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加工工艺要控制的5大关键因素

2020-03-03 08:51: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注塑加工工艺要控制的5大关键因素

作者:admin 来源:admin 点击:0 发布时间:2012-7-24 10:53:54

注塑加工成型工艺对制品的成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合理的模具结构和优化的工艺参数是成型优良制品的前提。因此,为了保证制品的质量,要对注塑成型工艺进行相应的控制。主要包括填充过程控制、保压过程控制、保压切换控制以及冷却与模温控制等,下面对这些工艺控制进行具体的介绍。

1.注塑加工填充过程控制

塑料在填充过程中,在料筒中受到螺杆的剪切和加热圈加热而塑化。塑料的熔体在螺杆运动的驱使下通过喷嘴注入模具型腔。由于在填充过程中料筒的体积保持不变(塑料的压缩比较小,密度的变化相对来说可以忽略),因此注塑机的体积注射速率正比于螺杆的线性推进的速度。利用这种关系通过控制螺杆的运动进而控制注塑机体积注射速率。螺杆的运动是由注塑机的液压回路控制的。现在的注塑机基本上都采用了封闭的控制系统,因而可以实现对注塑过程的多级控制,以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

螺杆推进速度的变化,引起体积注射速率的变化,进而达到填充过程中相对均匀的熔前速度。如前所述,由于注塑过程中制品的截面是不断变化的,即熔前面积是不断变化的,要想保持注塑过程中的熔前速度一致,必须根据变化的熔前面积实时调整螺杆的推进速度,这一点在实际中非常困难。实际使用中,只能采用分段控制螺杆速度的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

2.注塑加工保压过程控制

保压压力控制对于减小飞边和防止机械损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保压压力控制方式有助于减小制品收缩,提高制品的外观质量。保压压力一般为注塑压力的80%~90%。保压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对成型不利。过长会使得保压不均匀,塑件内部应力增大,塑件容易变形,严重时会发生应力开裂。过短则保压不充分,制件体积收缩严重,表面质量差。保压曲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恒定压力的保压,大约需要2~3s,称为恒定保压曲线;另一部分是保压压力逐步减小释放,大约需要ls,称为延迟保压曲线。延迟保压曲线对于成型制件的影响非常明显。如果恒定保压曲线变长,制件体积收缩会减小,反之则增大;如果延迟保压曲线斜率变大,延迟保压时间变短,制件体积收缩会变大,反之则变小;如果延迟保压曲线分段且延长,制件体积收缩变小,反之则变大。

可以通过特定的软件工具如MoldFlow的分析结果来判定保压数据。当型腔完全充满时,保压开始;当熔料前端停止流动时,说明型腔已经补缩达到一定程度,或者说熔料已经不再前进,此时恒定保压结束,延迟保压开始;当浇口完全凝固时,喷嘴对型腔的补料结束,保压结束。任何一种塑料原料都有自己的不流动温度,不流动温度的值略大于该原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当熔料温度下降到它所对应的不流动温度后,熔料便不再流动。通过填充过程的动态温度显示可以很容易地获取熔前的不流动温度,从而确定延迟保压的准确开始时刻。

3.注塑加工保压切换控制

注塑填充过程中当型腔快要充满时,螺杆的运动从流动速率控制转换到压力控制。这个转化点称为保压切换控制点,即V/P转换点。保压切换对于成型工艺的控制有非常大的意义。保压切换点以前主要是通过螺杆的旋转,使得熔料前进,熔体的速度和压力很大。保压切换以后,螺杆停止旋转,只是通过螺杆的向前挤压推动熔料前进,压力较小。如果不进行保压切换,只是通过螺杆旋转推进塑料前进,那么当型腔充满时压力仍旧很大,造成注塑压力陡增,所需锁模力也会变大,甚至会出现飞边等一系列的缺陷。保压切换的选择应该适当,过早或过迟的保压切换都对成型不利。过早地进行保压切换会使充模压力降低,充模困难,甚至出现打不满的现象。过迟的保压切换将导致注塑压力增大,甚至于出现飞边。保压切换可以根据位置、体积、压力等进行。例如,当注塑压力达到某一定值时即进行保压切换。如果按照体积值进行切换,一般选择型腔填充到95%(注塑体积)时进行切换。注塑机中的保压切换一般都是按照注塑位置进行的,也就是说当螺杆行进到某一位置随即发生保压切换。

4.注塑加工冷却与模温控制

模具温度对于成型工艺的影响很大。如果模具温度太低,一方面塑料熔体冷却变快,凝固层厚度增加,熔体粘度也增加,导致成型压力变大,成型相对困难;另一方面,塑料熔体的流动不顺畅,容易出现流动痕迹,制品的轮廓不光滑,同时熔接痕的长度和清晰度都变大,制品外观质量下降。模温对制品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结晶型塑料制品。模具温度直接影响到结晶型塑料的结晶程度和结晶质量,参见第3章。例如,PA6属于半结晶型材料,其结晶程度随着模温的升高而变大,结晶质量也随着模温的升高而增高。随着结晶程度的不断提高,晶相和非晶相的比例逐渐接近,制品透明程度下降。当模温为60℃时,制品是完全不透明的;当模温降到20℃左右时,制品是完全透明的。但模具温度也不能太高,太高会使冷却时间变长,生产效率下降。模具的前后温度对制品的变形有很大的影响,实践证明,制品总是向模温较高的一侧弯曲,所以模具的前后温度应尽量相等,差异最大不应超过10℃。

模温是由模具冷却系统控制的。可以通过调节冷却水的温度和流速来控制制品的变形趋势和变形量。冷却系统的控制有两种,一种是流速控制,另一种是压力控制。现在有专门用于调节冷却水的冷却控制机。

5.注塑加工其他工艺控制方式

工艺控制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热流道温度的控制。热流道温度一般与制品的成型温度相当,但加热圈必须保证均匀加热。如果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结果会使得塑料分解,容易产生水花等注塑缺陷。热流道控制系统必须做到精确控温。另外阀式浇口也是控制工艺的一种好方法。可以灵活地调整浇口的打开和关闭时间,从而控制进浇早晚,进而控制熔料在型腔中的流动,达到避免熔接痕出现,提高制品外观质量等目的。

PC塑料的注塑加工工艺介绍

注塑工艺基础知识

注塑加工合同范本

简述PC塑料的注塑加工工艺过程

注塑控制要点

TPU注塑成型工艺

注塑工艺学习总结

保险杠注塑工艺小结

塑胶产品注塑成型工艺

ABS注塑成型工艺

《注塑加工工艺要控制的5大关键因素.doc》
注塑加工工艺要控制的5大关键因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