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湖生态综合体发展趋势

2020-03-01 19:55: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黄湖生态综合体发展趋势

黄湖镇党政人大办 谷艺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历史上黄湖经济建设的发展,依仗于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是靠国家自上而下的投资建设的拉动;二是靠地方工业经济发展,并逐步从分散走向集中,自下而上地积累投资,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两相结合,构成了黄湖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催化着生态综合体系的发育。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全面了解和推进生态综合体建设,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开拓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对黄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宜居度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影响。

生态综合体是在卫生城镇、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区、文明镇等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科学发展模式。即经济繁荣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社会持续发展和环境优化奠定物质基础;社会稳定、人口适度、精神文明,为经济繁荣、持续发展提供社会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集镇规划、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和环境功能区划科学合理,集镇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环境得到综合整治,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并可持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生态综合体及其建设的基本内涵

所谓生态综合体,是指由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五大要素,通过系统的组合构筑在一个 1 特定的区域的人居环境体系。生态综合体的建设是在镇域范围内实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具体形式和载体,其具体内涵是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和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一重要环节,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把环境建设放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发展之中,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提高综合实力,最终实现镇域范围内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黄湖打造生态综合体的基础和优势

建设生态综合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也是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然体现。生态综合体的打造有其自身规律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同时受政府政策的制约也颇为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镇的经济建设促进了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是打造生态综合体最好时期。总结自身发展经验,吸取先进镇乡的做法,探索我们的生态综合体系,确立指导思想,制定发展目标,不仅是理论上的探索,而且是现实上行动的需要。

西部山区开发、大径山旅游开发、杭长高速建设拉开了大开发、大发展的序幕。黄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态势。

1、黄湖地理区位极其优越

黄湖镇地处余杭区西北部,北与德清县接壤,南与双溪镇为邻,东接彭公,西接百丈、鸬鸟镇,04省道穿境而过,与104国道相接进入杭州外环交通圈,是余杭西北部山区及安吉县山货集散中心。由此,它具有两大突出优势:一是德清与余杭结合部,

2 二是余杭与安吉结合部。这意味着黄湖处在这两大区域双向交流的“碰撞区域”,有利于发展。

2、资源丰富,综合条件好,开发潜力巨大

黄湖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又毗邻双溪漂流、鸬鸟山沟沟景区,且处在大径山旅游开发区内,发展旅游服务业前景可佳。目前黄湖的旅游服务业已经起步,现有特色农庄2户,随着倪猛坞旅游度假项目、王位山滑翔伞俱乐部项目、宋都集团黄湖林区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以及王母山农庄和大马湾休闲农庄的完工都为黄湖今后在旅游服务业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环境保护基础扎实

由于黄湖工业开发起步较晚,生态环境保存较好。2007年赐璧村被评为杭州市十大生活品质之城、杭州市最清洁村庄、余杭区“魅力新农村”等称号;黄湖镇2005年被列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7年黄湖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并入围中国和谐生态乡镇20强;2008年黄湖镇以陈年垃圾清理、绿化美化、庭院整治为重点的“清洁〃绿化余杭”行动,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呈现出一幅“笤溪河道蜿蜒而过,两岸落英缤纷”的美好画卷,全镇风貌焕然一新。这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生态优势对生态综合体的打造产生了显著的效力。

4、生态经济蓬勃兴起

近几年来,特别是黄湖镇实施“绿色、繁荣、休闲、富裕”战略以来,黄湖生态经济风生水起,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

3 的调整不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量的扩张为主加快向质的提高转变,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无公害农产品等多个生态区域已初具规模。

三、黄湖生态综合体发展的指导思想

1、促进黄湖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科学发展,特别是解决经济持续发展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之间的矛盾,是生态综合体发展的总体目标。

主要通过提出的生态综合体目标、生态化发展的重点,完善区域基础设施,明确生态综合体系的空间布局、职能分工、人口迁移规模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2、不割断历史,从黄湖的发展历史和总结黄湖城镇体系发展规律中,探索新历史阶段黄湖生态综合体建设的新路子。

历史上,黄湖作为余杭西部山区的区域性中心镇,其发展离不开外来力量。早期的黄湖就是接受外来影响最便捷的区位,从而成为了西部山区的区域性中心乡镇。

现在黄湖城镇体系中形成的黄湖老街与黄湖新街双中心格局,这种双中心格局将会长久延续下去。黄湖作为余杭西部“门户”,势必加强与西北方向的湖州联系,发展通道经济为其服务;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为核心的大径山旅游业的崛起,是黄湖必须理智利用的有利条件。同时,我们还要加强黄湖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迎接来自杭州、上海的辐射与转移,在为杭州、上海的发展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不断重组、优化产业体系,以加速黄湖生态综合体发展进程。

3、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定黄湖生态综合体格局。大分散、小集中的多中心区域体系布局是由黄湖多山地形所影响而形成的。多中心仍然是今后的基本格局,不可指望只形成一个单中心区域来带动全镇。而是通过分布均衡的多中心,实现职能上的分工和互补,带动全镇的经济振兴。要抓住机遇,强调生态综合的原则,按照城镇体系规划,有重点地、有序地展开。

四、促进生态综合体发展的政策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黄湖生态综合体建设的必然选择 在打造生态综合体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应该体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供给与环境的最优协调。改变过去那种盲目追求经济无节制增长、资源浪费、牺牲环境的片面思想。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设发展要从单纯求大求多向求好求精转变;用地发展要从松散型向集中紧凑、节地型转变,但不能高层高密度的开发;普遍提倡节水、节能,广泛开展太阳能、沼气的利用;建造节能型建筑,推广节能型照明,建设节能型集镇;注意控制适宜的环境容量,优化环境质量。

2、要科学选择、合理确定集镇发展规划目标,是打造生态综合体的首要因素

(1)适当的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是进行集镇建设的基础和依据,目前黄湖常住人口1.35万,外来人口0.3万。鉴于黄湖实际,人口规模在3-5万是最适宜发展的。同时,进镇人口要确有谋生手段、从事生产的本领,不能单纯追求人口规模,进来一批不能自食其力、对集镇发展毫无作用的人口,人口规模扩大也

5 要建立在增加就业岗位的前提上,办理入镇,不能任意放开收留缺乏谋生手段的消费人口,以免带来民生方面的负担。

(2)合理的土地利用。最有效途径就是加强集镇规划,做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千方百计保护农田不受侵占,同时,搞好合理的集镇功能布局,地尽其用,量体裁衣。在确定开发强度时,注意适当密度,紧凑地加以布局;全面优先安排公共用地,包括公共绿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等,做好规划控制,为适应未来的集镇发展提供可行的基础。

(3)高效的集镇经济。黄湖集镇总体是2+1模式,即以笤溪为界划分成两大板块,即:商业文化板块和生态历史文化板块,外加黄湖三桥以东的工业园区。

一是集镇服务业经济的综合发展。溪南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商业区域,据不完全统计现集镇商业区内共有201家个体户,经营范围涉及五金、食品、理发、小餐饮等各个领域,不可否认,这些小商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我镇的经济,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服务质量不高、集镇土地利用率偏低、污染严重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十小行业的整治;为防止环境污染,集镇中心尽量控制小饭店数量,提高饭店清洁度、舒适度;关停或搬迁集镇商业区内所有的企业;加强集商业区内防违控违力度,对于无人居住的老屋实行政府购买,整合土地资源,不断调整存量土地,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现代商业中心。集镇土地弥足珍贵,如何高效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们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可以考虑同种行业合并或重组,通过对集镇存量土地

6 的盘活,打造高效的集镇经济。

二是生态历史文化保护性发展。溪北,以黄湖老街和黄湖兴国禅寺的历史人文为代表,黄湖老街是60、70年代黄湖的商业中心,虽然现在溪北的商业中心已经慢慢取代了黄湖老街,但是黄湖老街并不会从历史舞台退出,反而现存的具有民国时期建筑特色的房屋通过修复、改造、科学规划等保护性手段,她更将以历史的身份再次走进现代发展的大潮,黄湖的佛教文化与悠久历史文化对于发展旅游、影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也要注意旅游交通运输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购物设施的规模、形式、材料和风格等都应该与黄湖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防止生态旅游区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而逐步把黄湖溪南发展成为一个集休闲、度假、影视为一体的生态历史文化板块。

三是工业园区经济的循环发展。黄湖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今后的重点就是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向生态园区转变,即在工业园区内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在园区内实现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这就需要我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意招进来的“商”是否能成为工业园区内“循环链”上可衔接的一个环节。

3、严格执行集镇规划,是实施生态综合体建设的关键 集镇规划包含集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经过论证审批之后,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不论新商业中心开发还是黄湖老街改造,都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十六字方针。黄湖镇

7 目前综合开发率低,主要是热衷于零星划地,给今后的集镇面貌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城建体制上要进行改革,切断“零星划地,分散建设”的后路,特别是现在杭长高速被征到房屋的农户,可考虑由政府出资建设现代住宅小区或者统一规划,取代那种缺乏绿地及配套设备,又浪费土地的农居。

4、严禁沿公路开发建设,确保过境省道畅通,是改善集镇环境的必要手段

04省道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杭长高速两侧是展示黄湖发展成果的至关重要的“广告牌”,如何将最美的一面留给路过的客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对公路两侧的建设,应该按集镇规划严格控制。今后不得批准沿公路两侧建设厂房、农居点等长期占用土地的建筑。

湖黄小学美术教学计划

综合体

白石湖城市综合体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黄口镇生态养猪场

黄湖村党建工作汇报[版]

湖黄小学小学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

生态环保养猪方式的发展趋势

宁湖杭城市带发展趋势分析

农业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

《黄湖生态综合体发展趋势.doc》
黄湖生态综合体发展趋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