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研究总结

2020-03-01 18:31: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研究

一.主题的确定: 高中物理难学,在很多学生心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坎,是影响高中学习的一道“魔咒”,高中物理难学,也是大家“公认”的事实。通过调查发现,形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是物理概念认识不清、理解不透。针对学生的实际困难,立足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类型的物理概念特点,经过从感性具体到理性抽象,再回到理性具体的三个环节,探求一种有效的概念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确定了该研究课题.二.研究具体方案

前期:

(1)高二物理教师开展问卷调查

(2)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

(1)深入研究相关理论

(2)课堂实验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3)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测试,作对比研究

再实施: (1)对第一轮实验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2)根据第一轮实验结果确定解决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操作方法

(3)进行第二轮实验,以进一步证明哪些策略,操作方法有效.三.任务分工

课题负责人

:班富强

1.问卷调查

李爱玲

2.查阅文献,收集案例

孙保国

3.课堂实验

张小宁

4.对课堂实践研究评价

全体教师

5.课堂再实验

张玉风

6.课堂教学模式展示

吴志霞

7.写好研究论文

付聚周

8.论文指导下的教学案例

张小宁

四.形成共识

高中物理概念课就是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活动,如何上好一节物理概念课,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理解至关重要,通过高二物理备课组全体任课教师认真研讨,最后形成一致共识:

1.认真备课是上好概念课的前提。

首先把教材阅读两遍,结合教学大纲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看学生原有的对本节内容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哪些详讲.哪些略讲提高教学效率。第二阶段是讨论研究,对本节的概念和规律老师们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得出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教案的初稿。最后老师间相互听课,汲取其他老师你认为对你有用的东西,再补充到教案里。在这一点上我们组冉纲欣老师做得最好。

2、巧妙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时,必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状态或物理事实某一方面的特征,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可以根据新课题和学生的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小故事、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

马拉车加速前进时是马拉车的力大还是车拉马的力大,情景和问题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还可以上节课的知识检测方式引入课题,以增强对知识的联系。

3、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互动探究过程,主要包括经历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经历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经历方法的探究过程。该过程可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

教师创设探究情景,引发探究问题,或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累积知识和探究方法。创设问题情景要从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性,通过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情景;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现实的需要性创设情景;演示实验或课件展示,通过奇特现象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激起争辩,捕捉并处理好关键信息(正确信息和差异信息),引导学生客观评析自己的研究结果,理性地接纳他人的研究成果,形成正确、完善的一般性结论。

概念新授课中,重在培养学生应用概念说明、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有关的简单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的方式抓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构成要素、概念的本质特征、与相近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来分析、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在运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形成自然记忆,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充分暴露概念理解中的误区,及时组织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纠正误区,完善认识。

4、评价矫正,总结补充

概念课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建立的思维过程和由相邻概念、相似概念、相反概念、并列概念、从属概念等组成的系列概念,规律新授课重在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探究的思维过程,即问题情景、探究条件、探究方法、探究过程、表达形式、应用方法等。让学生自主回顾全课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对知识链接提出意见(自主构建或合作构建)和要求(要点和形式)。指导学生科学地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体系进行链接,不要只关注知识的结论,要关注新知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探究过程。要注重与已有知识和方法的整合,实现能力提升。要高度概括,结而不散,为下节课埋

下伏笔,避免复述、罗列式小结。并指出本课的知识在高考中的地位,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考查等。。

5、适时检测,达标演练

适时检测学习效果,当堂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补救解决问题,必须针对学习目标提供必要的问题或习题让学生解决,以深化、内化对新课知识主干的理解,通过应用使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概念课达标演练的题目设置至少应考虑三个方面:单个新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新课题下的不同新知识点的比较与结合应用,新知识点与已有知识点的比较与结合应用。设置达标演练题,并提出解题的时间要求和规范要求。当堂反馈,进行必要的补救与完善。题目内容上要与学习目标较好地对应,体现落实性。题目数量上要与训练时间相匹配,保证过程性。题目难度上要有合适的梯度(不要超过例题和变式训练题的难度),做到针对性。题目功能上要有丰富的思维含量,突出方法性。解题氛围上要限定做题时间和解题规范,提高实效性。补救教学一定要当堂落实到位,要处理好不留教学欠帐与循序渐进的关系。

附集体研讨意见:

孙保国、张玉凤: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方法,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弄清物理规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不可能有效构建物理模型,不可能形成清晰的思维过程。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常常表现出选择题选不全,计算题审题时,由于对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挖掘不出有效信息、不能快速建立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解题效率低下。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搞好

物理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路邦彦、尹国战:引入物理概念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实验法 ,类比法,逻辑推理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注意:使学生明确一个概念的物理意义,知道这个概念到底有什么作用;要尽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李爱玲、姬丽娟、吴志霞:可以通过设计思考题应用概念建立知识网络 , 学习物理概念是为了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运用概念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巩固概念,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概念、定律用于解答具体的物理习题,教师的分析示范和归纳总结很重要,选择典型习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已知信息是什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即求什么物理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概念和原理就是建立未知量与已知量联系的桥梁。教师先带着学生分析问题,深入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多过程结合点等,再引导学生分析、领会、思维过程,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最后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并且自己独立总结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陷入题海,浪费时间精力。

付聚周、冉刚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做题,缺乏分析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接受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时估计过高,自己常常觉得有些物理概念很简单,学生自己一看就懂,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探讨、挖掘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学生在最初就没有真正理解有些概念,致使学生不易建立各个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

班富强、张小宁:物理概念理解不清,在做题时很容易出现错误,只有深入挖掘其内涵,通过各种题型的反复强化,搞清楚一个物理量的特征,才能避免错误,提高做题准确率。例如,

研究电源的电动势及内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常采用图像法,用纵轴表示外电压,横轴表示闭合电路的电流,画出了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电源的内电阻,有的同学认为斜率是图线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把数学中求直线斜率的方法照搬过来,没有考虑物理问题中纵横坐标的标度不同,纵横坐标交点也不一定是(0、0)等因素。

高中物理“磁场”教学研究

学习高中物理“磁场”教学研究的总结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课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材料)

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堂上练习和作业

教学研究总结

高中物理总结

函数概念的发展和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研究总结.doc》
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研究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