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作业

2020-03-02 00:48: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外国语学院

11英教1班

蔡彩虹

2011154110

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本学期,我从中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门课程中获益良多。对与即将踏上教师之路的我也将会起到重大的作用,曾经的我以为只要能让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老师就是好老师,现在我深深地认识到, 没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是很难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学校如果只从生理的角度理解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将无法保证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把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是非常必要的。

在分析之前,我想引出我初中一个同学的早恋现象。

那年我读初二,我与她是同班,她是班里气质最好的女生,文静中有几分成熟的美,她与我同桌,学习成绩也比我好,当我有不明自的问题,请教她时,她总是认真热情地解答,她的性格开朗,脸上总是挂着美丽的笑,她笑得很美。 有一天,班上一位男生提出想与她交朋友,渐渐地,她也答应了。作为初二年级的学生,“爱情”过早地闯入了他们的生活中。从此, 他们开始了“约会”,放学后,他们会躲到河边的柳荫下,开心地聊天,学习成绩也不断下降。这样的日子过了一段后,他们的交往被同学发现了,很快全校老师和家长也都知道了。 接着,是家长,老师的不断批评与苛责。在别人眼里,他们是坏孩子,甚至是“下流”的人,由于学校和家里的压力加上社会舆论,他和她终于“分手”了,后来,她被母亲送往外地的亲戚家读书,她也就从此没有了音讯。其实,那时候的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良好的心理辅导,如果当时老师与家长们能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他们,那对于他们将来的情感甚至性格的健康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中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大学中,社会中出现了数之不尽的自杀或犯罪现象,99%的原因都是因为心理不健康。难道他们都是天生的心理不健康吗?答案是否定的,只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得到正确的心理指导,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当今教育的严重不足。

“心理健康”具体而言,就是指人们在平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上所能保持的安宁状态。在较长时间内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我们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至于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习惯于将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简略地归结为道德品质或小学系态度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更多的是采用成人教育模式去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有时甚至仅仅简单的用行政命令手段去规范学生的思想认识及行为,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追根溯源,就是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忽视了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模,没有全面、主动、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以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情绪,纠正心理偏差,进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社会适应、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面对繁重的学习生活和纷繁复杂 的社会现实,学生们油页岩于主客观条件所限,不能对社会现实做出全面、准确的认识和判断,使得学生中出现了频率较高的心理障碍。如:常见的早恋,厌学,应试焦虑,孤僻,感情脆弱,依赖性强,偏执,不善于调整人际关系,对教育者表现出逆反心理等,个别学生偶遇困难,挫折,轻者萎靡不振,重者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是心理健康失调所造成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

① 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②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思想品德,一般由道德品质、政治倾向和行为规范等要素构成。青少年时期,思想品德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二是培养自己正确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优良思想和品德的基础;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它们的直接组成部分。所以说,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

心理健康的人,必然具有健全的性格,必然会正确地对待周围环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心理健康的人,他们善于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还有利于人积极、乐观地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心理健康的人常表现出思想开阔,能在任何环境下乐观地对待现实,以进取精神面对现实、正视自己、适应社会,努力创新。 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在集体中都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都可能成为集体的嫌弃儿;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冲动、急躁、孤僻、任性和不听话;他们时而表现出自卑、厌世,时而表现出高傲、狂妄;他们缺乏活动愿望和兴趣,不善交际,经不起挫折,狭隘猜疑,胆小怕事。

③ 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是其正常生活、正常地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中小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心理健康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在基本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心理问题便显示出来;同时由于医学科学的进步、人类卫生习惯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得以有效控制,心理状况对人的生命质量的影响越显突出;再加上现代社会变化急剧、发展迅速,生活节奏与工作节奏加快,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更沉重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出现频繁、不断增长。显然,社会发展速度越快,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人类心理健康的问题就越突出,因此这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

心理健康,无论是对个人幸福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是能适应并促进社会急速发展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未来社会日益表现高度变化、竞争、创新、合作和冒险的特性,只有富有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成功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此,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应是心理健康的,是能适应社会激剧变化与飞速发展的。青少年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要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被摆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还工作还应渗透到各教学中去,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相应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中去。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环境,一起维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向正常的轨道发展。

品德心理教育期末作业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4

心理作业

心理作业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心理课作业)

心理作业 51101013

心理作业(优秀)

大学生心理作业

心理教育

自我个性心理鉴定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

《心理教育作业.doc》
心理教育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