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测绘实习

2020-03-02 23:18: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巩固《中国建筑史》课程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实地实物测绘,深入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古建筑的结构与形式等建筑特征。

2.掌握建筑测绘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大家调研、收集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针对中国古式园林建筑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热爱。

4.通过实地调研,使大家正确掌握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从建筑理论上树立正确的建筑观。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2014年6月18号

根据学校授课安排,我们在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公园进行维古建筑测绘实习,以参观为主要任务。

三、实习参与人员

13级建筑学专业学生

四、实习内容

2014年6月,老师为大家安排了湘潭市古式园林建筑测绘参观活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三年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大多数同学对古建筑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对于如何应用所学知识以及古建具体的形态还是知之甚少。所以,大家急需这样一次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全面认识了解的机会。

这次的课题我们选择了湘潭市雨湖公园的夕照亭。

6月18号上午,我们小组参观了夕照亭。夕照亭下辟出清池,清池岸边垒怪石嶙峋假山。亭成四方形,四角重檐,边长8.7米,四周石栏环抱,内外八根石柱。亭顶有二龙戏珠图案,枋檩彩绘麒麟、蝙蝠、镂雕狮、鹿等走兽,形态生动逼真,是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佳作。 在湖上桥上,将镜头对准了平时那些只能远观不能近赏的雕梁画栋、蟠龙金顶……从近距离欣赏这些或修缮一新,或风雨斑驳的精美。顶部是琉璃瓦,二层檐下是装饰精美的木结构,纯手工雕刻的麒麟、人物、故事、凤头、祥云、鲤鱼等很多都是顺治年间的旧物。檐角是雕龙与飞檐,亭子顶端是莲花状木质装饰,亭子的走廊全装饰了栩栩如生的麻石动物

夕照亭已成功申请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天,相关部门为其树立了文物标志碑。

夕照亭始建于宋代,改建于清顺治年间,是原江西会馆后花园之水阁凉亭。现位于雨湖公园周家山处(十六中附近),亭下有清池,岸边垒着怪石嶙峋的假山。亭子为四方形,四角重檐,斗拱结构,四周石栏环抱,内外8根石柱。亭顶有二龙戏珠图案,枋檩彩绘有麒麟、蝙蝠、镂雕狮、鹿等走兽,形态生动逼真,为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佳作,更与雨湖的“双璧无瑕”等7处景点交相呼应,形成雨湖八景。亭依清池,假山花径深深,夕阳西下,虹桥波光灿灿。观斯亭,八柱立石基,重檐飞金瓦;四角翘,彩凤朝阳,五脊峻,双龙戏珠;蜂窝斗拱,精雕细刻,彩绘穹顶,龙腾鲤跃;麒麟蝙蝠狮鹿,吉草佳木祥云,萦绕梁枋、檩椽、望板其间。真乃境幽、势宏、景和,实为古代园林建筑之佳构也。考虑到夕照亭年久失修,不利于景点的观赏、保护,2011年,湘潭按照“修旧如史”的原则,对其进行了修缮。由于年代久远,近些年来,夕照亭损坏严重,外部彩绘油漆大多褪色,木结构出现了朽烂和变形,石质部分则多处开裂,同时,夕照亭还频遭小偷光顾,亭内很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成为了他们盗窃的目标,龙头、麒麟、风铃等物品都曾遭过窃。“不仅外观日渐陈旧,还频现安全隐患,夕照亭已经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了”。

“工程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古亭四角重檐都发生了偏移。”施工人员介绍,不过,相关修缮方案已经敲定,在对夕照亭的修缮过程中,将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持其原貌。

夕照亭是三百多年的建筑,楼阁亭台分两层,石木结构,面积约128平方米,亭高约15米,二层繁复的重檐屋面,藻井天花,外走廊,四个木柱,万字隔扇窗。

五、测绘工作记录

1、测绘准备工作:在实地测绘之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测绘的主要内容,并讲解了夕照亭的历史及改建。把需要测绘用的工具告诉我们,叫我们怎么使用测绘用的工具一级测绘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到达夕照亭时,我们首先大致的了解才了一下亭子的总体布局,周围的环境,测绘的范围对象。然后仔细德邦观察亭子的特色,平面形式,构架方式,屋顶形式,台基状况和彩画等等。

2、测绘工作分配:

我们组总共有六个人,就把测绘对象分为四大块:有的人负责做总平面图,画周围道路与入口人流走向等等,还有立面图,剖面图,及其拍照,采集信息。每人画一个方面,另外的人负责拉尺子测量。然后组员再商量出图与建模。

建筑群的总平面图。这是对非单体建筑,即如有院墙、牌坊、廊庑、古碑刻、道路等构筑物的建筑而言的。测绘总平面图应该准确地表现出各单体建筑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间距,使其总体布局和环境一目了然。

单体建筑的各层平面。这一项内容的测绘相对容易。对于大部分的建筑一般只需皮卷尺、钢卷尺、卡尺或软尺就可以测出所有单体建筑的平面图。测绘平面时最重要的是先确定轴线尺寸,之后单体建筑的一切控制尺寸都应以此为根据。确定轴线尺寸后,再依次确定台明、台阶、室内外地面铺装、山墙、门窗等的位置,平面图就确定了。

单体建筑的正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对于法式测绘,因为没有搭架,无法上到建筑物上用皮卷尺测量高度,所以这一类立面图都必须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测量。粗略测量时,我们可以仅借助竹竿和皮卷尺、铅垂球测出高度。但是要用做档案记录时,单层的建筑,如果有可利用的反射点就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测出高度,如果没有反射点可以通过全站仪测出两点之间的高差就是建筑的高度。

单体建筑的纵剖面、横剖面。测量方法与测绘立面图的原理一样。不同的是剖面图要更清晰地表达出各层之间的构造关系.

六、测绘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在测量高度的时候,由于亭子是两层式的,但不能到达第二层,我们根据了结构用激光测距仪来测量和计算每一部分的高度。有的部分是不能测到的,我们在外面只能用眼睛估算出它的高度。最后,我们测出亭子的高度是15.07M,然后查了网上的资料才知道亭子的高度是15M,跟我们计算的误差很小。

可能起先谁也没有估计到为了得到这些资料和数据会遇到很多的麻烦。由于体量的过于庞大令我们一开始根本无法入手,还有房屋本身结构上的复杂性使我们一度有点灰心丧气;当然,由于我们大家的努力这些困难被我们一一地克服了。体会最深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对建筑测绘的认识;无论是从建筑大轮廓的把握上,局部细节的处理,还是其中相互的连接,等等,我们都走了不少弯路。最后通过分析和反复的论证我们还是的出了最为精确的数据尺寸。这些在实地的工作中所得到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中永远无法得到的,因为有些结构很难通过想象去完成;更甚至于有时你看着实物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误差和错觉的产生。这样反复的验证和观察对我们对于建筑结构的理解和体量的把握上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锻炼对于我们将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所有的同学都受益非浅。

应该说虽然我们没有很先进的测量设备,但是我们还是很好的完成了测量的任务。一些自创测量方法更是我们智慧的体现,也许这正是此次测绘考察的真正目的。

事实上,我们得到的又何止是这些?同学间的了解,从刚开始模糊到最后的清晰,无论是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总是一份珍贵的收获,因为当你了解了一个人时就是多了一段经历,多了一份对自己的了解。有什么比这样的经历更好的收获呢?还有那一份对老屋的情结,我永远忘不了。正由于此吧,当我最后告别十天来朝夕相处的这位老朋友时,一阵莫名的伤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想这个朋友所经历的远比我所要了解的要多的多,相对于它来说,我们所遇到的那些所谓的困难有算得了什么呢?我相信它是有生命的,它肯定知道我们这几个小孩这十天想干什么;我相信它有灵性,是它在我们困难时会给我们灵感;我相信它的善良,因为当看到我们克服了困难获得了想要的数据时,它笑了------

七、实习感受

首先对古建筑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特别是明清建筑。屋顶的各种形式,建筑的组成,结构类型,斗拱的组成以及机构特点,彩画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内涵是博大精深的,然而,我们平日里对古建筑的关注太少了,经过这次测绘,我们又对古建筑的知识进行了更多的了解以及巩固。另外由于这次对古建筑深入的测量也激发了我们对古建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多的关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国传统的文化。

其次,加强了我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由于测量中有很多地方无法具体的量到,只能靠估算,大家就集思广益想了很多方法,例如查砖匹、根据阳光角度,数学方法等。

再次,培养了我们认真严谨的态度。由于古建中有很多部件,我们就必须对每个部件的每个尺寸进行测量,进行记录。同样,画草图,校对数据,画CAD图都需要认真仔细,通过这次测绘,这在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中都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品质。

最后,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次测绘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大家必须分工合作,既要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又要协助队友测绘。 关林两天的测绘让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我们上中建史时虽然课本上说得很详细,但是对于古建真正的了解还不如这几天学到的东西,凡事只有亲身经历才不会容易忘记。对于古建的结构,斗拱怎么支撑屋梁,檐角如何翘起?我们在做平立剖时是将古建重新建造了一遍,这种过程让我们加深了对于古建的了解,虽然这只是万千古建中的一种,但是我觉得中国古建的结构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其实这次让我真正的收获是让我知道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前都是闭门造车,我想以后我会改变这种现象,多注重观察,去深入了解。

2014.06.18

古建筑测绘实习指导书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古建筑测绘实习心得

古建筑测绘

中国古建筑测绘实习评分标准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1

屏山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古建筑测绘实习.doc》
古建筑测绘实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