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2020-03-02 17:56: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学习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课前准备:

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宽带网

一、明确任务。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二、交流方法。

1、方法展示台。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即板书: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查找相关古诗;登陆网站查找;调查访问亲朋好友;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资料展示会。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老师的建议: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整理;要纠正一些不当做法。

三、课后实践。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

2、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人人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识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三、创设情景,模拟交际。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拔、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 习作

一、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二、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写法。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在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和要求。

四、自主完成习作。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二)

口语交际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生自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

2、师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要保护长城的爱心。

3、得出课题: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

二、具体谈谈保护长城。

1、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

2、全班交流。

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

三、拓展

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以及什么是世界遗产。

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3、我们为什么要申报这些风景名胜等为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中国世界遗产的现今状况如何?

4、怎样来保护世界遗产?

5、形成书面建议或倡议书。

习作 二课时 写导游词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将景点风光也可以将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学习写导游词。 审题:

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写导游词要根据游人的需要确定重点,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还应根据口语交际讨论的成果,游览的注意事项,向旅游者提出“当文明游客”的机会。怎样写导游词呢?

1、首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

2、这一处世界遗产最有特色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著名风光、著名景点?这个景点有什么美丽的、动人的传说?

3、写的过程中不要走别人的老路,争取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佳作借鉴:

秦皇岛 海神庙导游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托付给神灵。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乞求海上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就在老龙头的西侧修建了海神庙、北海神庙、妈祖庙、龙王庙等四座庙宇。1900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四座庙宇被毁掉了。现在的海神庙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它综合了原有四座庙宇的特点,重新构思设计,延伸入海124米,是旅游观光、临风休憩的好去处。

这里是牌楼,南北两面各有两个大字:安澜、伏波,——让大海安静,海不扬波,点明了整个海神庙的主题。

往前走就是山门。海神庙和一般佛教庙宇的山门不同,它里面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天佑”、“天应”两位大海中的神将。“天佑”的意思就是老天保佑,“天应”就是指叫地地灵,叫天天应。传说这二位原来都是大海中的怪物,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专门兴风作浪,玩恶作剧。后来他们被天后娘娘——就是我们常说的妈祖收伏了,成了妈祖的得力助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正殿前面的庭院。左右两侧有两个吉祥物。右边的叫做“乘黄”,也叫“飞黄”。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说:白民之国有乘黄。长的样子像狐狸,背上有角。要是骑到它的身上,就能活到两千岁。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写过这样的诗句: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后来,人们就用飞黄腾达来比喻一个人的官职地位上升得非常快。看来,乘黄的功能有两条,长寿和升官。可是,我们眼前的这个乘黄大家千万不要骑,一是真要活到两千岁,那可就太麻烦了;二是您真要骑了上去,可就要准备罚款了。

左边的这一个叫做“龙马”。我国古代传说龙马是河水之精,说它是龙头,马身,还有两个可以张开的翅膀,叫的声音很好听,说它是“鸣声九音”——有些人很谦虚,用“五音不全”来说自己唱歌的声音不好听,但这龙马“鸣声九音”,简直就是一个交响乐团!还有的古书上说这龙马就是乘黄。在海神庙的前面设立龙马、乘黄的塑像,是取其“河水之精”的含义。

现在请大家走进海神庙的大殿。正中端坐的就是海神。两边站的是他的助手。渤海湾一带供奉的是北海之神。北海之神叫做禺京。他的“分工”有两条:让大海风平浪静,让陆地风调雨顺。为了让大海风平浪静,他手持弓箭,查看大海,哪儿的海浪过高,就射箭击碎它,这时,两位巡海夜叉就是它的助手;为了让陆地风调雨顺,他选拔了几位得力的干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千里眼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顺风耳的大耳朵拉得长长的,专门负责收集各地旱涝信息。这两位是雷公和电母。雷公头似猕猴,嘴似鸡形,肩膀上长了一对翅膀,左手拿椎,右手使槌,脚踏五面大鼓,他敲起鼓来,就是天上响起了隆隆雷声。电母手拿两面镜子,只要她把镜子飞舞起来,天空里就会出现一道道闪电。左边的这二位是风婆和雨师。风婆只要把她背的布袋拿下来,轻轻一抖是小风,重重一抖是大风,抡上一圈,就成台风了。雨师用柳条在他的宝葫芦里沾上一下,往人间洒一洒,就是一场雨。当然,他用的力度和时间就决定了这场雨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神明,都是凡人自己创造的。神明的功能,大都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今天,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功能已经由气象卫星和计算机承担起来了,——尽管还不那么准确,不那么全面,而雷公、电母、风婆、雨师的功能,我们最终能取代多少、能不能取代,甚至于有没有必要去取代,现在还都是一连串的未解之谜。

我们该和海神说一声再见了,但愿他能保佑我们旅游顺利,晚上下雨,白天晴天,天天有个好天气,天天有个好心情。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生自由读例句,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2、分角色读小林域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分析比较:自己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有什么不同?

4、再读句子,体会:文中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5、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的呢?

6、用熟知的事物来作比照,使人很容易想象出文中描绘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7、找一找:在已学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试着自己写一写。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对联。

2、指名学生读对联,师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

3、交流自己对这几幅对联的理解,之后,教师展示对联所描绘的相应的风景名胜的图片。

4、熟读背诵。

三、宽带网(提出要求,让学生课后自己搜集资料,展示资料。) 课后小结:

在写本次导游词时,学生在结构安排上很吃力,不能根据自己需要来选择材料,容易照抄,教师可让学生先打提纲,再来选材。告诉学生几种常见的写景方法。

语文园地五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doc》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