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挫折教育

2020-03-02 08:02: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挫折教育

[背景]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理念由关注双基目标转向关注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使教师重新审视培养对象的人生观、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教育方式、方法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提倡鼓励式教育,激励性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课堂内外鼓励与表扬多起来,以至于个别教师不注重指出学生的错误或偏颇,生怕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笔者听过的许多课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明显的错误,教师明知有误却用“你真棒”、“很好”等赞赏的语言去评价。试想:孩子是不是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呢?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会导致学生养成不动脑不负责的处事态度。所以对学生的错误观点与行为教师应及时叫停并严肃地指出或批评教育,使其对自己的错误有深刻的警醒认识,当然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指正是可行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红灯,撞响警钟,使其恪守共识的规范,走出知识的误区,这些做法对克服学生性格上的固执偏颇,我行我素,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式是有益的。

关键词:挫折教育中学生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发育的一个转折阶段,他们正在告别童年,开始一个崭新的成长和变化时期,在这期间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与此同时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在发展,但相对于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缓慢,这样,身心发展暂处于一种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常常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那么,中学生常见心理挫折有哪些呢?经几年的探索、总结,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种。

1、学习挫折

指由于学习上的失败或偶尔失败而给学生造成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使人倍感苦恼。这种情况大体有两种:①成绩好的学生偶尔失败的挫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仅在同学中有威信,而且也受到老师的偏爱,时间长了,自己“只有好不能差”的心态越来越强烈。对失败缺乏心理准备,一旦某一次考试失误,便感到十分苦恼。②差生的学习挫折。有的差生很想把学习搞上去,也知道努力,但成绩仍上不去,为此心烦意乱,有的甚至想退学。

2、交往挫折

人际交往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获得愉快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有些中学生却在人际交往中感到不适、惶恐、害怕与人接触。

3、情感挫折

人活在世上,除了工作、学习、生活之外,感情的获得和满足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中学生感情观念很敏感,因而极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如果情感受到伤害后又往往受不住沉重打击,苦闷、抑郁,甚至不能自拔。

中学生感情挫折主要有两种:①来自朋友之间的情感挫折。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获得情感满足。这是人类情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学生中,因为朋友之间的变故而造成情绪、情感波动是很常见的,②来自异性的情感挫折。伴随着青春期的来临,中学生对异生产生了好感,很想与异性接触,有的发展到早恋,因中学生思想还未成熟,故在与异性交往中,容易出现矛盾,加上他们感情上很执着,很敏感,一旦

出现矛盾便十分苦恼,严重影响学习。

当代中学生面对挫折,是那样脆弱,那样害怕,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呢?笔者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要有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俗话说“有备无患”,中学生之所以一遇到小小的挫折,便一蹶不振,如临灾难,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认识人生,没有心理准备。为此,笔者常用班会时间跟学生谈人生,讲挫折,告诉学生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时刻都有可能会遇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那样的或大或小的挫折,只要我们有心理准备,当挫折降临时就不会至于觉得眼前一片黑,既然,挫折是不可回避的,我们就应勇敢、冷静对待它。

(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①通过学习一些格言,让学生认识挫折的两重性。社会心理学指出“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挫折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我国大文豪鲁迅也曾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他又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通过这样的格言,使学生认识到,挫折给人带来的不只是灾难、失意和无情打击,它也能引导人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增长才干,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正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挫折的两重性。当挫折降临时,只要我们冷静对

待,将挫折当成动力,就会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②用一些实例来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失败挫折可以锻炼一般优秀的人物:它挑出一批心灵,把纯洁与强壮的放在一边,使它们变得更纯洁更强壮;但它使其余的心灵加速堕落,或是斩断它们飞跃的力量。

笔者用正反两方面实例来教育学生要现实、冷静对待挫折。用邓小平冷静对待政治生活中的“三起三落”的挫折,终于成为一代伟人;张海迪战胜病魔,自学成才等成功人士的例子教育学生以顽强的意志来对待挫折,迎接胜利。同时,用下面的实例教育学生在挫折面前千万冷静,不要走向极端。曾经有这样的例子:某市一高三女生,家境很好,平时成绩优秀,参加高考后,觉得自己考糟了,便整天坐立不安,想到落选后人们的白眼,再也忍不住了,就悬梁自尽了,更令人惋惜的是第二天高考成绩揭晓,她的成绩超过大学录取线7分。还有,某市中学一男生,因女朋友提出分手,便觉得自己什么都完了,一气之下将女朋友杀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教育学生认识到: 挫折能毁掉一个人,也能激励一个人,关键是如何对待它。

(三)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战胜挫折。

中学生人生经验尚少,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容易简单化,走极端,这就需要老师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理解他们遇挫的感受

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异。如好朋友之间的一次争

吵、一次考试的失败、学习压力大,成绩不理想、对某件事情的过分猜想、父母或老师的误解等等这样一些在学生心中几乎会产生世界末日般感觉的事件,在教师眼里渺小的不值一提。有很多教师自以为了解自己的学生,其实他们并不清楚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无从知道他们内心的绝望。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仅要了解一般学生的性格特点,还要了解性格不同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同他们多沟通,就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减轻他们的受挫感。同时要认识到,学生之所以面对一些困惑束手无策,甚至在挫折面前显得如此脆弱,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知识、人生经验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较差,而不单纯是意志问题。理解是解除困惑、疏导受挫心灵的钥匙,只有理解了,教师才不至于把帮助学生战胜挫折单纯地纳入提高意志品质教育的范畴,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也才能疏导无误。允许激动,允许倾诉,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几乎每一个受挫的学生都会情绪激动,他们或者同别人争吵,挑起矛盾,或者过度悲伤、沉默不语,茶饭不思,他们的情绪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活动。教师要允许学生激动,要倾听他们的感受,让他们袒露内心的悲伤,发泄心中的不快,这样,有助于情绪激动的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达到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效果。在学生情绪激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疏导,帮助学生冷静下来,教师的语调要亲切柔和,要和风细语,轻松幽默,让学生感到这件事算不了什么,很容易解决。这样就会使学生放松情绪,减轻或消除挫败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受挫的原因,为学生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

学生总认为自己所受的挫折是最大的,是别人不能够理解的,往往会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或逃避矛盾,或希望老师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在德育工作中,这类事情的发生是经常的,面对这类学生,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帮助他们分析受挫的主客观原因,从事情的起因来分析,找出各自的不足和失误。同时,坦诚的告诉学生,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历了挫折,人才能够成长。而且也要明确的告诉学生,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事实无法改变,只有自己勇敢的去面对,鼓起勇气去解决问题,通过沟通、协商、谅解,才能解开心中的疙瘩,扶平误解的创伤,以战胜挫折。这样引导,既帮助学生缓解了心理压力,又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机会。总之,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及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的条件。因此,结合中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以正确的疏导和引导是学校德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丁怡颖:《挫折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探析》2006年12期

[2] 张志勇:《情感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版。

[3]冯宇平《从挫折教育理论视角谈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中学生挫折教育

中学生挫折心理及引导论文

挫折心理及其教育意义

高中生心理挫折教育初探

高中生心理挫折教育初探

浅析小学生挫折心理教育

挫折教育和积极心理

浅谈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中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挫折(定稿)

《浅谈中学生心理挫折教育.doc》
浅谈中学生心理挫折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