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020-03-02 03:25: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广西中医药大学

摘要本文通过参考经典作家们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论述,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用及发展,和马克思中国化及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及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下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的时间顺利的角度,归纳性的终结及辩证的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关键词建设 社会主义

引文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1]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早期荷兰、法国有一些社会主义者,希望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由其所起草的党的文献中看到有关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未来社会的详细描绘。马克思、恩格斯对此慎之又慎,他们不愿意做“未来学家”,认为像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描绘得愈细,他们的学说就愈陷入空想。1893年,恩格斯在回答法国《费加罗报》记者关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对未来社会组织方面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时说:“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

但是,这并不是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从宏观上对未来社会做出某些预测。这种预测集中表现在恩格斯所著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第三章中。在这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在分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发展趋势时,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做出科学预测。这种预测没有实践依据,完全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1)生产力高度发展;(2)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3)对社会产品进行有计划的指导与调节;(4)实行产品经济(5)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6)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基础上国家自行消亡;(7)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经过实践检验,这些预测的基本点是正确的,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当然,也应指出,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恩格斯的个别论断,如在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商品和货币就将退出历史舞台,国家开始消亡等,有些为时过早,应当通过实践有所修正。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严格遵循着他们自己提出的“在批判旧世

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原则。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研究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的构想。恩格斯曾说: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2]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用及发展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在批判资本主义、揭示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时,曾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剥夺私人对生产的管理权,代之以有计划的社会管理;竞争将被联合所代替。恩格斯还强调指出第一个特征是最主要的。他说:“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所必然引起的改造粘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3]这里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要求后人一定去执行他们曾经提出的原则和设想,相反却明确指出:“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4]而且,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但历史实践的结果是,社会主义革命大多数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包括像中国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初期,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科学地认识现实的社会主义。

列宁时代,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列宁除了肯定“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之外,他说:“我们不能阐述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将来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的形式——这些我们不知道,也不能说。”但显然,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比马克思恩格斯更加切合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这表明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比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了一步。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的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列宁认真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思想。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明确地称为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实践的需要,他的主要精力是在探索苏维埃俄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对于完全建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是个什么样子,列宁在1918年以前基本上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随着十月革命后革命实践的发展,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一些变化。根据苏维埃俄国的经验,他做出了以下新的结论:社会主义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即国家所有制和合作社所有制;向社会主义过渡还需要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市

场、利润、经济核算等范畴仍然起作用,按劳分配不是建立在从社会储存中直接供应和产品直接交换的基础上,而是借助于商品货币关系和贸易;还存在着劳动的社会差别,在社会主义阶段,还需要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还需要军队和各种行政管理机构。列宁的这些结论,对于指导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3.马克思中国化及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及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近代以来,在历史上曾经十分辉煌的中华民族跌入谷底,几乎所有的西方列强都侵略过我们。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豆剖瓜分的境遇。在那段漫长的黑暗时期,作为中国人曾经是个耻辱。多少仁人志士,各种党派、学说,为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寻求着救国图存的道路,但无一能够成功。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彻底结束了这一状况。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关键一步。所谓“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就是说,以这一时间点为标志,不但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同时也结束了自明朝中叶以来几百年中华民族衰落的历史。旧中国的落后、衰败,不但来自外患,而且源于内忧。长期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在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开始走向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候,中国却偏离了世界文明大道,与欧洲强国逐渐拉开了距离。曾经有过的康乾盛世,也只是落日的辉煌。这种衰落的趋势一直延续下来,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彻底埋葬了落后的封建制度,才有了根本扭转。正是从这一刻起,我们实现了由衰至兴的历史转折。

从新中国成立起,我们就不停顿地向社会主义转变。经过一段过渡时期,在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实现这一转变,把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引导到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意义重大。当初,社会主义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进步的人们看到资本主义的丑恶和残酷,希望寻求一种合理、公正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使这一人类理想的实现

有了科学的依据。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能不能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马上开始向社会主义转变呢?曾经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人民当然不愿意经历资本主义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列宁在落后的俄国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但毕竟还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搞的。而我们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尽管历经曲折,但毕竟让我们党搞成了,坚持住了,而且越搞越好。这确实是个伟大的创举。中国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4.中国共产党带领下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果断摈弃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在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其中许多新思想,比如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思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从制度上建设党的思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思想,按照“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思想等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及其历史教训,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

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前进,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重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征,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将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在当代中国的本质要求就是科学发展,深化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赋予党的宗旨以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将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揭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回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将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丰富和发展了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矛盾的方法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

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党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的十七大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归结起来说,中国共产党90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顺应不断变化了的中国实际的形势中,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现在理论界通常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合称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指引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740-754 页。

[2]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7月第1版,第104页。

[3]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所必然引起的改造粘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7页。

[4]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628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是关于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内涵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o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