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生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2020-03-03 00:44: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职中生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市中职孙红娟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大量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中学学习。这些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数学课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职中生数学成绩差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对职中生数学学习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对症下药,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现有的数学学习状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和课题组成员做了职中生数学生活化教学改革尝试,得到一些粗浅的认识,在此提出,以求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职中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分析

1、学习目标不明确。大部分职中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又普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认为文化课可学可不学,对数学的学习更是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2、数学基础较差。职中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知识基础薄弱,解决问题能力低下。基本题型不会解,基本概念、性质不理解,学习无法进入角色。

3、学习数学自信心不足。由于初中时成绩不理想及中考失利等原因,职中生自卑心理严重,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严重不足。

4、对数学不感兴趣。受各种因素影响,职中生普遍认为学习数学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没有用处,更无法体会数学的美与真谛。

5、学习方法不正确。职中生学习数学一般只局限于课堂上听老师讲,被动接受。学习习惯差,只会呆读死记,数学学习停留在记忆模仿的认识水平上,缺乏主动探究精神。

二、让数学回归生活,提高职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针对职中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我们构建了“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生活情境,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学生身边许多熟悉的事物就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原型数学,为教学所用。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我们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解集合的交集与并集时,我一开课没有告诉同学们交集的概念,而是问同学们班上会唱歌的有多少人,会跳舞的有多少人,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又有多少人。 1

这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生活问题,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这些例子教师可以信手拈来,自然亲切,容易被学生接受。

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但数学内容有时也是枯燥的。教师要善于积累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在讲解数列的应用时,我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数学案例——神奇遗嘱。

富兰克林一生为科学和民主而工作,他死后留下的财产并不可观,大致只有一千英磅。令人惊讶的是,他竞留下了一份分配几百万英磅财产的遗嘱!这份有趣的遗嘱是这样写的:“……一千英磅赠给波士顿的居民,如果他们接受了这一千英磅,那么这笔钱应该托付给由选举出来的公民组成的基金会,基金会得把这笔钱按每年5%的利率借给一些年轻的手工业者去生息.这笔钱过了100年增加到131000英磅。我希望,那时候用100000英磅来建立一所公共建筑物,剩下的31000英磅拿去继续生息100年。在第二个100年末了,这笔款增加到4061000英磅,其中1061000英磅还是由波士顿的基金会支配,而其余的3000000英磅让马萨诸州组成同样的基金会来管理。过此之后,我可不敢多作主张了!”

富兰克林卒于1790年,现在200多年过去了,人们不禁要问:作为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富兰克林,留下区区的1000英磅,竟立下百万富翁般的遗嘱,这不是开玩笑吧?请同学们按照富兰克林非凡的设想实际计算一下,并判断这个遗嘱是否能实现。

无论同学们最终得到怎样的结论,这个案例都足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奥妙,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2、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知识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揭示出来的规律,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丰富源泉,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探索规律、去应用知识。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关键是我们教师有没有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要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例如在讲解分段函数时,我给出下面的生活问题:目前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民家庭上网通常有几种方式:小区宽带、ADSL和16300上网等。其中,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现在很多韶关市民所普遍采用的上网方式。韶关电信对ADSL的收费方式有如下两种:(1)38元半包月制:每个月上网时间在30个小时内均为38元,超过部分按2元/小时收取上网费用;(2)68元半包月制:每个月上网时间在60个小时内均为68元,超过部分按2元/小时收取上网费用。如果一电信用户想采用ADSL的方式上网,该选取哪一种付费方式?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数学知识提出建议。又比如在讲解正余弦定理在测量中的应用时,我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业: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解决方案,测量出我校被教学楼隔离开的旗台与实训楼之间的距离。这些教学

方法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一种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讲解完空间几何体后,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体积相同时圆柱体的表面积小于长方体的表面积,我让学生放学后到市区的各大超市去了解饮料罐的形状。学生发现大部分饮料罐都是圆柱体,我就让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为什么商家都选用圆柱体而不选用长方体制作饮料罐。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探究,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

4、撰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数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写数学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幅度增强。写数学日记不仅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从而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数学的真谛。

三、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教学研究,我们发现“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改变了职中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浓,活动能力更强。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炼成数学问题,或把数学问题还原成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懂,学生从“怕”数学到“爱”数学,数学成绩明显提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生活化”并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追求,毕竟“生活”不是数学教学内容的唯一底色,我们不能只顾着数学的“生活化”而忽视了它应有的“数学味”。在开展该模式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常常陷入模式化僵局,必须进一步研究如何走出模式僵局,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职中生自我鉴定

职中生特点浅析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探究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职中生自我鉴定怎么写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职中生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doc》
职中生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