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纯真年代》中的性格决定论

2020-03-02 07:05: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议《纯真年代》中的性格决定论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伊迪丝·华顿的长篇小说《纯真年代》主人公的心理分析,解析了该

小说所反映的性格决定论这一主题,并且指出这一主题也是伊迪丝·华顿的作品所反映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纯真年代》 性格决定论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社会风俗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大多以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真实地描述了她那个时代的纽约社会风俗、礼仪,揭示了传统观念对于人性的束缚。在美国文学史上,华顿享有很高的声誉,可以与亨利·詹姆斯相提并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我国关于华顿的研究非常少,仅有的一些有关其作品的评论也大多数为社会批评。然而华顿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她以犀利的笔锋揭示了纽约上流社会的偏狭无知,同时她也非常重视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她的作品深刻、透彻地剖析了人性的各种弱点。她笔下的人物总是在两个世界之间徘徊,一个是爱情、冲动和自由的世界,另一个则是婚姻、理智和责任的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由于两个世界之间的剧烈冲突,更由于他(她)们在取舍、抉择方面的无能,使他(她)们陷入困境,走向死亡或者死一般地活着。本文试从她的长篇小说《纯真年代》主人公的心理发展过程来分析华顿的这一主题。 《纯真年代》的情节比较简单,小说讲述的是其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在与他有关的两个女性梅·韦兰和她的表姐埃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之间无法抉择的故事。背景是华顿最熟悉、也最擅长刻画的老纽约。作为一个对纽约上流社会虚伪的伦理和价值观念的强烈厌恶者和不情愿的维护者,纽兰注定是一个悲剧角色。有的评论家认为纽兰具有伟大人格,他以牺牲自我的方式来维持社会秩序。然而为一个虚伪势利的社会而牺牲自我并不是纽兰的初衷,他只不过是又一个陷入矛盾心理之中无法自拔的失败者而已。纽兰对于纽约上流社会的虚伪、偏狭、无知、保守有很深的洞察力。他认为纽约社会“是一个小而滑的金字塔”,塔的底部是由一些体面但不引人注目的像样的家庭,“通过与占支配地位的家庭联姻而抬高了地位。„„从这一个有钱但并不引人注目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金字塔的尖顶,一个坚实紧密的统治集团”①。所谓的社会习俗、礼仪、忌讳都是按照这个塔尖的“统治集团”的标准来制定的。为了维持“金字塔”的稳定,这个集团团结一致,严格抵制任何塔外的入侵者,不允许任何有悖于“时尚”的行为存在。他们歧视作家、艺术家,以及任何超越了他们的常规的有想象力的人。在他们的控制之下,纽约上流社会变成了文化的荒漠。纽兰似乎是这个金字塔塔尖上的塔外人,他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几乎无法忍受塔内乏味、无知的生活。他所读过的有关人类学的书籍使他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社会关系。他像一个自然历史学家或人类学家一样,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纽约社会。对这个社会的观察越客观,他的异化感就越强烈。他觉得纽约社会制定的有关求婚和结婚的传统,所谓的文明社会的文明行为,和原始部落的野蛮仪式之间有一种平行关系。两者都是出自对某种仪式的盲目尊崇。纽兰认识到“事实上,所有纽约上流社会的人都生活在某种符号般的社会中,真正的事情人们不说、不做甚至不去想,而只是由一套人为设定的符号表示出来。”②埃伦的到来使纽兰看到了希望之乡。她大胆、奔放、不落俗套,与美丽但又羞怯、固守习俗的梅相比,埃伦显得成熟、自信、魅力无穷。纽兰很快就狂热地爱上了她,但他却不愿意表白,在冷静的外表之下,他的内心经受着痛苦的折磨。实际上纽兰的爱和恨都只是一种精神活动,从来没有付诸行动,他强烈憎恨上流社会的各种清规戒律,却从来都是小心翼翼地按其规矩行事,惟恐越雷池半步。他内心同情埃伦,决定与他的家人以及整个社会斗争,支持埃伦与她的生活放荡的丈夫离婚。然而当他以律师身份被派去办理这件事时,他却违背自己的心愿,发表了决定性地把他和埃伦推向痛苦深渊的“宏伟”言辞,“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总要为所谓集体利益而牺牲:人们为了保持家族统一必须固守一切常规——保护孩子,如果有孩子的话。”③纽兰很清楚所谓的集体利益是什么东西,他发表这些“陈词滥调”④的原因只是害怕埃伦遭受社会的谴责,而并不是心甘情愿地自我牺牲。就在劝说埃伦放弃了离婚的打算,同时又催促梅提前婚期之后,他却又不顾一切地向埃伦表白了他的爱。但此时的埃伦已经深深地接受了他的牺牲自我的观点。她对纽兰反复提到:“你痛恨以不忠、残酷和麻木不仁为代价换取的幸福。这些我以前都不曾知道——你作了一件非常好的事。”⑤她告诉纽兰“我只有放弃你才能爱你。”⑥同时梅也发电报告诉他同意提前结婚。与其说严格的社会习俗限制纽兰作出抉择,倒不如说是他内心对这些习俗的深深畏惧使他丧失了与埃伦结合的可能。纽兰的克己行为并不崇高,而只是他优柔寡断、怯懦软弱的性格表现。婚后的纽兰并没有承担起婚姻的责任,在现实中没法得到爱情的他开始从梦幻中寻求幸福,从表面上看他是个忠实的、尽职尽责的丈夫。但他内心却有一个属于他和埃伦的秘密世界,“他在心里建起了一座圣殿,宝殿上坐着她和他最隐秘的思想和渴望。”⑦纽兰似乎认为他和埃伦的精神生活比他的现实生活还要真实。有一次和埃伦肩并肩坐在他妻子的马车里时,他告诉 1

埃伦,“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惟一的现实。”⑧当埃伦质问他是不是想让她做他的情妇时,狼狈不堪的纽兰结结巴巴地回答道:“我想„„我想用什么办法和你一起到另一个世界去,在那儿这样的字眼——这样的类别——根本不存在,在那儿我们仅仅是两个相爱的人,彼此对于对方意味着一切,别的什么都不重要。”⑨纽兰关于理想世界的想法与塞尔登的“精神共和国”令人吃惊地相似,两者都是怯懦的、逃避现实的想法。纽兰似乎是想和埃伦私奔、出逃,这与他早先的想法完全矛盾。有一次当他的朋友、一位地位低下的记者说到移居国外时,纽兰觉得很不以为然,“移居国外!就好像一个绅士能够抛弃自己的国家似的!”10事实上一个人确实并不能随便逃离塑造了自己的文化,而且正如埃伦指出的一样,一个离开了自己民族文化的人将如同一个流放者。如果一个人不能适应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那么他在另外一种文化中注定要感受到更多的孤独。纽兰优柔寡断的性格使他悲剧般地无法选择另一种与自己的社会、文化环境协调的生活方式。小说中有一些人的生活方式证明除了做流放者之外,他本来应该有别的比较现实的选择。比如说,纽约的艺术家很显然并没有受到主宰纽约社会的清规戒律的干扰,他们“毫无与社会结构相融合的愿望。”11或许华顿在小说中最赞成的角色是考古学家艾默生·西勒顿。尽管他也与地位显赫的头等人家的女儿联姻,但是他和妻子却不落俗套,他们每年一度以举行花园舞会的形式来履行他们的社交义务,其余的时间里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他有勇气和传统决裂,但他依然过着很充实的生活。看来对于这些敢于过波希米亚式生活的人来说,变通的余地还是有的。

要成为一个能够在浮华世界中自由生存的人,纽兰必须首先得学会选择,接受他的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放弃其余的一切。而他却缺乏这种能力,或者不愿作出抉择。他是一个屈从于庸俗需求的理想主义者。他既想得到理想的爱情,又不愿意反抗限制这种爱情的社会体制,既想得到婚外恋情,又想忠实地履行丈夫的职责。除了幻想的乌托邦之外,没有任何一种社会形式能够同时满足他的这两种剧烈冲突的欲望。他这种患得患失、怯懦迟疑的矛盾心理必然使他错过“生活之花”12。这部小说通过对纽兰心理发展的层层铺陈,反映了个人因为没法协调内心的两种冲突,以及个人需求和社会礼仪之间的冲突而最终导致个人悲剧这一主题。有些评论家认为华顿旨在表达个人必须为了社会秩序而牺牲自己利益这一观点。实际上,华顿旨在探索人性的弱点。华顿自己也说:“我感兴趣的从来不是我的人物的不幸,而是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纽兰·阿切尔的矛盾心理也是普通人的一种困境。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两个良心:一个良心彻底与我们的团体相一致,因而并不能代表自我,而只代表约束我们生活、行为的社会。另一个则是彻底代表我们内心私人的,因而使我们成为个人的良心。”13任何人在任何社会都会出现两种良心的冲突情况,妥善处理两种良心、两种自我的关系是决定个人幸福的关键。个人应该培养判断、选择、协调的能力,正确把握主动追求与自我克制的比例。“我们不可能同时在两种相反的意识中发展自我,如果我们为自我考虑,自我行为的欲望太强烈,我们就不容易与别人的思想、行为达成一致。„„另外,一旦这两种思想和行为结合起来发挥作用,我们的个性就消失了。„„因为我们不再是我们自己,而只是集体的生命。”14纽兰的心理发展正是经历了由第一种极端发展到第二种极端的过程。由于不愿意或不能协调两种冲突,使他由最初的想得到一切发展到最终的失去一切。所以,他的悲剧是个人的,是由他迟疑多变的矛盾性格造成的。

纯真年代

《纯真年代》观后感

纯真年代影评

回忆纯真年代

纯真年代英文读后感

纯真年代英文读后感

纯真年代剧情介绍 纯真年代剧情介绍

纯真年代的优美散文

纯真年代剧情介绍 纯真年代剧情介绍(材料)

纯真年代英文读后感2

《浅议《纯真年代》中的性格决定论.doc》
浅议《纯真年代》中的性格决定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