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治理机制问题研究0701

2020-03-02 18:55: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农村基层治理机制问题研究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乡村治理实践不断丰富与完善,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治理模式。在当前群众利益主体多元化、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背景下,中央提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利益格局也不断调整,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地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6%,农民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注前所未有;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农民对事关切身利益的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经济权益更加重视;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农民要求村务公开、透明,参与村集体事务决策的呼声也渐高。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治理的首要一环,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总体要求是: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以保障群众主体地位为核心,以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为突破,积极推行村级自治事务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分离、政府职能与村民自治职能分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拓宽民主参与渠道,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强化权力监

督约束,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普遍的农村都无法以时俱进,在思想上,制度上都普遍存在问题,尤其在村级组织换届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部分群众强烈反映本村上届班子财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处事不公正等,多次上访集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干部群众沟通不畅。一些村干部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益事业发展、惠民政策落实上,向群众宣传沟通不够,“替民做主”。一方面部分群众对村务工作不知晓、不理解、不支持,另一方面不少干部被误解、受委屈,一些村因此干群感情生疏、情绪对立。

二是村务工作监督不力。个别村干部存在“家长制”作风,凭主观意志、人情关系办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不召开党员、群众会议,不按照制度程序办事,不听取群众意见,村务管理缺乏有力有效的监督。有的村几年不做账,不公开账务,即使公开也是一笔糊涂账、“坨坨帐”,低保户评选不公开、不透明,“关系保”、“人情保”时有发生,因而群众对村级组织、村干部评价不高。

三是少数群众大局意识不强。当前农村兴办公益事业,既要靠国家的优惠政策支持、引导,更要靠群众自力更生、自主筹资筹劳。但少数有承担能力的群众大局意识、公民意识不强,推诿扯皮,只愿享受权利,不愿承担义务,导致农村发展不快,村级债务增大,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不和谐因素增多。

治本治根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克服上述问题,在于全面推行“一会五报告四评议”制度,通过加强村务监督、规范村务管理、深化村民自治,促进了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和谐和加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会”即召开全村党员及村民代表联席会。联席会由村支两委负责召集,每季度召开一次,分五个步骤进行:一是会前公示,提前3-5天在村务公开栏公示会议时间、地点、主要议题、两委报告等主要内容。二是征求意见,两委干部、参会党员、村民代表就公示的议题内容和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向其他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三是两委报告,村支两委在联席会上从五个方面向参会人员做全面的工作报告,即“五报告”。四是评议讨论,参会人员根据两委报告的内容,从四个层面进行评议和讨论,即“四评议”。五是形成决议。两委干部现场梳理评议讨论的结果,引导参会人员就是否通过两委报告、村干部工作绩效评价、兴办公益事业、村民自治管理等村内大事进行表决,并形成会议决议。决议经参会人员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对村干部、全体党员和村民均具有约束力。凡涉及需提请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的事项要依法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五报告”即两委干部在联席会上必须报告五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报告计划生育、退耕还林、农村低保、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二是报告公益事业的进展、资金筹集使用、质量监督管理等情况。三是报告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村级财务除每月公示外,每季度还要在联席会上向全体党员及村民代表做全面公开。四是报告上次联席会决议的落实情况。五是报告党员群众关心的其它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

“四评议”即从四个层面进行相互评议。一是党员群众评议干部。主要是针对干部所做工作报告及平时工作实绩进行公开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干部评议党员群众。主要对党员群众参与本村的各项工作和效果进行评议。三是群众之间开展评议。以先进示范带动后进,让群众教育群众,真正让少数不支持工作、不履行义务的群众认识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四是干部之间开展评议。让班子成员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有的放矢进行改正,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在完善上述的村级管理制度的同时,提高村民的参政议政的意识。从各方面着手宣传村民主人翁精神知识,普及每个村名都有选举权的义务和被选举权的权利,从而使村民自主参加村里工作,真正形成村集体村家庭的氛围。

三、新机制下预期能取得的成效

一是加大监督力度,规范了村务管理。各村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途径,通过召开联席会,群众心中有数了,对不合理的工作安排,群众当即提出修改意见,村上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群众更有效、更有力的监督,确保村务管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各村按照联席会上群众的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普遍推行了办公日制度、集体办公制度,确定每旬3天为办公日,村三职干部均到村活动室集体办公,受理群众诉求,方便群众办事。通过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每月到乡做账和每季度在联席会上公开账务,消除了群众疑问,重塑了干部良好形象,提高了干部威信。

二是深化村民自治,凝聚了发展合力。村务管理新制度的推行,

扩大了基层民主,拓展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途径,增强了群众的主体意识,提高了群众自我管理村级事务的能力,群众支持村务工作、履行应尽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极大提高,凝聚了发展合力,促进了各项工作,且加快了发展步伐,改变了落后面貌

三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一会五报告四评议”通过党员、群众、干部间的互评活动,化解了干群、党群间的矛盾,促进干群、党群和谐,干部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干部的信任进一步增强,同时也提高了村民自主参政议政的意识,体现了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

总之,面对经济发展严重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现状,村支两委应充分发挥联席会作用,落实推行“一会五报告四评议”,宣讲政策、凝聚人心、破解难题,让发展为先的观念深入人心,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商定共同发展思路、目标、举措。

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问题调查研究

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重要指示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之研究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问题研究

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的创新实践与启示

农村基层治理南街村

治理机制

农村基层宗教组织与农村治理研究

农村新社区治理机制的研究

《农村基层治理机制问题研究0701.doc》
农村基层治理机制问题研究070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