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

2020-03-03 16:50: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边际效应: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MU=dU/dQ递减规律:在单位时间内,随着消费同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的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增量不是以恒定的速率增加,其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2.机会成本:用一种或一组资源生产商品而牺牲了用该种资源生产其他商品所带来的收益。

3.边际成本:每生产最后一单位所支付的成本

4.边际收益:边际产量X价格

5.边际产量: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物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的增量。

6.GDP: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的最终物品和劳务市场价值和。

7.CPI:测度是普通消费者在购买一组固定物品。

8.区位: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9.需求门槛: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需求模式,才能支付其基本的运营成本。

10.线路运行费与场地费:线路运行费与运输距离呈线性相关。站场费与装卸、基础设施和管理维护费有关。 11.杜能农业区位论:形成机制:R=pQ-CQ-KtQ=(P-C-Kt)Q (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12:逆杜能圈:辛克莱尔考虑到城市周边非农业用地,大城市的城市用地与边缘地带的农业用地形成激励的竞争。由于作为城市用地,通常比农业用地获得更高的利润,城市边缘区的农民,在期待土地转为城市用地和随时准备抛售土地的心理下,多不愿意在土地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务,而使农业经济趋向粗放。

13.韦伯工业区位理论:运费指向论: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域差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

劳动力成本指向论: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

集聚指向论: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应用研究: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中观尺度研究 纳瓦佛等人的农村聚落环研究

14.规模经济:一个企业随着产量扩大,因平均单位生产成本不断下降所带来的收益。

15.范围经济: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形成的经济性。交易内部化是实现范围经济的主要手段。

16.横向一体化:现有生产活动扩展,以内部增长和追求规模经济为主

17.纵向一体化:向原生产活动上下游扩展,以追求范围经济为主

18:多样化:企业跨行业或部门发展和经营,以外部发展为主

19.产品周期理论:发达国家始终处于新产品阶段,而次发达国家始终处于旧产品阶段,发达国家不愿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然后双方进行贸易。

20.公司生产单位区位特征:全球集中生产型,市场地**,专业化**,跨国一体化**

21.跨国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广泛性,层次性,区域性,多面性,差异性 22.跨国投资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

特点:互补性:跨国公司与区域各具优势,合作的基础。竞争性:双方为利益而竞争,最后达到都可接受的结果。变化性:①全球经济环境,生产系统和跨国公司组织结构不断变化②跨国公司在区域的投资时间改变两者的关系。

主要因素:社会政治背景,结构状况,相对地位

23.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 第二产业:工业与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

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

24.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区域增长的火车头。

特征:具有高速增长的特点,具有高的商品率,是区域之间分工的主体,具有强的关联效应,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25.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26.高比较优势系数:主导产业是在区域比较优势基础上产出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比较优势可以用比较优势系数来测度。它是由比较集中系数、比较生产率系数、比较输出率系数和比较利税系数等构成的一个综合指标。

27.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理论:

1.佩蒂.克拉克定理1)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2)原因: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产业。

2.库兹涅茨法则1)内容:随着经济发展,农业产值所占国民经济比重和农业劳动路所占的比重均不断下降;工业产值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业产值及其劳动力比重大体是上升。2)原因: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其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层次逐渐提高。三次产业之间生产率差异。

3.霍夫曼定理1)内容: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呈下降的趋势。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2)工业化阶段中的霍夫曼比例

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发达,这时霍夫曼比例为5(+/-1)。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比消费资料工业快,但在规模上仍比消费资料工业小得多,这时霍夫曼比例为2.5(+/-1)。

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规模大体相当,这时霍夫曼比例是1(+/-1)。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

4.高加工度化

(1)内容:即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会由原材料工业为中心的结构向以加工、制造工业为中心的结构转化。(2)原因:延长产品的加工链,载流产品附加值。

(3)实例:纺织和服装行业、木材和家具、钢铁和机械。前者原材料和后者组装加工工业

28.极核式空间结构:(1)点到增长极,再到极核式空间结构

29.区域空间结构演变:(1)前工业阶段(农业社会)的空间结构:均质无序,空间要素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相对封闭,相互之间缺少联系。

(2)过渡阶段(工业化初期)的区域空间结构:工业化的起飞阶段,增长极产生打破原有均衡的状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迅速扩大,区域要素开始跨地区流动。

(3)工业化阶段(工业化中后期)的区域空间结构:点轴空间模式发育,新的不同等级的经济中心不断产生,城镇体系日益完善,区域空间结构趋向复杂化和有序化。

(4)后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成为网络型,区域内差异不断缩小,区域将形成一体化的空间结构。

30.扩散机制:1.扩散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

2.生产要素扩散将促进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在空间上趋于相对均衡,有利逐步缩小区域内部的经济水平差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形成原因:避免集聚不经济,寻求新的发展机会,部分经济活动区位指向的作用,政府的政策作用。

4.类型:就近分散,跳跃式分散,等级扩散,随即扩散.31.集聚机制:集聚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集聚会扩大区域差异,导致区域空间结构的不平衡。

形成原因:1)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区位指向相同的经济活动往往都趋向于集中在区域内相关资源和要素集中分布的地方。

2)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出于加强相互联系的需要,一些内在联系紧密、相互依赖性大的经济活动往往就趋向于集中在同一个适宜的地方发展。

3)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由于集聚能够产生集聚经济,所以各种经济活动为追求集聚经济也需要在空间上趋于集中。

32.集聚与扩散的关系:1.在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中,集聚和扩散同时存在2.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集聚和扩散的效应强度不一样。即工业化早期,集聚效应占主导,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工业化后期,扩散效应占主导,扩散效应大于集聚效应。3.两者均存在一定的惯性也是意味着在集聚不经济之前,应主动调节,避免之发生。 33.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均衡增长理论:不发达地区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均衡状态。

非均衡增长理论:不发达地区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均衡状态。

新增长理论:知识在经济增长中日益重要,有形投资流向高技术商品生产和服务投入越来越多,人力资源开发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石。

34.梯度推移学说:

1.区域间经济发展存在梯度:(1)区域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如人均收入,生活物质,精神质量(2)区域间技术水平的差异(3)区域间的市场成熟程度差异(4)区域间市场主体意识的差异

2.基本观点:工业化、现代化、技术、市场等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顺次推进。推进方式: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推移;城市向农村推移。

35.区域分工理论(国际贸易理论):

1.绝对成本学说:各国生产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对外贸易,贸易双方和多方均获得利益。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

2.相对成本学说:根据“两权皆利取其重,两权皆弊择其轻”的原则,选择成本相对优势的产品进行生产,然后进行贸易。代表人物:大卫 李嘉图

3.资源禀赋学说:各个国家利用本国最丰富的资源进行生产,然后进行贸易,即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贸易分工和发生的主要原因。代表人物:赫克歇尔 俄林

4.新贸易理论: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使得生产要素禀赋相同的国家或地区也可以产生贸易。代表人物:克鲁格曼

5.绝对成本学说与相对成本学说的意义:如果A国在生产所有产品的 成本都比B国要高,按照绝对成本学说,A国只能通过从B国进口所有产品,仍然这事不现实的。按照相对成本学说,即使A过在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都比B国要高,但A国可以通过相对比较优势将部分产品输出B国,而进行相互贸易。所以,相对成本学说是对绝对成本学说的一个突破。

6.资源禀赋学说的意义:绝对成本学说和相对成本学说认为同一商品的生产成本国家间的差异是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但为什么生产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存在不同的生产成本呢?绝对成本学说和相对成本学说都没有给予解释。资源禀赋学说给予了解释,认为国家间、区域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国家间同一商品生产成本差异的根源所在。因而,认为要素禀赋差异是出现分工和发生贸易的前提。也就是说资源禀赋理论是对成本学说的进一步解释。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教案

经济地理作业

经济地理1

万科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实习感受

经济地理实习报告

物流经济地理资料

物流经济地理心得

《经济地理.doc》
经济地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