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观 四个认同专题

2020-03-03 00:32: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习民族团结-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人同的计划

浏览次数:308次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10-11-5 21:17 | 提问者:wyc890415

推荐答案

民族团结论文-共谱民族团结之曲 共唱民族团结之歌 --哈尔莫敦镇党委民族团结先进事迹 哈尔莫敦镇位于和静县城西南部,距县城直线距离30公里,平均海拔1192米。全镇东西最长112公里,南北最宽47公里,总面积37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万亩,林地3.43万亩,山区与平原天然草场47.77万亩,人工草场3.61万亩。现辖7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共有5782户20968人,其中农业人口19544人。境内驻有大山口电站、新天国际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原料基地、莫乎查汗扶贫农场等单位,2001年10月撤乡建镇。多年来,哈尔莫敦镇党委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将民族团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班人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当作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蓬勃发展。

(一)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多年来,镇党委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着重坚持了“三抓”: 一是抓经常性的教育。镇党委把民族政策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党政机关干部政治学习计划,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坚持不懈地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民族政策的学习,采取党校培训、专题辅导、座谈交流、印发学习材料等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等方式,对广大干部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邓小平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宣讲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分裂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抓每年五月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坚持把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结合起来,以活动为载体,力争做到年年有新的内容,年年有新的办法,年年有新的成效。在教育月活动中,经常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联欢晚会、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板报比赛、电视专题片展播等活动,并组成宣传队深入各村组进行民族政策宣传,为少数民族提供服务。今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镇广播电视站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即将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利用每日的黄金时段在自办节目设置了《民族大团结》的专题、专栏节目,播放专题节目19期,宣传标语达40余条/次,播放专题电教片6期。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族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民族团结教育。三是抓舆论宣传。利用横幅、宣传标语、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广泛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了民族团结教育,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大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增进民族团结。我镇境内居住着汉、维、蒙、回等13个民族,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田地相连,水流贯穿,各民族朝夕相处,休戚相关。今年7月,由于连续降雨,引发洪水,我镇部分村组受到洪水的袭击,尤其是以维吾尔族群众居多的夏尔莫敦村较为严重,被洪水冲毁的小麦、辣椒、西红柿、打瓜等农作物面积就近1000亩。为帮助群众排忧解难,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族干部职工200余人夏尔莫敦村受灾农民抢收农作物。在受灾现场,虽然是阴云密布,但这并没有影响大家为受灾农户服务的热情,各族党员干部你追我赶,用近4个小时,为10余家维吾尔族农民捆麦子近70亩。镇党政一班人把各族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心系各族民族,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镇党委采取党政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的方式,帮助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镇党委、政府6名汉族领导干部包联贫困户6户,其中少数民族4户,包联信访户6户,其中少数民族3户;5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包括贫困户5户,包联信访户5户(其中汉族3户)。

(三)加强民族融合,促进经济发展。一是为发展民族经济,我镇坚持对口帮扶的原则,自2002年以来,镇党委开展了“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工程,从党政机关、各站所抽调工作人员组建了“三民”工作队,按照镇党政领导干部每人包联1个村、2个组、20户农户(包括各个民族),一般干部每人包联1个村、1个组、15户农户(包括各个民族),党政机关、站所干部包联农户率达到90%以上。通过帮扶,工作队把信息、技术带给各族群众,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促进全镇经济发展。二是为加强民族团结和相互了解,在各村两委班子的配备中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职数,全镇7个行政村共有少数民族领导干部 15名,加强了村级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在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中,也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同志。三是利用节假日举办寓教开乐的文体活动,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多年来,哈尔莫敦镇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无一起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件发生,哈尔莫敦镇各族干部群众互相支持,亲如一家,共谱民族团结之曲,共唱民族团结之歌,保持了全镇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好局面,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学习民族团结-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人同的总结

浏览次数:311次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10-11-5 21:22 | 提问者:wyc890415

推荐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华民族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民族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在当代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的一个重大问题,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得到正确解决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这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八十多年的比较中,以及外国处理X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不断推动解决民族问题实践的发展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动民 族工作实践的发展。进一步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崭新的民族理论,全面总结和系统概括 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主要包括: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不断增多,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少数法权利和利益;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不断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X小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作出贡献;X族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与问题交织在一起,在处理X族问题时要注意贯彻党的政策。这些基本观点形成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论在中国发展的过程。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X族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才开创了我国X族工)作的新局面。而这一切都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实践的发展。

二、科学阐明了民族问题的内涵,的根本的途径能否对什么是民族问题给予回答,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怎样解决X族问题以及!能否解决好X族问题,因而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关系。”这一科学论断,把“发展”的范畴(入民族问题,是关于民族问题理论上的最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最突出的为我们正确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正确观察和研究当前民族地区存在的各种困难和矛盾,进而制定正确的政策措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发,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同繁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有一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我国,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全国实现了现代化,没有个民族的共同振兴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纪之交,党中央在“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基础上,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关系全国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X疆稳定,关系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战略任务。十六大明确要求,西部大开发要在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西部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地方,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实施民族地区大开发;实现西部大发展,就是实现民族地区大发展。西部大开发明确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进一步指出我国的民族问题必须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的全局中来解决,解决好民族问题又有利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各族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坚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三、鲜明确立了做好民族工k作的指导原则,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根本保证2005年5月27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关于X族问题、民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始终坚持和全面贯彻,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他强调要始终坚持和贯彻以下重要指导原则:其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多民族的国情和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其二,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其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坚持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分类指导,制定并实施符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的政策措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X。其四,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其五,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各族人民利益,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

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在民族工作中,坚持“两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体现了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体现了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是科学发展观在民族工作上的具体应用和生动体现。在当代中国,抓住了这一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X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两个共同”主题的实践要求,就是民族工作必须是发展和团结两手抓。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团结是硬任务,是第一职责。民族工作首先是做好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工作。只有抓好了团结,使民族关系融洽和谐、社会稳定有序,才能服务好发展这项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没有团结稳定,一切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总书记突出强调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具体部署上,都要切实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当前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仍然是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实现平等、团结、进步的最大障碍。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民族工作要通过推动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民族团结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

五观 四个认同 发言稿

五观和四个认同

五观 四个认同教育学习心得

“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实施方案

五观、三史、四个认同心得

“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六中五观、四个认同试题

开展“五观”“四个认同”教育活动简报

“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活动总结

《五观 四个认同专题.doc》
五观 四个认同专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