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6月月考答案

2020-03-02 05:57: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3----2014学年度(下)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月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答案

1.【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在概念的内涵上设置选项。A项是 “原本”内涵的正确的表述。B项据原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可知,B项表达的是原本形成的传统的内涵。C项把原本的属性搞错了。C项的表述简化为“原本是过程”,据原文“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可知,“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的过程”是传统的形成过程,而非原本是过程。D项 原文是“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是原本的丰富、更新和壮大。D项的表述曲解了原文的意思。

2.【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对于“原因、根据、证据”这样字眼的题干,特别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D选项中,新参照系的作用有两种:一是摩擦,二是抗拒摩擦。摩擦作用使传统更新”,因而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但是传统“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使得传统力图保持原本的最初本质特征,尽可能的不远离原本。

3D

4.A(3分)【解析】“则”是“就”的意思。

5.C(3分)【解析】①是说古人对宝物的认识与今人是有区别的;⑥是说人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④是说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即天地“以不受为宝”。)

6.D(3分)【解析】本文为古代议论文,所以“夹叙夹议”这种说法不当。选文第1段提出作者“古之人……所宝者异也”的见解,并用孙叔敖的例子进行论证。第4段的评论“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是对作者观点的升华。第

2、3三两段分别用江上丈人和子罕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见解的正确。

7.(10分)①(5分)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与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②(5分)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解析】①注意“之所以”固定结构,“异乎俗”介词结构后置;②注意“得”,“其”,反问句式。 参考译文: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 后,楚王果然把肥沃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 离开郑

1高二语文共10 页第 页

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 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 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 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 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 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这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吧!

宋国一个农夫耕地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的宝物,希望相国赏小人脸而把它收下。”于罕说;“你把玉当作宝物,我把不接受别人的赠物当作宝物。”所以宋国德高望重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当作宝物的东西与别人不同啊!”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把和氏之壁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壁和关于道 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

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10略

11(1)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A项彭先生的爱情故事是悲喜剧,不是生动曲折,张医师让彭先生讲故事是为了劝大家验血型。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外省人彭先生与台湾小姐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对话风趣而又细腻。B、“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错,秀鸾说过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的话,但没有这样做,也没有牺牲亲情。

(2)答: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的作用,应考虑细节本身的内容,细节与上下文的关系,细节与主题的关系。(3)答: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

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4)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 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12.(1).(5分)A、E(2).(6分)①罗兰痴迷于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兰的心灵。②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也不了解“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3).(6分)①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②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4).(8分)①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③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联系现实略。此题考生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13、B(3分)

14、B(3分)[解析] A项中途易辙,可将“经过”移到“四川灾区人民”之前。C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科研”后加“实践活动”。D项“令人堪忧”重复赘余。

15.B.(3分)

16.(8分)参考答案: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评分标准:“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四个要点各占2分,每超出3个字扣1分。

17、(3分)内容合理,给1分;比喻贴切,给1分;句式相同,给1分。

六.写作

18.材料中给了5个人的观点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实际上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明星做代言,这其中涉及到了明星承担的社会责任及诚信等问题,但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可能只针对一个人的观点谈起,如材料中“甲”的观点,考生可提炼出明星做代言人是由于商家考虑到明星的社会角色,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出于这样的角色,和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明星做代言人就更需要谨慎不应该随便说话。再如材料中“丁”的观点,很多明

星代言的产品出了问题以后明星则以“不知情、受害人”等说辞推脱责任,这就反映了责任诚信等社会热点问题。最后,材料中“戊”的观点中又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明星代言方面立法、执法方面还存在漏洞。总之,考生只要结合五段材料抓住关键词,找准立意,跑题的可能性不大。这是对学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考察。

作文评分标准

6月月考答案(新)

月考答案

高中月考总结

高届6月月考

湛江市第二学期八年级6月月考思想品德、历史答案

6月月考英语试卷分析

高中班主任月考总结

高中第一次月考总结

综合高中月考二

11月月考答案

《高中6月月考答案.doc》
高中6月月考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