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论文05

2020-03-02 10:59: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与展望

许坤金09应用心理班200901024047

摘 要: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门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专业助人知识、理论与技术。由于团体心理辅导的独特之处和肯定的效果,在国外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与西方团体心理辅导近百年的发展历史相比,我国仅有十几年的实践与经验。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发展的历程、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了目前团体领导者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团体领导者接受更加专业的教育且与成员之间在促进改变和促成支持方面的可行方法。尽管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尚短,对于团体心理辅导基本理论的探索仍缺乏,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也不足,团体领导者的培训还不规范和系统。际互动对人的影响团体动力是其理论基础。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发展; 展望; 心理学

自从20世纪80年代,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大陆地区开展以来,团体心理辅导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成为极富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门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专业助人知识、理论与技术。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由于团体心理辅导的独特之处肯定的效果,在国外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提出,人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家庭的关心和重视,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已经在中国受到重视并开始应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工作、管理培训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

这一时期大约为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其中1995—1996年是团体心理辅导发展一个重要的年份,两本与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相关的专著出版。一本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樊富珉编著的《团体咨询理论与实践》一本是由首都经贸大学杨眉著的《青春期集体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一种解决社交焦虑的模式》。随着专著的出版,对团体心理辅导认识了解的人逐渐增多,需求更大,培训工作更加活跃。此后团体心理辅导的培训一直在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师资中进行。与此同时,美国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心理辅导专业人员也被请进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培训。但由于师资有限,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工作范围仍较小,培训内容尚不系统。

(二)团体心理辅导专业化发展时期

团体心理辅导专业化发展的进展期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改革的步伐加快,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政府的重视,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如2001年教育部社政司第1号文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辅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辅导工作。”为了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骨干教师,2001年9月开始教育部在天津师范大学设立了全国培训中心,在培训课程中安排了团体心理辅导教学,由笔者讲授。在编辑出版的教材《咨询心理学》中,有笔者编写的团体心理辅导的专门章节。

(三)团一心理辅导中国化

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是西方先发展起来的心理辅导方法。近年来,关于心理辅导本土化的呼声渐强,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我国港台地区和中国学者都在探索如何开发适合中国人心理行为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身心灵(Body—Mind—Spirit Approach)全人健康辅导模式就是一种在团体情景下,运用我国传统文化中养生健身方法及生活哲学,从身体、情绪以及思想观念三个层面介入,通过生理、心理、精神互动,促进团体成员达致全人健康为目标的助人模式。

身心灵互动理论是身心灵全人健康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理论依据。“身心灵”互动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是由身体、(心理)和灵(人生观念)构成的,保持健康的身体、宽广和容纳的心怀,发掘灵魂深处的感性,理解生命的意义,使三者平衡和谐,人就能保持健康,全面发展。该模式将我国传统文化、传统医学、养生、学哲学思想等融会贯通,把书法、针灸、气功、太极、瑜伽、冥想等方式融入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之中,成员在小组中学习穴位按摩和太极运动以及其他心理情绪调节方法,其重点是从建立他们的自信出发,尝试积极心情的体验,建立快乐生活的勇气,如通过肢体活动、唱歌、坚定信念等活动让他们尝试自我的改变。到现在,身心灵互动健康模式在香港应用了近十年,身心灵全人健康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最初主要应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辅导,现在已经在癌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离婚妇女、不孕症患者、大学生等人群中实验。对离婚妇女介入研究的前后比较显示,受助者无论在身体状况、与人交流和控制情感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对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研究实验发现,生活事件影响程度显著减轻,SCL—90多个因子显著性改善,自编主观问卷显示在积极态度、人际信任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四)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现状

团体心理辅导研究集中在团体效能、团体形式、团体规模等,多为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例如,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大学新生环境适应非常有效;团体心理辅导矫治神经症倾向的学生;团体辅导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抑郁、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人格发展。笔者通过在谷歌学术搜索输入团体心理辅导想过的文献资料,发现2001年以后,各类临床心理学、精神卫生、学校心理辅导等学术会议中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方面的论文明显增加。研

究对象包括大中小学生、军人、妇女等;辅导目标包括哀伤辅导、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促进、偏差行为矫正等;团体形式有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剧、团体心理治疗等。

(五)我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展望

不少心理学家都提出过,20世纪末,多元文化辅导与治疗已经成为心理学的第四大势力,与心理动力论、认知行为论、个人中心论并驾齐驱。传统的心理学未能从文化的角度去协助当事人。多元文化辅导一方面肯定固有的心理学派,另一方面寻求整合传统的心理学派,从个人的建构立场去协助一个人探求其人生的意义。受这种观点影响,团体心理辅导也强调多元文化学习的价值。团体成员不仅需要重视和欣赏自己所属文化的价值,也要学习了解、接纳和尊重其他文化的价值;学习在多元文化中的沟通能力。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未来每个人都可能接触不同的国别差异文化不同,成人和青少年文化不同,不同职业圈文化不同,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如果缺乏对多元文化的意识与觉察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冲突、敌意。因此,未来的团体心理辅导将比现在更重视对多元文化的了解、接纳和适应,更重视多元文化背景下生活能力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队伍中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专业人员少,跨专业人员多。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团体心理辅导工作上水平的主要瓶颈。随着心理辅导不断普及开展,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培训要求,试行资格认定制度,落实编制、职称评定、规范管理等多项措施。预计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中国学校将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心理辅导队伍,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地、有效地进展。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团体咨询理论与实践 [ M] .北京: 清华大学

出版社, 1996.

[2]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M] .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 2002.

[3] 陈丽云, 樊富珉,官锐园.身心灵互动健康模式:小组辅导理论与应用

[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3.

[4] 陈丽云, 樊富珉, 梁佩如.身心全人健康模式:中国文化与团体心理辅导[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

团体心理辅导课程论文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论文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05.doc》
团体心理辅导论文0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