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学设计

2020-03-02 11:44: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竹影》教学设计

徽县四中

宋向阳

教材分析:

《竹影》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全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可以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竹影》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的一篇关于艺术启蒙教育的散文,本文是一篇意蕴清新、淡雅,字里行间充满灵动之美的散文。儿童的生活、心态是丰子恺的漫画题材,也是他文章的取材之源。正如他在《谈自己的画》中所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的广大。”本文就描述了一群孩子在月光下描绘竹影的故事。平常的生活小事却传递了一个大道理——童稚的游戏中蕴含着艺术和美。文中优美的自然景物、浓郁的生活气息、特有的儿童情趣,如同一幅中国画呈现在读者眼前。读罢文章,不禁让人追忆一段似水年华;咀嚼一味童趣之美;唤醒一缕童真之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丰子恺及其漫画和散文作品。

2、能力目标: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品味全文生动而形象的描写; ③初步了解中国画的特点。

3、情感目标:①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②体会童稚的游戏中蕴含的艺术和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和美。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全文生动而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从游戏中领略国画艺术之美,欣赏中国传统艺术。

教方学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探究——延伸”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还有情感的愉悦美,觉得上语文课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

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丰子恺两幅充满童趣的漫画,多媒体播放《数鸭子》的儿歌。)

看着屏幕上的漫画,听着儿歌,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么同学们童年的时候都喜欢玩些什么游戏,请同学们玩一玩······大家觉得好玩吗?有趣吗?其实,游戏不仅让人感到乐趣,还能从中发现美和艺术!今天,让我们走进丰子恺的《竹影》,一起从游戏里,生活中去发现美、领略美吧!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此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检查预习,考考大家

1、介绍作者;

2、检查字词读音及意思;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以考的形式检查预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节约了时间,还锻炼了学生快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体味美趣

1、体会天真童趣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我们几个小伙伴玩了什么?玩得有趣吗?找出文中体现小伙伴童真童趣的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赏析。

小结:闷热的夏夜有了几个孩子,竟也变得意趣横生,小伙伴们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发自天性的童趣,感染得我们也快乐起来。

2、品味诗意美景

细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美、最富有诗意的字词或句子读出来,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品味赏析。(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品味了诗意美景,现在请同学们用欣赏的语气,深情地读出这诗情画意的美景。

(设计意图:七年级的学生还是孩子,这一部分的寻找和感受会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会让学生发出会心的一笑,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会勾起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的美好回忆;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是散文学习的重点,也是《课标》明确提出的要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让学生掌握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研读课文,初探艺术

在这样诗情画意的夜晚,我们兴致勃勃地描竹影,竟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然而这只是无意中叩响了艺术殿堂的大门,要真正迈进艺术的门槛,还需要一个懂得艺术、善于教育的人来引领,这个人就是爸爸。

1、爸爸独具慧心,及时抓住了孩子的灵感,因势利导地给他们讲解了绘画艺术的有关知识。从中你了解了绘画的哪些知识?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

2、请学生归纳整理,说说中国画的主要特征,及与西洋画的区别。 (设计意图: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业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的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通过媒体的陪衬,学生的探讨总结,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强了语文课的容量。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对自己的终身发展也很有益。)

五、拓展延伸,走入生活

爸爸的话引领伙伴们进入艺术的世界,还使他们懂得如何欣赏国画。其实生活本身就充满美,充满艺术。一个闷热的夜晚,欣赏它,就仿佛置身电影中的一幕;一次游戏,观察它,也是一次美的发现。现在,让我们留心生活,你是否也能发现身边的美?或者你也曾经发现了美,创造了美?请同学们把它们写出来或画出来。

(设计意图: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这个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艺术和美,加强语文与生活得联系。)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写的很好,画得也很美。看来,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有时就蕴涵在孩子童稚的游戏中,或者我们的生活里。我们需要的只是一颗纯真的心,一双会发现的慧眼。虽然我们已经走过来整日游戏涂鸦的年龄,在不知不觉中也许无数次和艺术擦肩而过,但是我们还可以保住一颗童心,还可以培养一双慧眼。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童真的心,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一片绿叶是一首歌,一抹斜阳是一首诗,一场烟雨是一幅画。祝愿大家放飞五彩童年,拥有快乐充实人生!

七、板书设计

游戏 艺术 童心

趣 美 发现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教授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教学反思

《竹影》的体裁是散文,为了教出散文的真、善、美我做了很多努力。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该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篇幅较长,内容丰厚,要在一课时教授,难度很大,所以我认为应该略其枝叶而直取本根。这个单元所选全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可以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又由于此文收入丰子恺的《艺术卷》而非《文学卷》,可见作者写此文的主要目的 是对孩子进行美育,所以我想在课堂上反复

体验童稚的游戏中蕴含着艺术和美。

其次是教学思路的形成。一堂课从头到尾,教学内容纷繁复杂,试想40分钟要把教学内容全都传授给学生,根本不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必然会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必然会肢解课文内容,必然会主次不分淹没教学重点,因此教学内容要大胆取舍,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恰当选择和剪裁,尤其在具体内容的设计上,要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因此,我从《竹影》主要内容入手,本文就描述了一群孩子在月光下描绘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充满童真、童趣,有耐人寻味。孩子们的游戏在成人眼里也许不屑一顾,但在丰子恺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由此我得到灵感,确立教学的主问题:平凡的月夜,普通的竹影,无意识进行的游戏究竟是因为什么变得美丽而生动?让孩子久久难以忘怀?为了使问题的提出既有分量又有较强的课堂操作性,我打算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童真童趣,品味诗意美景,最后悟出“艺术美”的真谛。最后,让学生留心生活,发现身边的美,或者把曾经发现的美,创造的美写出来,画出来。让学生放飞心灵,在向生活拓展中,使审美生活和审美心灵交融,感到世界处处美丽,生活时时润泽。语文教学既要立足教材,又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引导学生由文本,由自己童年的体验引发新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竹 影

竹影教学设计 2

《《竹影》教学设计.doc》
《竹影》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