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

2020-03-03 17:12: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病例讨论】产科麻醉 - 妊高症,HELLP,死胎

可乐雪碧

1楼

病例

女,36岁,主因停经35周加2天,血小板减少3月,水肿加重1周,皮肤黄染1周,血压升高1天于2009年5月24日下午4:30收入院

现病史:平素月经规律3-4/28-30天,末次月经2008-9-20.停经50天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孕期未定期孕检,3月前因间断刷牙轻微出血就诊于当地医院,发现血小板减少,初步诊断:

1、妊娠期贫血;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叶酸+VB12口服。一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后逐渐加重至全身,休息后无好转。一周前水肿加重,伴有厌食、恶心、呕吐、乏力症状伴有全身皮肤黄染,自觉眼花,未予处理。今日外院产检时因考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症不除外\"转入我院。

既往体健,于2005年顺产一女婴。

查体:体温:36.5℃,脉搏:9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60/100mmHg,一般情况尚可,轻度贫血貌,皮肤和巩膜轻度黄染,右前臂见一3㎝×2㎝大小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异常肿大,双肺(-)。腹部膨隆,呈蛙腹,移动性浊音阳性,腹壁指凹性水肿,双下肢水肿4+。

入院查血常规():RBC:3.07×1012/L,HCT:0.335L/L,MCV:109.1fL,MCH:38.1Pg,PLT:31×109/L.余项正常;尿常规:尿蛋白(3+),凝血系列():凝血酶Ⅲ含量测定:26.3%(75-135%),D-二聚体含量测定:1040ug/L,余项正常;行肝功能检查(因条件所限不能查生化全项):GPT:982u/L,总胆:52.51mmol/L,直胆:33.7 mmol/L;间胆:18.81 mmol/L,急诊生化:BUN:12.3 mmol/L,Cr:171 umol/L 。腹部彩超:腹腔积液(最大深度3.2cm),双肾损害(双肾增大,双肾积水),死胎。

入院诊断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子痫前期;

2、HELLP综合症;

3、浆膜腔积液;

4、G2P1G35W +2;

5、胎死宫内;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讨论

HELLP综合征起病急骤病情危重,需立即终止妊娠去除病因,

1.如何尽可能的于术前快速调整病人状态?术前需要完善的检查都有哪些? 2.本病例为死胎,如为活胎,从母婴安全的角度出发如何选择麻醉方式及方法。 3.麻醉如何管理? 1)需采用哪些检测手段?

2)如何保护肝肾功能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3)如何掌握补液量及补液种类以满足需要且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from:dxy 分享到: 更多

2011-07-29 回复

医通

2楼

手边一篇相关文献,也许对你有帮助,以下是转贴,非原创。

HELLP综合症是以“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妊娠并发症。发病早期常常被误诊。很多学者认为HELLP综合症是子痫前期的一种,其实它是另外一个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据报道,HELLP综合症的发病率、死亡率高达25%,故早期诊断很重要。血小板减少是HELLP综合症的可靠诊断指标。D-二聚体试验可以帮助判断子痫前期的患者是否发生了HELLP综合症。主要的治疗的是支持治疗,包括预防子痫,血压高者控制血压等。妊娠未足月者应保守治疗,已足月者应终止妊娠。有些患者需要输血;皮质激素的应用有良好的疗效。比较罕见的难治型HELLP综合症可采取血浆析出疗法。

1982年,以“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的首字母缩合成HELLP表示HELLP综合症。这种综合症以前被认为是子痫前期的一种表现,但此综合症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与子痫前期一起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和HELLP综合症是相关的疾病,且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因HELLP综合症的发病率、死亡率高,故围产保健医生应熟悉此病以便于早期诊断。

病因与发病机制

HELLP综合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系统疾病与异常的血管紧张性、血管痉挛、凝血功能异常有关。目前,还未发现公认的促使该病发生的因子。HELLP综合症是一些导致微血管内皮损害,血小板激活的损害的最终表现。血小板激活后,血栓素A,5羟色胺被清除,导致血管痉挛、血小板凝集、聚合,进一步形成血管内皮损害。由此启动一连串反应,只有妊娠终止后才会停止。

HELLP综合症的溶血是一种微血管溶血性贫血。红细胞通过存在内皮损害和纤维蛋白沉积的小血管时变成碎片。外周血涂片可见球形红细胞,裂红细胞,三角细胞,多刺状细胞。肝酶升高可能是因纤维蛋白沉积于肝窦,导致肝血流被阻断造成的。肝血流中断可导致门静脉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可发生肝内出血,导致肝包膜下血肿,肝消耗性疾病及血小板破坏。

尽管一些学者推测HELLP综合症主要的发病过程是DIC,但大多数患者并没有表现凝血功能异常。发生DIC的HELLP综合症患者通常病情进展快。所有HELLP综合症患者可能都潜在凝血功能异常,但一般不易发现。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HELLP综合症的发病率占总妊娠数的0.2-0.6%,而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占5-7%。4-12%的子痫前期与子痫患者会发生HELLP综合症。如果没有出现子痫前期,则HELLP综合症难以早期诊断出来。HELLP综合症的危险因素与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不同。见表1。 HELLP综合症 子痫前期

初产妇 经产妇

分娩年龄>25岁 分娩年龄45岁 白种人多见 有子痫前期家族史,缺乏基本的产前护理,和 糖尿病,慢性高血压,多胎妊娠尽管11%的患者孕周小于27周,但HELLP综合症常见于晚期妊娠。64%的患者发生于分娩前,31%的患者发生于分娩后。产后48小时是发病高峰期,但临床症状、体征可以直到产后7天才出现。

临床表现

患者主诉症状不典型时,医生难以早期诊断。大约90%患者全身不适,65%有上腹部疼痛,30%有恶心、呕吐,31%头痛。因HELLP综合症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故凡是身体不适或晚孕期间有类似病毒感染症状的孕妇均应化验血常规、肝功能。

HELLP综合症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无异常,但90%的HELLP综合症患者出现右上腹肌紧张。因正常孕妇中30%出现下肢水肿,故水肿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标志症状。HELLP综合症患者可出现轻至中度的高血压、蛋白尿。此疾病的鉴别诊断包括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

因临床表现各异,故HELLP综合症的诊断通常比发病时间延迟8天。大多患者一开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胆囊炎、食管炎、胃炎、肝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在一项有关HELLP综合症患者的回顾性综述中,14名患者仅有2名患者的初步诊断是正确的。

诊断性检验

HELLP综合症的三大特征是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HCT的变化一般最后出现。当HCT正常,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时,提示存在溶血。一般,血清转氨酶中度升高,最高可达4000U/L。血小板最低可达6x109/L以下。当血小板降至150 x109以下时应引起重视。除非发生DIC,否则,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量在正常范围内。如果一个患者的血清纤维蛋白原低于300mg/dl(3g/L),则可以认为发生了DIC,有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时,更有利于诊断DIC。

蛋白尿,尿酸浓度增加是子痫前期而不是HELLP综合症的诊断指标。血小板才是HELLP综合症最好的诊断指标。所以,产前血小板下降的孕妇均应排除是否发生了HELLP综合症。最近有报道,D-二聚体试验阳性的子痫前期患者应高度怀疑是否发生了HELLP综合症,因为D-二聚体是早期轻度凝血障碍的特异指标,且D-二聚体早于凝血功能表现出异常。

分类 HELLP综合症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根据临床表现分,表现为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其中一或两项者为部分性HELLP综合症,三大症状均表现的为完全性HELLP综合症。完全性HELLP综合症比部分性HELLP综合症更容易发生DIC。完全性HELLP综合症应在48小时内终止妊娠,部分性HELLP综合症可保守治疗。

另一种方法是按照血小板的数量分类,I级:血小板少于50x109/L;II级: (50-100)x109/L; III级: (100-150)x109/L。I级HELLP综合症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II-III级HELLP综合症患者。

治疗

HELLP综合症,最好的监测指标就是乳酸脱氢酶(LDH)和血小板。实验室检查异常通常出现于产后,产后24-48小时是高峰。LDH出现回升提示病情好转,血小板开始恢复正常。血小板与并发出血有关。当血小板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母胎预后较好。过去认为一旦诊断HELLP综合症,就应立即终止妊娠。近来有报道保守治疗并不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应结合孕妇年龄,母胎条件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血压在160/110mmHg以下,肝酶升高与右上腹疼痛无关,可予以保守治疗。一项研究发现对于孕周小于32周的患者保守治疗(休息、补液、严密观察)可以平均延长15天妊娠时间,并不增加复发率。对胎儿,延长妊娠时间,可缩短出生后在新生儿ICU的时间,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保守治疗的患者应安置在一个有新生儿ICU和围产科医生的护理单元。

过去,HELLP综合症患者常规以剖宫产终止妊娠。现在认为,重症者,发生DIC或者孕周

HELLP综合症应常规用激素治疗。产前大剂量地塞米松10mg,静推,1/12小时,可以有效地改善与HELLP综合症有关的实验室异常指标,延长妊娠时间,利于患者好转,促进胎肺成熟。 产前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不能改善产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但产后继续使用激素可以促进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如果血小板少于100x109/L,应持续予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直到肝功能恢复正常,血小板大于100x109/L。

无论有无高血压,都应预防性应用硫酸镁防止子痫。先予以初始剂量20%硫酸镁4-6g,然后2g/小时,根据尿量及镁离子浓度确定用量。注意检查有无硫酸镁中毒症状。若有镁离子中毒,则予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推解毒。

如果血压持续超过160/110mmHg,无论是否使用了硫酸镁,都应降压治疗,这样可以降低患者脑出血、胎盘早剥、子痫的发病率,目的是使舒张压维持在90-100mmHg。最常用的降压药是肼屈嗪,静推,2.5-5mg/15-20分钟(首次剂量5mg),直到血压控制理想。拉贝洛尔和硝苯地平对降压有良效。硝苯地平与硫酸镁有协同作用,故同时使用时应加强监护。利尿剂可以减少胎盘血流量,故不能用于HELLP综合症的降压。高血压危象者可持续给予硝酸甘油或硝普钠。

大约38-93%的患者接受输血治疗。血小板大于40x109/L,的患者发生出血的机率较小。一般患者不需要输血,除非是血小板降至20x109/L。行剖宫产的患者若血小板低于50x109/L,应予以输血。分娩时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并不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不能促使血小板恢复正常。发生DIC的患者应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和红细胞。

实验室检查指标出现异常通常发生在产后,并于产后3-4天开始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指标严重异常者(如:血小板低于30x109/L,肝酶持续升高),需要反复输血,维持产后72小时内的HCT者,可采用血浆析出疗法,使这些患者的血小板升高,肝酶下降。

麻醉注意事项

静脉麻醉和局麻可以减轻疼痛,但不是最佳的镇痛方法。关于硬膜外麻醉,看法不一。如果能成功施行,也未尝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麻醉方法。对于血小板大于100x109/L,凝血功能、出血时间正常者,插硬膜外导管一般是安全的。当施行区域阻滞麻醉不安全时,可以选择全身麻醉。

并发症

HELLP综合症的死亡率约1.1%。1-25%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DIC,胎盘早剥,ARDS,肝、肾衰,肺水肿,包膜下血肿,肝破裂。一部分患者需输血。 胎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为10-60%,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受HELLP综合症影响,胎儿易发生宫内发育迟缓,呼吸窘迫综合症。

预后

HELLP综合症患者应随访,在以后的妊娠中发生HELLP综合症的可能性为19-22%。在下一次妊娠中,有43%的可能性发生子痫前期。按血小板分级,I级HELLP综合症的复发率最高,通常发生第三次HELLP综合症的危险性大大降低。患者愈后口服避孕药是安全的。早期不典型的子痫前期或HELLP综合症患者应筛查抗心磷脂抗体。

关于使用阿司匹林与钙制剂预防子痫前期,争论不一。目前,尚无阿司匹林及钙制剂治疗HELLP综合症的研究。尽管有人报道阿司匹林对早期重度子痫前期有效,但缺乏一个大型、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最近的大型研究中,阿司匹林并不能减少子痫前期的发病率,不能减少围生期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同样,一些研究证明钙制剂可以有效的防止高危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然而,最近一个大型的多中心研究发现,孕期使用钙制剂并不能预防子痫前期,对围生期也没有危害。 2011-07-29 回复

开往明天

3楼

今天收治了一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患者,回顾下几种常见的妊娠诱发肝病的临床特征。

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发病率在孕妇中为1/13000。常发生于妊娠36周,也有妊娠第28周发生者。70%患者开始的表现是恶心与呕吐,多数可出现上腹疼痛或厌食。上述症状出现后1-2周常出现黄疸。不积极治疗可能出现重型肝炎,肾功能衰竭、胰腺炎、癫痫发作、DIC、子宫出血、昏迷及死亡。AFLP特征为黄疸、肝性脑病及先兆子痫体征(50%患者有先兆子痫)。实验室检测显示白细胞升高(>15×109/L)、ALT升高(300U/L)、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低白蛋白及75%患者有DIC。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脏脂肪浸润。出现AFLP时应中止妊娠,有人主张症状轻时行期待疗法,但是多数患者的病情可迅速恶化,危及孕妇与胎儿生命。分娩后1-2d,病情可继续恶化,其后可逐渐恢复。

今天收治的那例病人也是一例先兆子痫的患者,产前有黄疸和肝功能异常,产后病情迅速加重,黄疸进行性升高,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和低血糖,并且伴有肾功能损害、无尿,入室后行保肝和肾脏替代(CRRT)治疗,准备明天行肝脏B超检查。

2、HELLP(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降低综合征) 该综合征是严重先兆子痫的一种并发症。所有孕妇的发病率为0.1%~0.6%,而严重先兆子痫患者中为4%~12%。70%患者出现于妊娠的第27~36周,30%患者发生于产后。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及血清乳酸脱氢酶浓度升高;血清转氨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

AFLP与HELLP综合征有共同特征,即血清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升高、出血和肾功能衰竭。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有较多相似处,治疗原则也很相似(尽快终止妊娠)。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展到较严重阶段的并发症之一,故也有人认为AFLP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内在联系。鉴别:大多数HELLP综合征病人不存在低血糖征,这不仅是HELLP综合征与AFLP之间的一个很重要的鉴别要点,且低血糖本身还提示肝功能衰竭和预后险恶。另外,HELLP综合征时,仅PLT减少,余凝血指标无明显异常,转氨酶升高更明显,溶血指标阳性。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通常发生于妊娠晚期,其发病机制不明确。主要表现为瘙痒,夜间感觉重。20%~60%患者出现黄疸,表现为典型的阻塞性黄疸特征,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分娩后迅速消退。此病多见于有该病个人史和家庭史者,口服避孕药曾发生胆汁淤积者也多见。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但很少超过103umol/L,碱性磷酸升高为正常值的4倍,丙氨酸转氨酶一般是正常的2-10倍。肝内胆汁淤积的血清总胆汁酸也可升高10-100倍。肝内胆汁淤积可导致早产和死产。产后出血的原因是维生素K吸收减少。最初的治疗是应用镇静剂和止痒剂以改善瘙痒症状,熊去氧胆酸有一定疗效。惟一有效的方法是分娩,可以在胎儿肺发育成熟时提前中止妊娠,大部分病例在38周,少数在36周。对母亲惟一远期后遗症是患胆结石的概率稍微增加。

ICP和AFLP相鉴别:

1.ICP首发症状为瘙痒,呈持续性,白昼轻,夜间加剧,可伴有疲劳、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及脂肪痢。

2.黄疸:20%-50%患者可在瘙痒发生数日至数周内出现轻度黄疸,部分病例黄疸与瘙痒同时发生,伴尿色加深,与分娩后数日内消退。

3.血清胆汁酸升高,使ICP的特异性证据。在瘙痒症状出现或转氨酶升高前数周血清胆酸已升高。

4.肝功能测定:AST、ALT有轻到中度升高,升至正常水平的2-10倍;部分患者血清胆红素轻到重度升高,很少超过85.5umol/L,其中直接胆红素占50%以上;碱性磷酸酶在ICP患者中升高水平不一。

5.ICP患者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减少,致使凝血功能异常,导致产后出血,也可发生糖、脂代谢紊乱。

6.ICP患者无发热、急性上腹痛等肝炎的一般表现,如果患者出现剧烈呕吐、精神症状或高血压,则应考虑为AFLP。

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记录

护理病例讨论.

神经内科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

疑难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doc》
病例讨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