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案

2020-03-02 13:27: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一“赶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归纳能力。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你去过大海边吗?说一说你在大海边的所见所闻。 学生自由说 对,海边还有可爱的螃蟹和小虾。今天我们就和小龙他们一起到海边去赶海!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人,在干什么。 提问:你能从图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汇报交流,教师筛选板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捉了多少只龙虾? 怎样列算式呢?学生说师板书算式:26+12=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计数器)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交流算法。 板书:①20+10=30 ②26+2=28 ③26+10=36 6+2=8 28+10=38 36+2=38 30+8=38

3、师讲: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学生看书自学。 一名学生台前板书: 2 6 +1 2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4、(出示课件)当小医生纠正题目中的错误。

学生指出各个题目中的错误。

说一说在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5、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吗?

学生计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1+10= 53-40= 79-16= 80-50= 13+22= 65+20= 30+23= 36+4=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用竖式计算

37 + 12 = 23 + 66 = 72 + 24 = 86 - 34 =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课本48页第5题:

老师读题,学生自主列式计算。 交流订正

4、课本48页第7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与同伴说一说想买那些东西?需要多少钱? 同桌交流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四、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法?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推选代表说给大家听。

五、达标检测

用竖式计算

23+64=

58+11=89-43=

42+36=

63+25=

78-68=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设计,力争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始终在情境中进行学习。纵观这一节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创设赶海这样一个情境,当学生看到在自己喜欢、熟悉的事物时,马上就产生了兴趣,这样就抓住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生动有趣的情境一下就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由学数学转向做数学。

小学生的动作思维占优势。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学生学习新知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具进行操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索26+12的计算方法。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从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三、学生会的不用讲。

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已经基本都有自己的方法,口算方法学生都会不用教,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上,以此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课堂设计中我只是把口算方法的交流一带而过,重点让学生自学笔算方法,探索笔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但由于课堂上学生摆小棒动作慢、对于自己的算法表达不清而耽误了不少时间,以至于练习环节都没有进行,没有顺利完成课堂任务。

当然课堂上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如各个环节处理不扎实,尤其是探索笔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太少,缺少激励性的语言,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积极性不高;没有完成课堂任务的主要原因是课堂调控能力不强,出现问题不会灵活处理,巧妙引导。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_教学设计_教案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案.doc》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