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

2020-03-04 09:15: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毛泽东传》读后感

先来简单介绍《毛泽东传》的作者——美国人罗斯特里尔。1938年出生于澳大利亚。1962年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获得历史政治科学一级荣誉学位,后来他获得奖学金去哈佛大学深造,并于1970年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之后任职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与国际事务教授,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太平洋月刊》编委,美国政治学协会会员,近年来,特里尔担任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客座教授,2008年被任命为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公共政策学者。值得一提的是,罗斯特里尔的老师有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著名历史学家、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等。罗斯•特里尔已出版十部著作,其中大部分有关中国。主要作品包括《八亿人——来自中国的报道》、《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未来》、《铁树开花》、《澳大利亚人》、以及最为著名的《毛泽东传》。此外,特里尔常常为《纽约时报》(社论版、书评、每周评论和旅游版)和其他美国报纸(包括《华尔街日报》、《新闻日报》、《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迈阿密先驱报》、《波士顿环球报》和《华盛顿邮报》)撰稿。他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大约20篇文章,在《外交》、《新共和》、《国家地理》、《标准周刊》、《世界箴言》以及其他杂志上也发表了多篇文章。

作为著名的毛泽东、中国政治和当代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出版的《毛泽东传》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自1980年出版后,被翻译成至少8国文字,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中国曾畅销120万册。作者根据近年来得到的最新资料,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增订版。相比第一版,新版增加了 很多新的材料,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最新编辑和研究的成果,极大丰富了本书的内涵。新版依然承袭了第一版主要从思想、政治角度记叙毛泽东一生的角度,保持了优美流畅、生动自如的风格,但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为敏锐新颖,更多地关注毛泽东的个人生活、个性性格和心理分析,对于人物和情景的分析更为出神入化,引导读者体味“故事”背后的时代困惑,并且据此更为具体地描绘出了他脑海中想象的“毛泽东的真实的整体画像”。另外,书中还有大量精美珍贵的图片,使历史真切可感。

本书自出版以来受到多方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究其原因何在?此书的特点何在?

首先我认为,本书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对毛泽东生平做出的评价,特里尔作为外国的学者,不像国内官方学界出于政治原因而有所顾忌,能比较客观地揭示许多国内出版物上难得一见的史实。相对于之前国人写的一些关于毛泽东的作品更加客观。曾经特里尔接受采访时就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是中国人,我不可能冷静地写完《毛泽东传》”言下之意可想而知。在当时中国那样的特殊时期,涉及毛泽东的作品要做到客观似乎存在不小的难度。可是,特里尔是一个美国人,他完全是站在一个外国人的角度上对毛泽东进行的评价。作者在很多地方能够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有深度的评价。如:作者指出毛泽东发动*打倒刘少奇,除了权力斗争之外,确实有更高尚的目的。作者用史实对两者的路线分歧进行了介绍。又如:作者指出,在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失去了民心,蒋只是缺乏思想的一介武夫,没有处理好战争和政治的关系。所以说特里尔写的《毛泽东传》应该是最具客观性一部关于毛泽东的作品。

其次是真实性。作者作为有多年深厚研究的专家,搜集了丰富的史料。者能对某些相互矛盾的史料进行对照甄别,以去伪存真。如:关于1945年毛泽东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情形,毛的老冤家王明在其回忆录中说,毛当时与蒋交锋后精疲力竭,晕头转向。特里尔指出这种说法是不足信的:其实毛当时极为自信,心里对蒋十分蔑视。作者在这里表现出了一个严肃学者的可贵品质,不像李志绥、张戎等疯狂反毛者那样,只要是不利于毛的材料一概采用,不管其是否真实可靠,甚至不惜胡编乱造。作者也没有像国内主流学界那样为了贬低,甚至 1 妖魔化毛泽东而歪曲史实。如:对于1957年的反右运动,国内主流学术界的说法是:毛泽东搞了个引蛇出洞的阳谋,先假意提倡百花齐放,等知识分子纷纷给共产党提意见后,就翻云覆雨打击迫害知识分子。特里尔却在书中揭示了另一种真相:毛泽东开始是真的要知识分子和群众给共产党提意见,帮助党克服官僚主义,而这引起了党内以刘少奇等人为首的官僚集团的不满,并对毛泽东施加了压力,加上当时确实出现了要共产党下台的鼓噪甚至游行活动,毛泽东才被迫改变政策,转而开展反右运动。虽然书中还是没有把反右扩大化责任人说清楚,只提到“刘少奇等人”,没有提抓右派的直接指挥者邓小平的名字。该书所体现出的真实性给我们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和一个真实的毛泽东。

最后,我认为特里尔的写作风格也一定程度上助推该书的销量。整本书的写作风格优美流畅、生动自如,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敏锐新颖,更多地关注毛泽东的个人生活、个性性格和心理分析,对于人物和情景的分析更为出神入化。除此之外,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议论常显露出机智和幽默,如:作者这样形容1958年的中苏分裂:“失去了共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纽带关系就像从盘子里掉出的中国豆腐。”

综上,我认为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凭借其特有的客观性真实性和作家特里尔的独特写作风格这三点成为当之无愧的关于叙述毛泽东的经典作品。

当是,一本书不可能是一点瑕疵都没有的,《毛泽东传》也难以避免。

例如,作者对于大跃进浮夸风和庐山会议的叙述与国内主流叙述相同:浮夸风是毛鼓动下刮起来的,而且毛还一意孤行压制彭德怀等人的批评意见。而近年来一些历史资料的披露说明上述看法是错误的。历史的真相是:毛在浮夸风盛行之前就已经退居二线,让刘邓主持一线工作。浮夸风是在刘邓主政下刮起来的。彭德怀的万言书实际上是针对刘邓等人的。后来,毛同意批彭是出于防止中央分裂的不得已。搞清这段历史的一个关键是要搞清毛退居二线的时间。作者正是在这个问题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混乱。作者对*的叙述和分析是非常混乱的,作者没有搞清*爆发的深层次的原因,也没有搞清相关各个政治派别的区别,说清他们在当时的不同处境、状况和行动的动机。如:对红卫兵抄家等行为,作者没搞清红卫兵是分成不同派别的,有的派别实际上是反*的。毛泽东搞*的目标是党内走资派,而党内的走资派们为了转移斗争目标,组织了高干子弟为骨干的“联动”等组织,以抄家、破四旧、烧寺庙等方式转移斗争目标。而作者竟错误地把这些行为说成是毛泽东让干的„„

在我看来,这些瑕疵的出现难以避免。毕竟罗斯特里尔是个地地道道的外国人,他所接触到的毛泽东更多的是来自资料上的,所以难以避免的作者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过抛去这些不足之处,此书无愧于经典一词。通过阅读《毛泽东传》,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伟大,毛泽东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但他和他的同志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给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投下了自己巨大的身影。当代中国人必须明智地对待毛泽东的历史遗产,因为毛泽东已经与中国历史融为一体了,不可分割,难怪有人这样说:毛泽东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史;读懂了毛泽东,也就读懂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读懂了中国人和中国的„„

毛泽东传

毛泽东传

毛泽东传

毛泽东传

毛泽东传

毛泽东传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有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传.doc》
毛泽东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