方法,老师还没想到呢!”其他孩子一听都笑了,接下来跟小老师起劲地读着,远比老师领读时认真多了!在小老师的启发下,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也随之蜂拥而出,形式新颖活泼,充满童趣,学生的识字兴趣大增。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随之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燕子》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后,给一个男生这样的评价:“你读得真不错,老师仿佛看到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它们正在唧唧喳喳地叫着,夸你读得好呢!如

果你的声音能够再响亮些就更棒了,愿意再试一试吗?”他马上点头回答:“我愿意。”于是,他又读了起来。这一次,他不仅朗读得很有感情,声音也响亮了。有了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大增。

三、自我评价,完善自我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平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不断完善自我,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例如某一男生读完《燕子》一文中一个段落后,我引导说:“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难为情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但是声音不够响亮。”“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吗?”“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没有感情。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再如学习《挑山工》一课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观看课文录像,体会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异同,分工合作完成记录。在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个小组活动开展得特别顺利,观看很快就完成了。我就请这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他想了想,说:“我们小组,有的负责说,有的负责写,还有的专门帮助查书,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方法特别好。”另一个组员补充道:“你看我们组的同学,现在都在欣赏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们很高兴!可是其他小组的同学都自己顾自己,谁也不听谁的,这样根本就合作不好。”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我及时给予了鼓励,并号召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

四、相互评价,和谐发展

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作业,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初读课文时,我经常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读一人听,边听边评。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倾听对方的朗读,找出对方朗读中的错误,及时指出别人的缺点与不足,自己读书时会加倍小心,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在互听互评中学生的朗读得到很好的反馈。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分别以“春天组”“夏天组”“秋天组”和“冬天组”命名,各组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自学后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春天组的同学汇报完后,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评价,有的同学说:“他们没把春天的景物都找出来。”有的同学说:“春天组的同学朗读没有感情,应该用轻而缓的语气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生机的感情。” 等等。 经过教师评价、同学互评,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完善了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提高了小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赏识评价中不断地超越自我,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都获得了长足发展,无疑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实的基础。

推荐第9篇: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分析

张磊

案例背景: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效率高低取决于对话过程中的有效程度。而当下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存在的问题令人堪忧。

一、虚假对话

教师有一系列预设问题和预设答案,学生揣摩教师意图,给教师以想要的答案,学生是教师思想和教参答案的代言人。

二、精英对话

在这种对话中主角是少数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学生而多数学生只是看客,课堂中的对话只是几个精英学生在表演着思维的艺术体操,其他学生则冷眼旁观。

综观以上现象,试问:何谓有效对话?如何做到有效对话?以下案例来源于本人执教的《唐雎不辱使命》,在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课堂对话的有效性,从而使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案例描述:《唐雎不辱使命》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学习,大多数学生觉得繁琐无味,理不清的字词,释不完的句意。一开始我也想因循掌握字词、疏通文意、品析人物的模式进行教学,然而在讲到唐雎以“布衣之怒”应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慷慨陈词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与秦王同归于尽时,一个声音打破了平静的课堂„„

生1:老师,我觉得唐雎不会真的去死,他不过是吓唬吓唬秦王罢了!(一下子全班炸开了锅,很多学生在喊:“随时可能会死”,一生干脆站了起来„„)生2:反对!唐雎说完话后就“挺剑而起”了,表明他已经想要和秦王拼个鱼死网破了。师:唐雎到底只是吓唬秦王还是真的想和秦王同归于尽呢,我们首先看看,他怕死吗?生3:唐雎不怕死,文章第一小节已经说到“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已经不高兴了,此次出使秦国本身就带有一定危险性。生4:唐雎不但不怕死,似乎还有点故意激怒的味道呢,因为他说“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口气很强硬,让秦王“怫然怒”。师:秦王好惹吗 ?他是怎样一个人?生5:骄傲自大,蛮横无礼的一个人。师:那面对秦王,唐雎退缩了吗?生5:没有,而是非常冷静沉着,和秦王正面交锋。师:秦王的反应怎样?生6:秦王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色挠,长跪而谢之”。师:虽然我们无从考证当时的唐雎内心的想法是什么,是吓唬吓唬秦王还是真的想和秦王同归于尽,但从这场智勇斗争中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唐雎?生7:很有胆识!生8:智勇双全!生9:不畏强暴,有勇有谋!

案例分析:

(一)有效对话的实现需要教师注意课堂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变动。”(《给教师的建议》)。在案例中,原本打算在逐段分析内容的同时品析人物性格,但由于一个另类声音 “老师,我觉得唐雎不会真的去死,他不过是吓唬吓唬秦王罢了”打破了按部就班的课堂,引发学生对“挺剑而起”的争论,如此一来不仅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在对话中唐雎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逐渐饱满、立体起来,学生对唐雎这个人物的理解也更全面更深刻了。

(二)有效对话的实现需要教师加强问题引导。案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事实上很难下定论这到底是古人的一种外交技巧和智谋还是他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因此我觉得没有必要让学生对问题本身纠结不清,我另辟蹊径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唐雎,到对话结束,问题的答案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感受到唐雎那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因此,在我们的教学对话中,教师依然不可放弃的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这个重要角色。

华东师大的彭玉华老师说:“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课堂理念,即课堂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期盼有效对话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产生活力,显现魅力。

推荐第10篇:浅谈语文课堂上和谐、有效地沟通

浅谈语文课堂上和谐、有效地沟通

在和谐的气氛中生活,心情是愉快的,思维是活跃的。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提供一个适宜的“土壤”。语文课堂上怎样进行和谐、有效的沟通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有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而应以一个合作者、启迪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要多方面、多角度地给学生以爱,对学生“和风细雨”,做到“随风潜入人,润心细无声”,从而使学生从内深处去接受老师,把老师当成是一个知心朋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形成了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沟通。宽松、愉悦使师生之间极具亲和力,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动了真心,吐了真情,就敢于奇思妙想,敢于异想天开,敢于“胡说八道”。如《20年后的„„》这题习作,我对学生说:“我真荣幸,能与这么多朋友一起畅想未来,共享欢乐”。有学生举手说:“老师真把我们当朋友?”我肯定地说:“对呀!”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大胆地去想象。这时,我又对学生说:“怎样想就怎样说”,“你们自由选择,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独特见解用喜爱的方式写出来。再如又一次初读课文后,请同学起来讲讲课文的故事内容,没有学生举手,就说:“怎么,没有同学敢说?大胆

一点!”还是没有同学举手,这时有点生气了:“怎么回事?平时你们不都挺能说的嘛?”看到老师不高兴了,前排的一位同学犹犹豫豫地把手举起来。我看了他一眼,慢慢地环顾教室:“大家可能还没有准备好。这样吧,再读读课文,然后先和同学讲讲。”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再请同学们复述的时候,同学们纷纷举手了。我的期望(复述)和学生的行动(无人举手)形成了冲突,如果这时简单粗暴地批评,有可能把冲突扩大化、严重化,我给予了充分的理解,采取了协商、折中的办法;学生也采取了积极的回应,再读课文、和同学先谈,然后积极举手发言。师生冲突通过协商,有效地进行沟通,得到了解决,促进了学生学习。

2.营造新型的对话氛围

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专制型”的环境中,处处谨小慎微,思想就会受到压抑,干什么事都看大人的眼色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怎么说得上创新呢?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只随从老师的意见,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缺乏不同意见的交流,学生的思维就不灵活、不广阔,缺乏求异思维,写出的作文往往千篇1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新型的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愉快地写作,自由地表达。

2.1 师生对话。我在课堂上善于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学生的意见;用赞扬的语气肯定学生的回答。我还常常鼓励学生动脑筋说自己的话,不要人云亦云;鼓励学生多问,敢于质疑,诚恳地欢迎学生提

出问题,诚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对于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我能宽容和理解学生,并积极引导,和学生一起探讨,没有用框框来束缚学生,使学生产生焦虑、害怕。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敢于和老师交流,敢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如毕业班学生给母校或老师的建议书的习作,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中,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一条条新颖独特的建议。

2.2 生生对话。我在平时很注意教育学生理解、尊重别人,学会协作和宽容,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同一事物,常常有不同的看法。这时,我努力引导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已见,使学生乐于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来,与大家讨论、交流。如漫画《假文盲》的习作,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无拘无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因此习作中出现了真知灼见的观念,懂得遵守社会公德,悟到了善,发现了美,自由地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3.讲究有效沟通的策略

3.1 语言沟通的艺术。语言沟通主要指教师通过谈话、讲述、提问等方式,使师生双方达成相互理解、相互认同,从而在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上互相协调,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3.2 非语言沟通的艺术。通过体态、动作、表情或情境沟通。老师通过体态语言,创设情境,巧妙地把自己的意图和理解和学生沟通,不仅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语文

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4.合作是和谐、有效沟通的必经之路

4.1 师生合作——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沟通。学生学习的学习进程到了一个关键点的时候,教师要敏锐地把握课堂,组织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去思考、探讨、解决问题。

4.2 生生合作——在交流中沟通。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对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你们认为这样好吗?结果一部分学生认为好,一部分学生认为不好。教师抓住这一时机,把认为好的学生作为正方,把认为不好的学生作为反方,在课堂上展开辩论。为了在辩论中取胜,正方和反方分别组成了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从不同的途径去搜集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证明自己小组的观点是正确的。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辩论,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而为了反驳对方,每一个人都竭尽全力去研究课文、搜集材料、组织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充分的沟通,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情感和思想也得到了陶冶,教学目标在有效的沟通中实现了。

总之,和谐、有效地沟通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和桥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通过倾听、协商和引导,避免发生冲突,妥善地解决冲突,采用语言和非语言的策略、合作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加强有效地沟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11篇: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和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会到课文内蕴含的思想情感,确保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简述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可以让学生逐步积累语言知识和提升技能,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广泛阅读过程中,心灵上可以获得熏陶,精神上得到鼓舞。对此,教师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有用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阅读量不断增加以后,对课文内容理解也更加深入,将极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知识,在阅读中掌握有效的写作技巧,作业水平也可以获得提升[1]。对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意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阅读教学效率得到提升,真正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主动思考与探究问题。为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有趣的新课导入方式,如猜谜语、讲故事、设置问题、创设生动情境以及开展竞赛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好奇、兴奋的状态,能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例如:在课文《月球之谜》的教学中国,教师可以先出示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些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将一些关于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之后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些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并将相关段落划出来。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以后,教师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多开口说话。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学生都表现的非常积极,既让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开展个性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还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并逐步健全学生的人格。要想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需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转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阅读机会,增强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并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语言。在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让学术自主阅读课文,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样可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学生个体的不同,他们的情感和性格也存在巨大差异,在阅读体验与感悟上会表现的不一样。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这样才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阅读成效。

例如:在课文《钓鱼的启示》教学中,为让学生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升抵制“鱼”的诱惑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同时说说自己阅读完课文的感受,有的学生可以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有的学生侧重分析文中的人物语言、生态和动作等描写。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展自由讨论与交流,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悟,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品读课文内容,增强情感体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反复、细致阅读课文,细细品味,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过从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通常在备课时就将问题设计上,课堂上提出后让学生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显得非常被动,不能知道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学习效率非常低,学生也很少主动思考问题[3]。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合理采用阅读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初读文章,初步掌握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精读文章,理解重点段落的意思。最后,让学生品读文章,争取走出课文,开阔视野。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准确理解文章含义,感悟情感,并读出韵味。

例如:在完成课文《鸟的天堂》授课任务后,有学生会说:“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后才出巢觅食,而作者第二次是在早晨经过,那么为什么可以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为什么说这里的确是鸟的天堂呢?”学生提出这个疑问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再次阅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真正明白了这里的确是鸟的天堂。从这里看出,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自主思考并探究问题,确保阅读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拓学生视野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让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有了巨大变化。现阶段网络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学生利用互联网,能够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可以促进学生独立阅读[4]。在信息背景下,教师要?⑼?络的优势发挥出来,开展网络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信息,在丰富资源中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课文《丝绸之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掌握收集、整理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并可以利用网络查阅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在完成课题授课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①为什么被称作丝绸之路?②丝绸之路有哪些价值与意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网上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出答案。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好相关阅读信息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信息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可以共享阅读信息。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事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凸显出来,确保阅读教学效率获得提升。

三、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征出发,不断改进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确保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熊明林.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亚太教育,2016,(25):9.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

[3]王晓琴.阅读教学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学周刊,2014,(27):236.

[4]周丽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才智,2013,(32):126.

第12篇:语文课堂上的口语交际教学

语文课堂上的口语交际教学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1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边缘——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口语交际教学缺乏评价标准——这些已深深影响了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影响了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选用、聘用人才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学应积极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改变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困境,切实培养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让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鲜活”起来的意义。

《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了语文课程的交际工具性,并明确提出“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改变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让口语交际在语文中“鲜活”起来,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生专业发展及终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有人说现代社会三大宝“口才、金钱、电脑”,口才做为三宝的第一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社会无论处理国际争端,进行外交谈判都需要口语交际平息祸端、增进了解;开展贸易往来,进行学术研究也需要口语交际来捕捉信息、阐精释义;至于日常生活中的宣传活动、人际交往也都离不开口语交际,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口语交际能力是生专业成长的基础。

“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能力为本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就业是大部分生的选择,而无论是求职面试还是人际交往都离不开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做为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生专业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可以说拥有过硬专业技术及良好语言表达能力是“理想”的技能型人才,也是很多生的期待目标,因而说口语交际能力是生专业成长的基础。

(三)、口语交际能力是生终身发展的保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地、愉快满意地工作打下基础,为此应当:(1)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种领域内从事集中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2)为受教育者走上第一个工作岗位提供充分的专业准备,为提供有效地在职培训;(3)使人具备在他的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连续学习所需要的能

1 力、知识和态度。”1不难发现这里提到的职业教育不但立足于当前职业需要更着眼于未来职业发展,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为生终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口语交际能力对生发展及终身发展意义重大,如何让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鲜活”起来?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在总结、归纳自己多年的口语交际教学经验基础上,结合平日的课堂教学实践、心得体会做如下阐释:

二、让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鲜活”起来的策略

让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鲜活”起来,教师除了在思想观念上重视之外,更应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学校特点、教材特点、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引发交际兴趣,培养生的交际信心,提高生口语交际实践能力。

(一)、引发交际兴趣 培养交际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唤醒生“沉睡”的口语交际兴趣,培养生口语交际信心,是值得职教教育者深思的问题。从“愿说”到“能说”再到“会说”,生口语交际过程可谓“艰难的言说”。身为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遵循客观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开展阅读活动、习得交际技巧、重视鼓励表扬三个方面引发生交际兴趣,培养其交际信心。 1.开展阅读活动

倾听、表达、沟通是口语交际重要环节,可以说正确的理解是倾听和表达的基础,成功的交际往往是建立在双方正确领会、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因而阅读活动在口语交际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强调了阅读过程会伴随理解能力的提高。另外,语文教学中可依据阅读教学的内容,设置相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模块,可开展即席演讲、续说结尾、改编课文等口语交际活动,把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切实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学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2.习得交际技巧

很多时候,学生不“愿说”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说,因而习得相关的交际知识非常必要。交际知识技巧可以通过学生自主的阅读活动习得,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梳理习得。例如教师可教给学生一般的交际原则“文明”、“礼貌”、“得体”等;另外可教给口语交际中的技巧:如注意交际对象的身份、年龄、职业等,要虑及场合氛围的庄重、喜庆等,考虑自己的措辞、态度等。口语教学中,教师与其面面俱到的教授具体的交际情境,不如将这些基本的交际知识及技巧教给学生,所谓“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重视鼓励表扬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尔说过“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教师的微笑、点头、拍手无疑都是一个有力的信号,学生接受到后必然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减少心理顾虑,消除心理障碍,进而流畅自如的沟通。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除了期待得到师长的鼓励之外,也期待来

2 自同伴认可,因而“友爱、互助、团结、诚信”的学习团体对增强学生口语交际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无裨益。

引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适度调整,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教学中教师都要充分重视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的作用,培养和提高生口语交际的信心。

(二)、创设交际情境 引导交际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积极创设交际情境,恰当引导交际活动。

1.描述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运用丰富的语言描述“真实”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联想进入交际活动,从而引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和热情。如在教学“委婉拒绝”时,教师可以描述这样的一个情境“你刚刚买了一台高端相机,正欣喜地研究如何使用时,你的同学知道了 (这个同学很喜欢借别人的东西,并且曾经把你的mp3弄坏了),他打电话提出要跟你借用,你该如何回复他呢?”学生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下,话匣子打开了——很多人拒绝得“理直气壮”,这时再适时强调“礼貌”原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不难看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恰当的描述对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进入和引导非常重要。

2.运用现代媒体

现代媒体设备被引进课堂后,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它集视、听于一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交际热情。如在教学“灵活回答”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观看“李肇星答中外记者问”等相关视频资料,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灵活”回答的智慧魅力;再设置具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理智的头脑、幽默的谈吐“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尴尬、现实中的困窘。

3.实现角色互动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进入交际“角色”,在交际活动中实践、体验“角色”,积累交际知识,掌握交际技巧,增强交际能力。学生的“角色”不同其收获和体验自然有别,因而在角色互动中适时换位体验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安慰别人”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很多同学缺少真情实感甚至词不达意,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换位体验“如果我需要安慰,怎样的话语才能打动我呢? ”如此换位思考,使学生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继而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状态从而成功的完成了交际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中除了描述交际情境、运用现代媒体、实现角色互动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实物展示、绘画等其他方式创设交际情境,,并在交际过程中给予适时的引导,使

3 学生 “身临其境”地进入交际状态,更好地发挥交际水平。

(三)、开展交际实践 提高交际能力

在语文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认真学习国内外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密切结合专业特色、积极引导个性发展,开展有特色的口语交际教学。

1.把握教材特点

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后设置了口语交际情景版块,选取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交际情形,选材遵从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科学合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把握教材的特点,拓展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并结合现实生活有针对性的组织口语交际教学,切实提高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2.结合专业特色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还要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积极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口语交际教学。如针对财经类专业学生,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设置“有条理的介绍某种银行业务”、“成功地向客户推荐某种金融理财产品”等口语交际活动;再如,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设置“旅游景点介绍”、“模拟面试”等口语交际活动。结合专业特色的口语交际教学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口语交际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引导个性发展

现在的生往往个性鲜明,有的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有的性格活泼外向,夸夸其谈。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遵从教育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先要寻找其兴趣“切口”再引导其“张口”最后才可能 “脱口”而出,这个过程如煲汤,慢功夫,小火候,千万急不得。而对性格外向,夸夸其谈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其学会倾听、恰当表达、真诚沟通。总之,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上主要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谈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我们应看到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扩大到课外活动、生活区域及社会实践等,充分利用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来实践口语交际,培养和提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

正如有学者曾指出:“只要是社会的一分子,这听话与说话就是不可须臾稍离的基本能力。外交家折冲尊俎,军事家指挥若定,宣传家以理服人,组织家协调部署„„”都离不开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说它是立足社会、发展自我的基本能力。.做为未来社会生力军的生,更应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语文教育应在“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口语交际教学,培养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让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鲜活”起来!

1

第13篇: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农村学校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

姓名:聂贵梅 性别:女 职称:中学三级 学历:大专 单位:王家坝小学

电话:15285657396 通讯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经济开发区小坝镇王家坝小学

邮编:551712 案例背景: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效率高低取决于对话过程中的有效程度。当下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存在的问题令人堪忧。

一、虚假对话和无效对话

教师有一系列预设问题和预设答案,有的学生整节课一言不发,始终在听取问题和接受答案,没有思考,没有见解,成为教学活动的观众;有的学生揣摩教师意图,给教师以想要的答案,学生是教师思想和教参答案的代言人。

二、空白对话和精英对话

在这种对话中主角是少数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学生,而多数学生只是看客,跟教师和课本的对话都是空白。于是,课堂中的对话只是几个精英学生在表演着思维的艺术体操,其他学生成为学习的看客。综观以上现象,试问:如何做到有效对话?以下案例来源于本人执教的《唐雎不辱使命》,在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课堂对话的有效性,从而使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案例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学习,大多数学生觉得繁琐无味,理不清的字词,释不完的句意。一开始我也想因循掌握字词、疏通文意、品析人物的模式进行教学,然而在讲到唐雎以“布衣之怒”应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慷慨陈词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与秦王同归于尽时,一个声音打破了平静的课堂...... 生1:老师,我觉得唐雎不会真的去死,他不过是吓唬吓唬秦王罢了!

(一下子全班炸开了锅,一些学生在喊:“随时可能会死”,一学生干脆站了起来.......)

生2:反对!唐雎说完话后就“挺剑而起”了,表明他已经想要和秦王拼个鱼死网破了。

师:唐雎到底只是吓唬秦王还是真的想和秦王同归于尽呢,我们首先看看,他怕死吗?

生3:唐雎不怕死,文章第一小节已经说到“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已经不高兴了,此次出使秦国本身就带有一定危险性,但是他还是奉命出使到秦国。

生4:唐雎不但不怕死,似乎还有点故意激怒的味道呢,因为他说“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口气很强硬,让秦王“怫然怒”。

……

(所有学生开始大声喊出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争论,老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

师:那秦王好惹吗?他是怎样一个人?

生5:骄傲自大,蛮横无礼的一个人。

师:那面对秦王,唐雎退缩了吗?

生5:没有,而是非常冷静沉着,和秦王正面交锋。

师:秦王的反应怎样?

生6:秦王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色挠,长跪而谢之”。

师:虽然我们无从考证当时的唐雎内心的想法是什么,是吓唬吓唬秦王还是真的想和秦王同归于尽,但从这场智勇斗争中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唐雎?

生7:不怕死,敢做敢为

生8:很有胆识!

生9:智勇双全!

生10:不畏强暴,有勇有谋! 案例分析:

(一)师生对话产生实效的实现需要教师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细节和思维活动细节的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变动。”(《给教师的建议》)。在案例中,原本打算在逐段分析内容的同时品析人物性格,但由于一个学生的思维活动声音“老师,我觉得唐雎不会真的去死,他不过是吓唬吓唬秦王罢了”打破了按部就班的课堂,引发学生对“唐雎是怎样的一个人”的争论,如此一来不仅极大地激发起所有学生的探索热情,在对话中唐雎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逐渐饱满、立体起来,学生对唐雎这个人物的理解也更全面更深刻了。

(二)师生对话产生实效的实现需要教师加强问题引导。案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事实上很难下定论,这到底是古人的一种外交技巧和智谋还是他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而且学生们的讨论会随性活动,因此我觉得没有必要让学生对问题本身纠结不清,而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唐雎,不要偏离了唐雎这个人物本身。到对话结束,问题的答案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感受到唐雎那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三)师生对话产生实效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拓思维,展示自我的良好习惯。标题之所以取做农村学校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是因为农村的孩子不善于表达,他们大多性格内向,不愿意表现自己。所以,培养学生表达自我的勇气和展示自我的自信,是教师日常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恒久的任务。语言是思维的有声形式,只有通过语言表达,才能洞察交流对象的所思所想。只有让学生进行表达,他们才能与人进行交流,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表达得知他们的思维活动,从而进行更加恰当的教育教学,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就像《唐雎不辱使命》中学生们的想法和争论一样,通过对话对文本进行研讨与解读,最终达到学习目的。 因此,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对话中,教师不可放弃的是“平等对话的引导者”这个重要角色。彭玉华老师说:“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课堂理念,即课堂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希望我们的农村教育教学能真正实现师生对话能够产生高效,并让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促成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活力,有实效,有趣味,有魅力。

第14篇: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命的灵动

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命的灵动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 崔月兰

邮编:223700 摘 要“课堂教学细节”是课堂实践中很小的单位,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分解动作,是教学实践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细枝末节。它有时是教师的一个提问,有时是学生的一次发言,有时是课堂现场中一个短暂的互动情境……但透过课堂的教学细节,却能看出教师教学的理念和智慧,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关键词 探究 细节 生成 精彩 笔者曾听说过这样一则寓言:一群老鼠开会讨论怎样对付猫的袭击?一只被认为很聪明的老鼠提出:给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这样,猫行走的时候,铃铛就会响,听到铃声的老鼠不就可以及时跑掉了吗?大家都公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由谁去给猫挂铃铛?怎样才能挂得上呢?这些细节问题却无从解决。于是,“给猫挂铃铛”就成了一句鼠辈的空话,人类的笑谈。由此可见,细节虽小,但往往决定着事物的成败。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笔者曾就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与否做过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预设与展开课堂教学的细节,课堂失去了应有生机与活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要改变这一状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潜心研读文本、关注学生、探究课堂,着力打造出灵动而丰盈的语文课堂。《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教师对教学细节得当的处理,定会使课堂变得灵动而精彩,充盈着生命的个性与张力。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激情奔放的课堂。语文的精彩,是师生智慧的涌动;语文的精彩,是师生个性的彰显……

一、潜心研读,追寻文本的张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精彩离不开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而教学细节的预设又来源于教者对文本的潜心研读。很多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娴熟地运用教学细节,生成出灵动的精彩,这是课前潜心钻研的结果!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文本,把文本反复咀嚼品味,发现文本中精妙之处,课前才能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上课时方能得心应手。同一个文本,教师研读的深浅不同,所得也定然会不同,研读越深越容易发掘出文本内在的蕴含与精髓。研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追寻文本张力的过程。

文本凝聚了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起思维火花、增强情感体验的“摇篮”。《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稿,描述的是1998年的夏天,血肉之躯铸成的“钢铁长城”与长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之间进行的顽强战斗。研读全篇,我们不难发现:全文是紧扣一个“战”字来展开。作者运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子弟兵不畏风暴,奋不顾身地保卫九江大堤;描绘了连长黄晓文“拔钉”后继续参加抢险的感人画面;用感情真挚的排比句描写了人民子弟兵劈波斩浪,救起一个个乡亲。文本既有群体的描绘,又有个人的写照,既有详细的叙述,也有概括的勾勒。充分地展现子弟兵“铮铮铁汉”、“勇救人民”的英雄本色。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为引领学生更好地悟读文本,品析人物,体味情感奠定了基石。

二、关注学生,激扬生命的活力 1.活化学生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缺乏知识的求取精神,不太愿意吃苦,在学习当中存在被动学习、消极学习的现象。感悟名师课堂,研读课标理念之后,笔者领悟到要想发展学生的素质就要激活他们。激活学生,就是助其理清认知,理顺思维,点拨化解,让学生灵感顿悟,茅塞顿开,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语文课堂应是思维活跃、激情澎湃的所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思考并快乐着,才能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在课堂上,对细节的关注能有效的激活学生,唤醒学生语文的意识,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在教学中,笔者考虑到这篇课文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很多学生对这场自然灾害一无所知。在课堂导入时,教者以2008年的雪灾为由引出1998年的那场洪水灾害,教学中以洪水肆虐和战士们抢险护堤的音像画面和战士们立下的誓言来激发学生情感和思维,通过朗读、想像等方法,领着学生感悟文本,体验情感,教学结尾处以一曲感人至深的《为了谁》的乐曲将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教学的细节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

2.张扬个性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深刻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有独立个性的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更多自由开放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彰显。自由开放、富于活力的教学氛围,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中,教师不宜用各种条条框框的规则来约束生动活泼的学生,应科学合理地创设自由的空间,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发表见解,与同学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切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叩响学生的心门。师生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营造出自由和谐的空间。在自由开放的课堂中,教学细节不时闪现出创造的魅力和人文的光芒,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一步培养与发展。

教学中,笔者领着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九江赛城湖抗洪抢险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细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有关语句,请同学们从这些语句中找出一两句话来认真研读并思考:“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或者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样的预设意在以画面、声音这些具象的事物来诱发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引领学生进入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情境之中,从而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想。只有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勇于和善于发表见解,发展素质。在教学中,教者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细节,让学生自由地发展,充分彰显他们的个性。

三、动态生发,彰显语文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细节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意外”,并且这种“意外”常常不期而至,稍纵即逝的。她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及时的捕捉,智慧的点拨,以至生成课堂的精彩。

1.独特体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从而生发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教育的资源来珍惜和开发,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在教学中,笔者为将学生的对文本的悟读引向深入,质疑道:“学了《大江保卫战》,什么地方最令你们感动呢?”有同学说九江赛城湖大堤抢险的场景;有同学说黄晓文连长“拔钉”的感人事迹;有同学说解放军战士勇救人民群众的动人画面。这时,笔者没有固执一见,而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辨,自行悟读,相互交流,主动探究,获取个性化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感悟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学生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获取了独特的体验,碰撞出许多思维的火花,实现了情思的同构共生。 2.生成调控

新课程改革使得语文课堂充满着张力和复杂性,这种张力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学习情境的开放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学习反馈的及时性上。面对开放而复杂的教学情境中,教者在展开教学细节时要有清醒头脑,综观全局,重视并实施有效的课堂生成调控。有效的生成调控,会使课堂出现张弛有度、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发展态势。

在领着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九江赛城湖抗洪抢险中,学生在交流汇报“读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或者听到了什么声音?”时,出现了一会儿交流仿佛看到的画面,一会儿交流仿佛听到的声音,一会儿又说到仿佛看到的画面,课堂一度处于失控的状态。面对这一“窘况”,教者及时明确了讨论的顺序——“让我们先来交流仿佛看到的画面”,失控课堂一下子就得到了有效的调控。

3.立体对话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对话”既是教学认识上的飞跃,又是教学实践上的革命,它追求的是人性化教学,是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对话”会产生出“实话实说”的美妙意境,学生会领略到“对话”的别样韵味。充满“对话”的课堂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一种体现,师生以积极态度和情感体验着教学、收获着成长。“对话”如肥沃的土壤滋养着学生开放的思维和创造的能力,学生的身心潜能被进一步激发,个个充盈着饱满的热情和表达的欲望。

“对话”指的是师生间的对话,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实现“对话”的最优境界,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浸润其间。譬如学生与文本对话,就要求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与之交流。学生通过沉浸其中的深层阅读去感悟体会文本,通过积极的思维和真挚的情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课堂上,教者还应保证“对话” 的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学习的收获,交谈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切实有效的讨论才能给予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时机,才能促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有的放矢实施教学。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炬。在课堂中,教师的激情和生动的语言能够点燃学生的情感;教师的学识和机智能够点燃学生的智慧。师生间的“对话”,能够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在《大江保卫战》的教学中,教师由情入手,让学生自读勾画、体会,读出感受,说出体会,师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对“铮铮铁汉”们的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震撼之中。学习中,师生成为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真心阅读,真情感悟,真挚“对话”,一起交流课外了解的人民子弟兵的感人事迹,从而更加丰富了对“铮铮铁汉”的感知,英雄们的壮举也更为深刻地震颤着学生的情感世界。以真实彰显着课堂的生命,以情感描绘着课堂的色彩,以对话凸现着课堂的内涵,已成为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机械训练,而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共振、师生成长的生命历程。精彩的语文课堂它不仅需要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还需要课堂动态的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充满着跳跃,充满着悬念,充满着发现,随时都会有令人激动的精彩闪现。精彩的语文课堂是针对教学细节因时因地因情因景而动,巧妙应变,相机诱惑,激发创新。精彩应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所在,应是语文课堂的价值追求。

第15篇:分组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分组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摘 要:分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是教育发展到今天出现的一种较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认识到这种模式的优势,掌握合理分组的原则,以促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分组合作; 优势; 合作;自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074-02

DOI:10.16657/j.cnki.in1673-9132.2016.25.047

新理念、新思维对于语文教育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育者,应该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眼前的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在将来的发展,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发展方向。这既体现了教育的内在功能――育人功能,又体现了教育的外在功能――社会适应功能。同时为了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思想意识、努力探索未知知识世界的精神,使教与学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快乐感受,我在教学过程中经过自己的经验积累,认为分组合作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起着以下的作用:

一、分组合作的优势

分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是教育发展到今天出现的一种较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远远超过了原来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惯用模式。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的大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那么即使教师再卖力地教,也无济于事。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灵丹妙药”,并非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其一是打破了原来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的僵局,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学习程度、不同知识认知结构的学生,坐在一起,共同学习,形式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二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用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维,触发其他同学的思维灵感。

(二)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一个组内,有的学生善于言辞,有的比较内向,有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当这些学生坐到一起时,就会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激发那些不爱说话学生的说话的欲望,纠正那些表达不清学生的表达方式,这样无形之中,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习氛围。

(三)使学生找到了人人有事可做的认可感

在一个小组内,因为每个学生会在组长的分配下,有自己明确的分工,会按照组长的要求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当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了分内的事情,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也有被别人认可的闪光点。随着时间的增加,一些平时心里比较自卑的、不愿意和别人进行交往的学生,就会逐渐找到自信,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自信心增加了,当然学习也就更有动力,学习成绩也会不知不觉间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在人类社会之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任何人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学习会与其他人进行合作,如果不会合作,在社会当中就会寸步难行,就会被社会所抛弃。所以,要想学生以后在步入社会之后能有较好的发展,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意识,这样才会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融入真正的社会生活,为社会的发展与自己的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新课标也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而分组学习就为学生培养合作精神提供了合适的环境,使他们在学习当中懂得合作,学会分享,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要求,并且逐渐学会总结别人的发言,辨别正确与错误,提升自己错与对的分辨能力。在与他人的合作当中,既扩大了视听范围,又扩大了知识面,又养成了探究的能力与习惯,最重要的是逐渐养成与他人进行合作的精神、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方法,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分组学习虽然要求学生学会在一个小组内共同学习,但是又要求每个学生要各抒己见,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上课分组的时候,就会无话可说,那么肯定会被其他同学所耻笑,而小学时期的孩子是十分爱面子的,这就会被他们难以接受。所以为了在小组内“不丢人”,他们也会在课下做足工夫,这无形当中就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间一长,这种提前自学的习惯就会形成,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十分有利。

二、分组合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分组合作虽然是一种十分高效的学习、教学模式,但是也需要广大教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管理,维护好课堂秩序

如果教师分好组后,只是放任学生自己去无序地探讨,一部分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就会不学习、不探讨,而是各行其是,这样课堂秩序会比较混乱,也就失去了分组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分完组后,要随时注意观察各组的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和管理,使每一个小组都在自己的监督下,顺利完成任务。维护好课堂的整体秩序,使课堂变得活泼而不失序,这样才能达到分组的意义。

(二)扭转部分学生的依赖性

在分组后,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自己的懒惰,习惯于把自己不会的问题在小组内依赖别人解决,尤其是一些不爱说话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出现这种状况较多。这样的同学在小组内经常会让别人说,自己听;别人讨论学习,他玩游戏或者走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想办法疏解,鼓励小组长及时监督,并且为该生提供发言的机会,还要积极鼓励,对他的点点滴滴发光点进行表扬,逐步激发这样学生的积极性。

(三)分组要合理

有的教师在分组时不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简单地按照学生的作为进行分组,实际上这样分组是极其不合理的。其原因就是班级内学生的学习状况肯定会有各种不同,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较差;有的性格开朗比较爱说话;有的就性格内向,不爱发言,不善于和别人进行交流。所以当分组不当时,就会把不适合在一起的学生分到一起。比如,把几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分到一起,因为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不会,都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所以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就失去了分组的意义。所以教师分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成绩好的和差的、爱表现的和内向的,进行合理搭配,从而使分组达到合作的目的,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

总而言之,虽然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也要掌握其中的技巧,在分组之前,把各种不利因素都考虑到,充分发挥分组合作的优势,使之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并且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总结得失,不断改进,使分组学习不流于形式,从根本上发挥其应有的优势。

第16篇:语文课堂上怎样有效运用小练笔

语文课堂上怎样有效运用小练笔

樊玉敬

近几年,很多老师把课堂小练笔挤进了课堂,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让学生爱上作文课。

一、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现今语文教学中,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仍然是许多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专门的辅导。我觉得语文老师应立足课堂,利用好手头的教材,带领学生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文思,体会各种各样表情达意的方式。近几年,很多老师把课堂小练笔挤进了课堂,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让语文变得鲜活起来。

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一直对课堂小练笔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正确实施给予了关注和尝试,很多老师也看到了加强课堂小练笔给教学带来了较好效果,尤其是在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上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孩子也开始喜欢写作了。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有感而发时练笔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时,在学生的学习达到情感的高潮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 像这样的课文很多,如我在教学《登山》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列宁为什么要走这条望而生畏的小路的原因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从中体会伟大人物在面临困难挫折时的坚韧。一位教师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学《颐和园》以后,让学生书写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洗刷国耻,从我做起的斗志。本学期初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邹越教授《让生命充满爱》的演讲以后,很多同学被那无私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全班同学都泪流满面。看到此情此景,我马上停止了播放,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下来,大约十来分钟都写好了,而且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这次练笔非常成功,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作文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才会感染读者,同时也让学生在练笔作文中受到了爱祖国,爱父母,爱他人的教育。

(二)精彩语言处练笔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

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桂林的山真奇呀,起得让你比拟不尽,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呀,秀的让你赞叹不已,像翠屏,像芙蓉,像玉笋„„在学习这一段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模仿写话,想一想,祖国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你流连忘返?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有的同学写:“黄山的云海真奇呀,每当日出之前,山谷中就雾起云腾,铺天盖地而来,似海不是海,如烟不是烟,偶尔来一阵风,云雾翻滚,变化万千。”有的写:“黄山的山真奇呀,有的山峰像栩栩如生的莲花,有的山峰像一条硕大无比的巨鲸,有的山峰似活灵活现的猴子,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让孩子们能很好地掌握这样的写作特点。

(三)空白悬念处练笔

有的文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父亲的内容几乎充满了整篇课文,而对地下的儿子的描写就显得比较空白了,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想象:36个小时,对于七岁的阿曼达,他是怎样熬过来的,他会想些什么?会不断地对自己和朋友说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还有本期四年级语文课本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只重点对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发现了什么,假想到什么进行了比较具体的介绍,至于他是怎样对自己的假想进行论证的只作了简单的说明,如查阅资料,亲自考察,都是一带而过。我在教学时首先问同学们:你们说魏格纳对假想论证到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是不是很简单,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然后我让同学们把大家的发言归纳起来把课文写具体。这样更能表现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这样的空白补充练笔,锻炼了孩子们的扩散思维能力,充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是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

(四)迁移运用时练笔

学是为了运用,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可迁移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后,可设计练写排比段落:①天上的云真白啊,;天上的云真厚啊, ;天上的云变化真丰富 啊,。②公园里的花真多啊, ;公园里的花真香 啊,;公园里的花真香啊, 。

可迁移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六自然段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段落后,可以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来写一段话,可写课间活动丰富,天上的风筝五彩缤纷,公园里的花朵争奇斗艳,饭桌上的小菜无比丰盛等。

可迁移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如《火烧云》一课,写火烧云变化的三个自然段,它的写作思路是一样的,先总写出现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具体对它进行描写,最后写它是怎样消失的。抓住火烧云变化速度快的特点,让学生也来写一种火烧云。

(五)拓展延伸时练笔

拓展延伸型的练笔往往在课的结尾处,通过练笔,使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更高的提升。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账单》一文后,我引导学生思考:看着妈妈的账单,如果你是小彼得,也许会想到什么?请你写一写。根据文章内容情节续写也是很好的一种形式。如学了《坐井观天》之后,让学生创作《青蛙跳出井后》,想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如《小摄影师》一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可让学生续写第二天发生的事情。其实,每一篇文章有多个层面的教学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设计小练笔。只要我们用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这样有效的课堂小练笔就能为整堂课增光添彩。

如果说设计合理的小练笔是一个环节成功的一半的话,那么另一半就看老师对学生即兴写下的小练笔的评价效果了。《新课标》将教师的作用定位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老师当学生完成小练笔后,要及时组织交流,准确作出评价,从而优化“练笔”的效果。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评价学生小练笔的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评价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由此可见,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练笔,合理评价小练笔,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为有效,更为灵动,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主要成果

自开始本课题以来,我班学生开始常常写小练笔,或仿写或写心得体会,渐渐地孩子们能写好一个段落,还能写好很优美的文章。他们都愿意写,一直到四年级下期,我班的孩子有一半的人会写出别出心裁、真情实感的文章,有几位特别优秀的孩子还开始写小说了,他们都养成了做笔记的好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描写精彩的段落。两年来,我班的语文教学成绩一直在全镇名列前茅。 快乐阅读、快乐写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最终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增强了阅读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能把生活中的事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今后,我将不懈努力,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不断探索,不断优化、深化阅读和写作教学,将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三、成果的价值意义及创新点

学生方面:两年来,我班学生对习作充满了兴趣,学生习作能力得到提高,大部分学生爱好习作。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增强了阅读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能把生活中的事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 教师方面:我们学校的高段语文教师对课堂小练笔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正确实施给予了关注,很多老师都来我们班学习,也纷纷感受到了加强课堂小练笔给教学带来了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练笔,合理评价小练笔,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为有效,更为灵动,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认识与探讨

由于本实验时间较短,再加上还缺少规范化课题实验的经验,要让全校同学都养成习惯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实验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较少提供可借鉴的资料和经验,缺少检测科学性的深入研究直至理论的提炼,以及实验资料的积累等。这些都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但我坚信小练笔,一定能让我们的课堂鲜活起来,丰富起来。让课堂练笔真正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17篇:语文课堂上做数学作业的保证书

尊敬的语文老师:

古人云“保剑锋儿自磨砺出,千里江陵我一日还”,又云“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等等等”。此番我遭受这样的打击,想必也是天要降下大任于我啊。

回顾下我的错误,我痛心疾首,每一次回眸都伴随着肌肉的阵阵剧痛,额头上的神经线紧绷,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归咎我的错误,我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公交车上跳舞”,虽然说将您的语文课堂比作公交车、将做数学作业比作跳舞,显得不太恰当,估计您的思维想象力也不到那块。可也就是这个理啊,就是我在正确的时间做了不正确的事情。比如睡觉吃东西、吃饭时候睡觉、厕所时候看书、跑步时候学习等。

犯下诸如此类的错误,主要原因还是我爹妈没有从小管教好我,导致我搁您手里,等着您挽救我这棵小草了。好在您深明大义、磨刀霍霍、慷慨激昂、虎视眈眈、雄姿英发地撕我这本作业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撕作业本的瞬间我的心也像那砸碎了的碗筷,啪啦一声的碎了~

至于改正错误嘛,经过此次深刻的教训,我估计也没有什么必要写改正措施了,我今后再这样“公交车上跳舞”我就当您孙子得了。

最后,我恳请您能够原谅我,我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做您学生,上课也就不再“公交车上跳舞”,努力认真学好语文,将来也来这所学校当语文老师,跟您抢饭碗我~。

非常抱歉!

(责任编辑:xiexiebang.com)

第18篇:在语文课堂上播撒“爱”的种子

在语文课堂上播撒“爱”的种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要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尤其要注意在阅读中投入情感体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语文课堂上播撒“爱”的种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感人之情、动人之爱,正如教育家夏?D尊先生说的那样,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好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下面就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中的《观刈麦》这首诗歌为例子,来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心得。

一、“忙”,劳动之爱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的三大品质,那就是真诚、尊重和理解,在学习诗文的时候也是如此,要通过诗文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先从诗文文本做起,从理解诗文开始,了解诗文中体现的情感。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观刈麦》的主题限定为描写农民艰苦的劳动,表示对统治阶级的痛诉,反映了当时租税的严苛。但是如果仔细阅读文本的话,就会发现这首诗歌告诉人们的不仅如此。从“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一个“忙”字就可以看出作者在诗歌的一开始就歌颂了劳动人民对于农作劳动的热爱。即使租税相当严苛,但是老百姓也没有想过要逃避,要消极抗税,而是勇敢地面对,用加倍繁忙来应对,这不能不说正好体现了人民对于劳动的热爱,否则的话也不会有“小麦覆陇黄”这样的丰收场景了。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一句诗反映了农民种地时候的辛苦,但是就算如此,他们依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从诗文中的下一句就可以看出,“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农民就算是用光了力气也都不嫌弃天热,反而还希望日头能够长一点,这样就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劳作了,这更反映了人们对于劳动的热爱。

通过对《观刈麦》文本的分析可以发现从诗文中最先能够看出的是其中充满了对劳动之爱,而这也正是学生所需要了解的品德,通过阅读诗文可以给学生树立情感教育的典范。

二、“惜”,亲情之爱

卢家媚教授提出教材的内容往往直接反映了人类实践生活的具体内容,而人类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各种情感体验,因此教材中不可避免地会含有各种“爱”的因素。《观刈麦》就是如此,它除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于劳动的热爱,还体现了亲情之爱。

除了对劳动之爱,从诗文中还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这首诗中描写了一个贫妇人,她“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不仅如此,她的怀中还抱着一个小孩,虽然没有劳动能力,而且家中的田地也已经在缴税中用光了,但是她依然不忍心舍弃自己的孩子,还抱在怀中,从这里就能够看出她的身上充满了亲情之爱。与此同时,她身边的人也对她显出了极大的宽容,在听到了她讲述的家事之后,不仅表现出了悲伤之情,而且还付诸实践,让妇人捡拾地上的麦穗,他们明知道这些麦穗也是可以用来缴税的,是自己辛勤劳动得来的,但是他们还是准许妇人捡拾,这表示人民群众的身上具有怜悯之情。在这里,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索,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到诗文中,感受其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想到要珍惜亲情之爱。

从《观刈麦》的文辞中可以看到当时人类实践生活的具体场景,而这其中清晰地反映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情感,尤其体现了亲情之爱,教师要指导学生细细品味,找出蕴含在诗文中的点点情意。

三、“充”,生命之爱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从野心中获得的,也不是从责任心中产生的,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和热诚中产生的。在《观刈麦》这首诗中,充满了对于生命的渴望和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细细品味,得到感悟。

在领悟了诗文文字表面之爱,深处之情之后,还可以让学生从作者创作诗文的背景说起,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从作品中感受到“爱”。学生在通过各种方式搜索资料之后可以知道,《观刈麦》这首诗歌是白居易在担任陕西周至县县尉的时候所创作的诗歌。县尉并不是一个大官,而是一个负责捕捉盗贼、征收捐税的官员,虽然地位卑微,但是白居易却“位卑未敢忘忧国”,他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发现劳动人民遭受到了严苛的赋税,但是他却无法帮到他们,因此才产生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愧疚之情,而从白居易的这种愧疚之情中却能够真切地看出他对于劳动人民生命的尊重,以此来表现自己对生命之爱。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出发点思索一下,自己在面对社会疾苦的时候是否也会产生类似悲天悯人之“大爱”呢,虽然现在是新社会,没有赋税过重这样的问题,但是却依然会存在洪水、干旱、地震等恶劣自然灾害,在面对受灾的生命之时,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呢。

白居易是关心民众疾苦、敢于为民请命的诗人,而从他的诗歌《观刈麦》中也能够品味出生命之爱,让学生深度阅读诗文,感受诗歌中的爱,这很显然比感受其中沉重之恨,更符合诗歌的本旨。

语文教育的实践证明了如果忽视情感教学,忽略了在课堂上播撒“爱”的种子,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将是一片散沙,他们很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鉴于现在年轻人的心中普遍存在的“仇富”“仇官”等不健康的心理,在语文课堂上就要防患于未然,将“爱”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间,让他们更多地从阅读文本中感受到天地间的至情至爱,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第19篇:语文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语文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定远二中杜兴国

自从国家教育部提出新课改以来,由于新课标对语文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坚决地予以贯彻,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文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权威式、专制式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不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特征和学生的健康发展。那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评价要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应该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始终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中心,不能根据老师的个人喜好,做出主观色彩太浓的评价。在课堂上,一句不经意的鼓励话语会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一句随意的打击话语,有可能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暴自弃。在具体的课堂评价中,除了鼓励和尊重学生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鼓励他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甚至对老师惊醒评价,从而把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

其次,在评价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具体的评价中,不能为了讨好学生去脱离实际地评价学生,因为这样做会使学生形成浮夸的学习习气,从长远角度看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同时评价也不能忽视甚至否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因为这样做会极大地伤害学生,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所以评价要适中,要实事求是。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做到踏踏实实,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再次,具体评价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同一个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而且性格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评价中不能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语文功底差的或者性格比较胆怯和内向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语文功底好的、性格外向的学生要通过评价积极引导他们往更高层次发展,这也就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因材施教”。这对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有很大的好处。

最后,评价要有启发性。这个要求也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重要要求。对于学生的答案,不能简单的说对或者说错,也不能简单的打个分数了事,应该在评价中对学生的现状及前瞻性作科学合理的分析,让学生既能明白自己的优点,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扬长避短,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带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课标的指导和要求下,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进行颠覆性的改革,这是大势所趋,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同校之间、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共同探讨中进步和发展。教师是教学的骨干,教师水平提高了,新课标的贯彻和实施也就不成问题了。

第20篇:语文课堂上做数学作业的保证书

语文课堂上做数学作业的保证书

尊敬的语文老师:

古人云“保剑锋儿自磨砺出,千里江陵我一日还”,又云“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等等等”。此番我遭受这样的打击,想必也是天要降下大任于我啊。

回顾下我的错误,我痛心疾首,每一次回眸都伴随着肌肉的阵阵剧痛,额头上的神经线紧绷,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归咎我的错误,我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公交车上跳舞”,虽然说将您的语文课堂比作公交车、将做数学作业比作跳舞,显得不太恰当,估计您的思维想象力也不到那块。可也就是这个理啊,就是我在正确的时间做

了不正确的事情。比如睡觉吃东西、吃饭时候睡觉、厕所时候看书、跑步时候学习等。

犯下诸如此类的错误,主要原因还是我爹妈没有从小管教好我,导致我搁您手里,等着您挽救我这棵小草了。好在您深明大义、磨刀霍霍、慷慨激昂、虎视眈眈、雄姿英发地撕我这本作业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撕作业本的瞬间我的心也像那砸碎了的碗筷,啪啦一声的碎了~

至于改正错误嘛,经过此次深刻的教训,我估计也没有什么必要写改正措施了,我今后再这样“公交车上跳舞”我就当您孙子得了。

最后,我恳请您能够原谅我,我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做您学生,上课也就不再“公交车上跳舞”,努力认真学好语文,将来也来这所学校当语文老师,跟您抢饭碗我~。

非常抱歉!

敬爱的胡老师:

您好!

今天,我怀着深深的愧疚以及无比的懊悔写下这份保证书,来弥补我在您的课堂上所犯下的错误,并且真心的恳请您的原谅。

这个星期连续上了七天课,而明天就要迎来三天假期,我不由自主的提前放松了心情,而音乐课一直理所当然的被大家公认为副科,加之一向美丽温柔的您,在此刻更是不具备杀伤力。全班同学无一例外的“畅所欲言”,虽然我没有大声喧哗,只是“小心警惕”的和同桌讨论着一个数学难题,但是身为班干部的我不仅没有起带头作用,还放纵自己的嘴巴,实属“罪加一等”啊。

其实我一直特别喜欢您,您专业的教学水准,敬业的教学态度,让我受益匪浅。而那一刻,我不但没有感恩,还深深伤了您的心。在这里我由衷的对您说:“对不起!”希望您能接受我迟到的歉意。

借着这个机会我还要呼吁:所有所谓的副科,应该和主课一样重要,都与我们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同学们尊重每一门学科,尊重每一位老师。同样,所有的老师也要和胡老师一样,以专业的水准,敬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教的科目,所教的学生。就像孟子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让我们一起衷心的大声对全体老师说:“我们爱每一位真心教育我们的老师!谢谢您们!”

一、测量

练习一

1、画一条2厘米6毫米的线

段。

2、填空: 1米- 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8千米=米 7000米+8000米=千米 6000米=千米 3千米-1000米=米 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5吨=千克 9000千克=吨 1600千克- 600千克=吨 1吨- 400千克=千克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练习一

1、竖式计算:

59+73= 83+38= 56+74= 68+52= 86+77= 58+94=

2、书17页第2题

练习二

1、竖式计算: 练习三

1、竖式计算 638+93= 697+235= 475+126= 532+407= 169+450= 986+114=

2、书19页

3、

3、

4、4题 643129= 305456= 705325=

2、书25页

2、

2、

3、

3题

练习四

1、竖式计算,并验算:135+48= 746+219= 637+268= 200136= 408 - 57=

2、书30页第6题

2014.2.18数学课堂作业

班级:姓名:一帮一同学姓名:

1、养鸡场养母鸡385只,比公鸡

多187只,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

2、棉袜厂要加工一批棉袜,原计划每小时加工450双,10小时完成,

实际每小时比计划每小时多加工50双,实际加工这批袜子用了多少小时?

3、某厂第一车间赶做了540个机器零件,前10天平均每天做32个,

余下的要5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个?

4、明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有学生42人,四年级有4个班,

每个班有学生40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多少人?

5、甲、乙两队共同挖一条水渠,8天挖完。甲队挖了320米,乙队挖

了240米,平均每天甲队比乙队多挖多少米?

6、王庄小学同学参加课外小组,参加舞蹈组的有18人,参加合唱组

的是舞蹈组的3倍,参加围棋组的比舞蹈组和合唱组的总和少15人,参加

围棋组的有多少人?

7、某工厂要生产4000件玩具,计划每天生产200件,实际比计划提

前了4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多少件?

三年级数学课堂作业班级姓名

一、填空。

1、在算式?÷4=1……□,□最大是

2、250×8的积的末尾有个零。

3、一张游乐场门票8元,45元最多可以买张门票,剩下的钱再加

元,就可以在买一张。

4、要使□63×3的积是一个四位数,□最小应该填

5、两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6、3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需要握次手。

7、25个轮子,最多可以装辆三轮车,最多可以装辆小汽车。

8、有2个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正

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9、一个长方形花坛,宽是10米,宽比长短5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

米。

二.解决问题

1、在一个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相框四周用一条彩带围一圈,需要彩带多少厘米?

2、张老师带领全班49名同学到中山公园游玩。它们准备400元,买门票够吗?

成人票:15元

学生票:8元

3、一列火车有8节硬座车厢,每节车厢乘坐98人,另外还有150个卧铺,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坐多少人?

4、小兔子和兔妈妈能一次把8堆萝卜运回家吗?

每堆萝卜重350克,妈妈和小兔每次只能运3千克重的萝卜

5、一张纸,小红做灯笼用去了七

分之三,做花纸和灯笼用的一样多,一共用去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6、在植树活动中,第一小队6人植了78棵树,第二小队8人植了124棵,两个小队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三年级数学课堂作业班级姓名

一、判断题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在装有红、黄、白色乒乓球的袋子里,可能会摸出绿色乒乓球。

4、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小。

5、明天可能是晴天。

二、选择题

1、图书馆开放时间是上午8时30分——下午6时,一天的开放时间是 a 2小时30分b9小时30分c14小时30分

2、下面不是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的是

a 长×2+宽×2b×2c长×款

3、小红家离学校300米,小明家离学校500米,小红家和小明家相距米a 200b800c 200或800

4、用两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

a 12厘米b 6厘米c8厘米

5、不列竖式计算,猜猜260×5的积的末尾有0

a 1b 2c 3

6、1000千克铁与1吨棉花相比,

a 一样b棉花c铁

7、下面结果大于600的算式是

a 428+106b 946-257c 66×9

8、三班同学在上体育课,踢毽子的有14人,跳绳的人数比踢毽子人数的3倍少一些。跳绳的可能有人

a 55人b 38人c 42人

9、如果把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增加厘米

a 2b 4c 8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

269+432=915-238=

三、竖式计算

60÷9=350×8=304×7=

四、估算

409+394=≈395×4≈587-95≈72×5≈

《语文课堂上作文范文.doc》
语文课堂上作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