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体制改革“十二五”专项规划

2020-03-02 21:08: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泰州市体制改革“十二五”专项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向基本现代化社会迈进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体制机制突破,增强发展活力,根据《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市体制改革工作紧紧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积极打造“阳光政府”。着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全面完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三置换一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性服务类事业单位改制。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建立,实行市区财税收入属地征管,构建市区财政收入共享机制。组织实施政府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加强对企业上市的培育、扶持和推介,努力推动优质企业境内外上市,期末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6家。直接融资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立1家创业投资公司,发行企业债券25亿元。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地方金融实力不断增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向纵深发展,继续引进商业银行,靖江市长江信用社组建为江苏长江商业银行。“十一五”期间,共组建农村合作银行4家,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2家。大力发展技术市场,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初步建立了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城乡一体化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农村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推动乡镇机构改革,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创新农业经营机制,2010年末,全市“三大合作组织”累计发展到2145家。农业政策性保险全面推广,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全市已组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22家,组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12家。启动重点镇村建设工程,初步形成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推动戴南、黄桥国家改革发展试点镇试点,启动国家和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社会事业改革取得新成效。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城乡统筹就业城市试点,全面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多渠道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注重建立城乡养老、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统筹发展模式,努力构建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制度。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清理整顿改制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新格局。

“十一五”时期,全市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经济领域,现代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待加强;中小企业发展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民营经济还有待进一步做大做强;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在社会领域,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依然明显。在行政管理领域,政府职能定位不够明晰,远未达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政府效能有待提高,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文化领域,改革尚未触及深层次体制问题,与建设“文化泰州”的要求相去甚远,体制机制改革任重道远。

二、“十二五”时期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泰州向工业化中后期过渡的重要时期,是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到2015年,我市人均GDP将超过8万元,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我市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物质基础,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丰富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有了新的期待,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将更加突出,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将进一步加快。

“十二五”时期,体制改革主要面临经济快速增长同资源环境的矛盾、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之间的矛盾、经济持续增长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公共治理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同时体制改革要求从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转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协调配套推进,并把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基础作为改革的战略目标。

体制改革主要面临着三方面挑战:一是加快突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阻碍。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滞后的体制根源,需要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尽快形成内需主导、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促进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加快突破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阻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体制改革需要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的趋势,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加快突破城乡一体化体制阻碍。随着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乡关联度进一步增强,对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城乡统筹发展制度。

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围绕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重点解决城乡二元体制分割等重大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加快建设全市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总体目标

围绕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着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形成统

一、高效、有序的要素市场,切实消除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加快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改革,建立健全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快“文化泰州”建设步伐,努力营造加快泰州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

三、主要改革任务

(一)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构建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省管县、下放经济管理权限等意见,理顺市、市(县)区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能。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述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及重大政策、项目实施的社会稳定评估机制,探索建立行政调解联动机制和行政执法级别管辖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完善和规范核准制、备案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切实提高政府投资决策水平。巩固和完善“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继续加强审批项目的精减和动态管理,推进审批方式的变革,努力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2.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政府在社会事业领域的主导地位,构建布局合理、机制完善、广泛参与、管理科学的社会事业服务体系。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形成事业单位独立运作、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现代事业法人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通过招标采购、合约出租、特许经营、政府参股等形式,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鼓励民营机构参与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加快实现管办分离,规范政府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多层次现代公共服务监管体系。

3.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农业、科技、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事业等领域投入增长保障机制。进一步理顺市与区、市(县)与乡镇之间财政管理关系,建立事权与财权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探索改革公共服务事业单位财政经费支出方式,由按“人”供给,改为按“事”供给。严格执行预算制度,提高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深入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保障财政资金有效运行。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推进“阳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财务总监制度,健全政府投资稽查、审计、后评价等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地方债务监管体系,防范债务风险。

4.推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改革。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有关要求,研究出台我市相关政策意见,加快推进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改革发展,使其成为自主办会、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在全市新兴行业、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一批社会中介组织。促进政府部分职能向行业协会有序转移,逐步实行政府购买行业协会服务制度。开展行业协会评估活动,提高社会公信力。

5.创新基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统

一、高效的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制。科学构建社区组织机构,形成新型的社区运行机制,规范社区事务准入制度、用人制度和居民自治等制度,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研究出台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意见。“十二五”期末,全市“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城市、农村社区管理服务机构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60%。

(二)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

6.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按照“三置换一保障”要求,继续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统一,政府监管、自我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业绩考核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国有企业领导层收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7.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实施泰州市民营经济三年跃升计划。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规定,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落实扶持政策,推进公平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引导民间资本加大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在用地、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重点加强“一中心五平台” 【注1】建设。创新和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

(三)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

8.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创新培育机制,积极支持优质企业改制上市,推进百企上市培育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力争新增10家上市公司。扩大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进中小企业创投板块上市。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争取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加快发展创业投资,扩大创业投资规模。“十二五”期末,全市创投企业力争达到20家,注册资本规模达15亿元。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拓展资本市场业务种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9.推动技术市场健康发展。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推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鼓励发展科技服务中介服务,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健全技术市场交易规则,规范市场秩序,拓展技术市场服务职能,促进和提升技术成果转化水平。

10.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统一开放、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打造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常态社会调查失业率统计发布机制,建立失业监测和失业预警机制,统筹管理城乡人力资源。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构建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新格局。着力推进 “凤城千人计划” 实施,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力度。启动全市社会工作人才培养“221”工程【注2】,培养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社会工作者。

11.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制度。贯彻落实《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切实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土地市场监管,规范土地收储行为。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健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12.着力提升区域金融实力。鼓励和引导辖区内大型银行向县域和重点乡镇延伸机构。“十二五”期末,农业银行乡镇网点覆盖面达50%以上。继续引进金融机构,力争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5—8家、外资银行2—3家。引导股份制银行在市(区)增设分支机构,增强服务县域经济功能。扶持江苏长江商业银行做大做强,推动辖区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完善金融管理,优化金融产品结构,加大对新兴产业、“三农”和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以省“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为突破口,加大对科技金融支持力度。

13.探索农村产权交易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步伐。研究制定全市农村产权流转规则,构建农村产权流转平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使其享有与国有建设用地平等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退出机制,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土地权益。

(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14.加快形成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等“六个一体化”,着力构筑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统筹城乡社会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5.继续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五好”示范社创争活动。“十二五”期末,全市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力争达到4200家以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60%。

16.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推进村镇银行建设。加快小额信贷公司试点步伐,鼓励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稳妥推进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完善农户专业担保政策,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开展规模养殖育肥猪、肉鸡等保险试点,加大高效设施农业保险推进力度。“十二五”期末,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总额力争突破2亿元,其中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20%左右。

17.加快小城镇改革发展。推进戴南、黄桥镇国家和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全市镇村建设“125”工程【注3】,加快重点镇建设,增强集聚、辐射和示范作用,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将新桥、黄桥、溱潼、戴南4镇打造成现代化小城市,形成小城市、重点镇、重点村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继续推进戴南、黄桥镇全国改革发展试点小城镇试点。

18.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以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的户口迁移制度,分类明确城市和城镇落户条件。逐步实行人口居住证制度,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五)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建设

19.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打破城乡限制,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贯彻落实《泰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确保先保后征、即征即保,推动被征地保障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进一步并轨。鼓励引导城乡各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医疗保险,继续推进有劳动关系农民工工伤保险全覆盖,探索实施城乡居民参加生育保险办法。全面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增强共济能力。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统筹基金合理使用。强化覆盖城乡的社保管理服务网络,实现城、乡(镇)、村统一管理。建立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和政策体系,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十二五”期间,新增保障性住房300万平方米(3.5万套左右)。

20.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继续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合理调整全市公立医院布局,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稳定和扩大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靖江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改革。

21.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成教育强市。制定并落实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高水平普及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完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十二五”期末,全市全面达到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标准。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十二五”期末,所有普通高中均达到优质高中办学标准。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进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快泰州大学筹建步伐,探索形成有地方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规划整合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革中考招生制度,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落实扶持民办学校发展政策,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促进各类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22.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按照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乡镇、创新型企业四个层面,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集聚,构筑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战略高地,大幅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加强各类科技平台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科技政策支持,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十二五”期末,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5%以上。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推广“三高”模式 【注4】、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23.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贯彻落实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促进收入倍增,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全市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形成工资随经济发展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对低收入困难群体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完善基层工会组织和资方组织,落实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建设,促进民众创业。规范和发展多样化理财渠道,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例。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24.不断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加强城乡低保与扶贫开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政策的衔接。全面提升农村五保供养能力,集中供养率力争达到70%以上。继续实施“关爱工程”,建立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增长机制。逐步建立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同步运行、即时结算”运行机制,完善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完善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实现村级以上预案全覆盖。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进一步落实扶困助学政策。

(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26.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贯彻落实《江苏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加快调整全市文化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

27.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文化服务水平。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推进全市文艺剧团改制。稳步推进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网络部分,以及影视剧等节目制作和销售部门从事业体制中剥离转企工作。

28.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一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主体,形成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组建泰州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扶持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建立适应文化市场需求的现代流通组织和营销体系,基本形成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十二五”期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

29.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城市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培育和规范以网络、手机为载体的新兴文化服务市场,维护网络、手机文化安全。

四、保障措施

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十二五”期间全市各项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统筹协调,扎实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适时成立泰州市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和综合改革方案,论证、协调各专项改革工作,检查、督促各项改革的进展情况,分析、解决改革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总结、评估改革效果,保证改革规划的落实。各部门根据各自改革任务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构,主动把改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二)强化改革措施。一是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加强各项改革的前期调研,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对重大改革事项,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强化对公共资源、公共权益的保护,及时预测和化解社会矛盾,制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二是做好试点工作。对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先行试点,及时评估改革实施效果,总结改革经验,准确把握改革的时点和节奏。三是规范操作程序。严格依法行政,公开、公正、透明、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减少误解,降低改革成本和风险。四是强化宣传引导。注重发挥新闻媒体正确的导向作用,利用各种传媒渠道和形式,做好改革方案出台前的舆论宣传,及时向公众解答改革进程中的疑惑,让群众在不断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时,关心、支持、参与改革。同时及时总结宣传改革成功经验,不断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三)明确工作责任。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年度改革工作要点,把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序时目标。对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的改革工作,明确牵头部门,细化改革任务,各参与单位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确保改革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四)严格督促检查。将改革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对各部门的考核内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召开相关部门会议,交流各项改革进展情况,定期向领导小组书面汇报全市各项改革进展情况。各相关部门每年向综合改革领导办公室书面汇报一次改革进展综合情况,领导小组每年组织一次改革推进工作联合检查督导。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改进意见,确保各项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注1】一中心五平台:即经信部门牵头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科技部门牵头的技术市场信息平台、质监部门牵头的产品检测信息平台、人社部门牵头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局牵头的国家专利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和人行、银监、经信部门共同建设的融资担保服务平台。

【注2】“221”工程:即培养20名以上高级、200名以上中级和1000名以上初级社会工作人才。

【注3】 “125”工程:即在全市范围内打造戴南镇等8个小城市和建设九龙、永安洲两个镇农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形成“4+6”的工作格局,同时推进全市22个重点镇、扶持50个重点村发展。

【注4】“三高”模式:即以高起点引进、高水平嫁接、高水平产学研合作为主要途径的创新格局。

邵武市十二五消防工作专项规划

福建省建筑节能_十二五_专项规划

莲都区十二五林业专项规划(0831)

南平市光泽县十二五消防工作专项规划

龙岩市长汀县十二五消防工作专项规划

十二五农药工业发展专项规划

陕西省十二五人口发展专项规划

泉州市德化县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

郑州市二七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贵阳市白云区十二五名牌发展专项规划

《泰州市体制改革“十二五”专项规划.doc》
泰州市体制改革“十二五”专项规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