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2020-03-03 00:32: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现在就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看法。

1、数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互动的。教师首先要当好组织者,把机会交给学生,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这样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并提高合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其次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用学生感兴趣教学因素,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个体尝试并合作探究,让学生表现自己,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深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钻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2、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

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课和做练习题以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方式;也可以动手设计,制作;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索和归纳等。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认为数学是现实的,要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的,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之中,每一个知识点贯穿每一个情景之中,注意知识的实际背景和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立足社会的需求,力求把学习过程生活化,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数学课堂是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

讨论,交流,合作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信和主动性,许多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在交流,讨论和合作过程之中个性得到张扬有,有利于创造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4、数学课堂是承认差异的课堂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单一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权力的变相剥夺。而新课程标准认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的到不同的发展”,从客观上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新课程标准又认为,教学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学得到,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能学有所得。

5、数学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课堂

在数学课堂上,讲解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理想,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讲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新课程的每一处教材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

素材。学习数学所体现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数

学的能力和欲望,立体构成了数学的德育教育体系。

6、数学课堂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育课堂,由于条件的限制,由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

的接受,学生的参与性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而现在的数学教育课堂

可以运用幻灯片,多媒体制作数学教具,设计数学教学过程,给数学教学提供了

广阔的资源和空间,也提供了更为简洁和直观的解决工具,学生的直观性更强,参与性更高,教师的教学也更为轻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

水平也有相应的提高。

7、数学课堂的练习要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 于现实生活中,并被

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

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⑴、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

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

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

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挑战800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

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

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⑵、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

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

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

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

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

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⑶、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

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

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 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

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

问题的一种享受。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

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研读课程标准心得

研读《科学课程标准》心得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读书心得

研读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研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学新课标研读心得

初中地理课标研读心得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研读心得.doc》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